白肉
好的故事只是一句話。
如,一猴精一豬精一水妖和一小白龍,陪一個和尚去西天取經;
再如,倆親兄弟,哥哥含冤入獄,弟弟為了救他也主動犯事入獄,并在背后紋了監獄內部地理位置圖;
你看,虎頭開得好,興趣跑不了。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掃黑風暴》,有這個腔調。
《掃黑風暴》劇照
《掃黑風暴》也有一條比較清晰的主角故事線:
一對警察師徒十年前被栽贓陷害,師父墜河身亡,徒弟被迫辭職,十年后,徒弟作為嫌疑人律師,出現在中央巡視組進入綠藤市調查的第一個案件中。此后,圍繞著綠藤市的重大項目伊河新村展開的明爭暗斗,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
改編自孫小果案、操場埋尸案、湖南文烈宏涉黑案等真實案件的《掃黑風暴》,具備了所有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影視劇的基本命題:
底層人民求取一個公平到底有多難?
人性到底有多讓人想象不到?
真相的背后到底有多殘酷?
如同《人民的名義》,掃黑反貪劇尺度上還是讓人比較放心,因為越真實還原,才越能體現掃黑反貪的力度和決心。
開場戲在接待中央巡視組的自助餐廳,駱組長最后的話意味深長:“希望一個月以后的慶功宴,在座的都能參加。”這場戲連遠處群演驚慌失措掉餐具都設計到了,很有山雨欲來的味道。
劉之冰飾演駱組長
除了潛藏在背后的細節,“不好好說話”也成了這部戲最大的優點。
高手必須寫出潛文本。好比空城計里諸葛亮的唱詞,“左右琴童人兩個,我是又無有埋伏又無有兵。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你來來來,請上城來聽我撫琴。”
一句話,紙包雞還是包火?
所謂潛文本,查案劇總得包著一樣來說臺詞,如果雞(幽默)+火(黑色)兩樣都有,就更值得一看。
如《手機》里的那句經典臺詞:“做人要厚道!”
《兩桿大煙槍》中,“和魔鬼共舞的時候,你只能等著音樂結束。”
但《掃黑風暴》這部劇牽扯人物眾多,果然有節奏跟不上的時候,比如女記者和小警察的支線情節很多人不買賬,于是播出半程時有些松垮,但在交了12塊錢超前點映之后,峰回路轉,重新激起了綠藤群眾的斗志,正經辦案終于回來了……
搖搖頭,可嘆戲里戲外,錢的影響都令人生畏。
全劇能否有一個漂亮的豹尾?還不敢說,至少,先不管那些未填上的坑和某些支線偶像劇的打法,能夠被綠藤群眾看監控般的扒鏡頭,整理出“十大細思極恐的細節”,對比出“孫紅雷戴眼鏡和不戴眼鏡的區別”,《掃黑風暴》已然成了。
但也不必把《掃黑風暴》抬得太高,它有著中式犯罪題材電視劇的熟悉氣息:以家庭倫理劇為底色,氤氳著詐尸還魂的港風無間道,核心其實是真實案件原有的社會討論度。
導演的風格還是以人入手,以關系來鋪展情節,在不過分戲劇夸張官場和商場的氛圍下,基本也是一個聊八卦的夜談模式:
我告訴你一件事兒,但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誰死了?是他殺的?她怎么和他有關系?各種偷襲式提問,懸疑就此展開。
查案是一個擠膿包的過程,得慢慢忍,出場人物各有各的忍法,出血流膿,吱哇亂叫,也有不露聲色的,然而最大的膿包還在里邊,多少期待,編劇越沉得住氣,最后一下才越爽。
犯罪題材通常有兩種走向。一種非黑即白,類似狼人殺,現在不流行了,但也不證明它就不好看,它節奏明快更容易粗暴直給,尤其基督山伯爵復仇式故事,讓觀眾咬得牙根直響,最后刀起頭落,要的就是爽。
一種是看誰都不是好人,好人也有陰暗處,壞人也有落淚時,類似劇本殺,因為要制造懸疑,和步步推理,甚至幾條線的交叉,節奏沉悶燒腦。
導演玩得好能轉回來坑都填好,可惜,絕大多數導演都轉暈了,坑填不回來,最好笑的是,為了表示誠意寫一篇小作文來解釋各個地方為什么要這樣處理,意思是你沒猜對是你智商不行。但,給觀眾出閱讀理解,真不是一個好導演該做的事情,科學而縝密地對待每一個鏡頭才是好導演該做的事情。
《掃黑風暴》介于兩者之間。戲一開鑼,看看海報,基本能判斷正反面了。
孫紅雷飾演李成陽
所以它成功的一大部分原因,是演員選得好,角色配對成功,心就少操一半,角色可信度大,一個問號拖八集,觀眾也認了,區區一場戲,“紅藍保溫杯”就成了cp,觀眾父母心,你倆最后千萬要成啊!
孫紅雷的演技不用說,是極好的。但實力派演員都會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表演路數大家熟悉得不得了,這就有了一個程式化的結果,高音喊上去,你就得叫好,演員演得多了,就有了應激反應,重場戲太認真,仔仔細細反反復復地摳,導演說行了過了,他還要再多來幾條。
這就出現了一個一旦沒控制好分寸就容易超出賽道的問題,于人物是相當危險的,于劇情節奏更是危險危險危險。如果碰上張藝謀,連吐口血都得管怎么吐出來的,對全局有十足的把控能力就沒問題;如果相反,只是個別人出挑,不過是某某某演得好,觀眾一定會跳出劇情。
更高級的表演,大家看不出你是哪位巨星,你過去演過什么,但真的好難。于孫紅雷而言,很顯然《征服》是探索表演風格的成功起點,《潛伏》依然是他的巔峰之作,這部《掃黑風暴》,則像姜文在《讓子彈飛》之后又拍了《一步之遙》,你們不是喜歡《讓子彈飛》這口嗎,整上!因為這樣的孫紅雷,觀眾喜聞樂見。
其實除了孫紅雷,這部戲的其他角色更加閃閃發光,很值得一提。
劉奕君飾演何勇
抽刀斷水水更流的何勇
多虧劉奕君做了個英明的決定,棄暗投明,沒選擇他信手拈來的反派人物,而是選擇出演了正面人物915專案組組長何勇。他的表演讓大家懂了,含蓄的質問也是一種盛開的美。
劉老師眼睛大,但并不清澈,一雙熬了大夜的眼珠子瞪向誰,應該沒有不害怕的。再細細聽他如配音廠出來的卡帶嗓音——
“沒關系,留你下來就是想和你好好聊一聊”,有沒有股子倫敦音英式探長味兒?
劉奕君具備所有大器晚成老戲骨的優質,對臺詞發音十分考究,演戲一點都不著急,沒有呼之欲出在鏡頭里表現自己的欲望,在孫漂亮那么多眼鏡和fashion行頭對比下,何勇這個分不清二十多集換沒換衣服的人物,竟出落得如此禁欲迷人!
在劇中,何勇和李成陽有著神似之處,對一切都持有高度警惕高度懷疑,在突發事件中有著對事情走向的靈敏嗅覺和準確判斷。究其原因應該是警校一個師父教的吧。
所以第一場見面的戲,孫紅雷和劉奕君演出了那種熟透了后又生透了的關系。
“熟”是因為老同學,一見面就浮現了過去的種種,可能連摳完腳丫子吃泡面的場景都奪眶而出了。
“生”則是這么多年過去了,對方是敵是友無法判斷,在這種冰火交疊的情緒下,二人語遲、不斷的情緒壓制,想說話又咽回去,更多用肢體語言來感受,你推我一下我再推你一下,皮笑肉不笑,既代表現在也預示著將來。這場戲觀眾看得過癮,相信他們演完了也大呼過癮。
李成陽、何勇重遇
劉奕君自己也說,扮演何勇,不刻意去分辨角色是“好”還是“壞”,作為演員最重要的是真實還原這個人。在規定情景下,這個人物應該完成的規定動作中,他最真實的情緒和反應應該是什么,呈現出來就對了。
在“準確”這一層面上,私以為表演上過于自律的劉老師,格局要比表演上過于奔放的孫老師大那么一丟丟,因為表演的本質其實并不是碾壓對手,而是準確。
在馬帥的葬禮上,何勇告訴李成陽馬帥是被毒死的,簡簡單單幾句話,千言萬語都是情,你get到了嗎?
大概因為內容所限,編劇沒有給何勇設置太多人性絆腳石,他的一切表演行動全都基源于案件,有些可惜,不然相信劉奕君會更光芒四射。
為什么說是抽刀斷水水更流的何勇?因為他出場的每一句臺詞,恰似說完了,又恰似還沒說完,暗流涌動。
車曉飾演李麗涓
棋逢對手李麗涓
孫紅雷是個大炮仗,表演上侵入性極強,對手意志力薄弱,會被帶溝里,對手若更有能力,就會演奏交響樂。
真是意外的驚喜,扮演大嫂李麗涓的車曉,在這部戲里卻沒能讓孫紅雷得逞,豪橫起來絲毫不讓須眉。
馬帥猝死,大嫂要套現,李成陽千方百計地阻止。幾場需要扯脖子喊的對抗戲,倆對手演員卻演得頗有嚼勁。
第一回合,李成陽從董耀手里要回了合同,大嫂認為李成陽想霸占公司,二人誤會逐漸加深,李成陽說完“靜雅可不能再沒了媽媽!”兩人徹底翻臉。一句話,可以聽成是勸大嫂懸崖勒馬,也可以聽成在威脅大嫂的生命。車曉的反應,所有的內心變化全在眼睛里,沉默中的戲最難演,彈幕一片啃瓜聲:大嫂可不是好當的!
第二回合,在公司趕走了財務,倆人矛盾升級大吵了一架,一個想要說出你的秘密,一個只想要錢跑路。在這場戲中,車曉如泣如訴如罵,一大段臺詞說得是酣暢淋漓,尤其是“我就是要點錢都不行啊?!我看新帥就沒有未來!”把李成陽氣得法令紋都變直了。
第三回合,追悼會上寥寥數語,輕描淡寫的一句“辭舊迎新啊?”也是給對手演員措手不及,畢竟在追悼會,不適合大吵大嚷,輕聲暗諷起了作用。
第四回合,從陳建波手里救回來的大嫂在家門口和李成陽說了心里話。此前怨恨沖天的眼神頓時小綿羊了起來。
“我老公死了,我要點錢不過分吧……”
“我老公都死了,公司都是你的了,我就說要點錢!你太過分了!”
“之前是我做得有點過分了……”
車曉幾場戲只有一個目標“要錢套現”,卻各有不同,層層變化,從信任到懷疑再回到信任,加之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好演員會在心里把前因后果寫上一篇觀眾看不到的論文,你不得不給車曉驚艷表演點贊。
孫浩飾演胡笑偉
雙面人胡笑偉
在《掃黑風暴》觀眾喜歡的人物調查里,孫浩排在第一名孫紅雷后面。胡笑偉和孫興是被催促領盒飯最不想看到的排行榜前兩名,無論橫排豎排,胡所長這個角色算是讓孫浩演活了。
曾幾何,某些地方警察一身匪氣,皆因山高皇帝遠,過些年,匪氣上加上官氣,群眾氣也不敢喘頭都不敢抬,再過幾年掃黑反貪來了,這些人又訓練出了兩面性,太陽底下騎自行車上班打乒乓球,夜里頭燈紅酒綠胡作非為,這些都能在胡笑偉這個派出所所長身上集中體現。
一邊量血壓一邊接領導電話,一面卻對受害人威逼利誘,一面在黑勢力飯局上惡心跪舔,孫浩把一個黑警演得十分接地氣。演戲這么多年沒有什么太大動靜的孫浩,這一次算是他與胡笑偉互相成就了。
徐英子要走的時候,胡所囑咐下屬去送一下,還特別用手抓了抓頭發,手下立刻心領神會,五個手指頭,五萬塊。孫浩表演細節拿捏到位,念臺詞松弛自然,跟平常老百姓嘮嗑似的,難怪讓觀眾又愛又恨。
胡所長量血壓劇中出現了好幾次,所以有網友給這個角色還起了一個“胡高壓”的外號,還調侃說:孫浩演唱的《中華民謠》堪稱經典,如今在電視劇《掃黑風暴》中又看到他,腦海中浮現的竟然是“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我血壓一百九”的畫面。
孫浩戲不多,但恰恰證明了那句話,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石建飾演海哥
江湖人稱我海哥
湖北方言給海哥這個人物加了80分,而能把湖北方言說得這么帶感的,演員功力又給了10分。
海哥的扮演者石建,是武漢人民藝術劇院的國家二級演員,同樣是一個在氣勢上沒有輸給孫紅雷的演員,他的一招一式,完全在人物里。
在去地下車庫的路上,海哥說出了那句經典臺詞,“你給老子玩江湖,老子就是江湖”,霸氣十足。
僅看孫紅雷打電話忽悠海哥這場戲,觀眾心里門清,電話是大江打來的并不是市長電話,海哥這邊沒有臺詞全是聽到的各種反應。
看石健的戲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值得所有年輕演員學習,就是先別緊著琢磨自己的戲份,要學會聽別人的戲,把別人的臺詞記下來,消化掉,在別人表演的時候,要有共同的臨場感。
海哥一出場,就貢獻了不少今年下半年的表情包。
不知為什么,在倆人的對手戲時,令人仿佛看到了岳云鵬和孫越。
蘇可飾演大江
反差萌大江
大江是“達叔”式的大綠葉人物,圍繞在男主角李成陽的身邊,人丑心善一根筋,有著自己的小顏色。
蘇可與孫紅雷的默契應該是《一代梟雄》就建立了,畢竟都是中戲出來的,表演的方式很像。你可以在臺詞一大堆的地方,看得到那種經年久遠的交情。
沒保護好大嫂,該不該打!李成陽眼睛剛瞪圓,大江已經掄圓了胳膊!也會在不經意間遞個顏色,使個壞,發個小脾氣,粉紅色的保溫杯,蹩腳的英文,蘇可的全方位設計給這個人物增加了不少反差萌。
其實在重點段落,比如大江懷疑大嫂出軌董區長,似乎蘇可與孫紅雷的舒適度太高,以至于有些戲漫出了人物,有點過。相反在某些沒有臺詞的地方,表演節奏令人拍手叫好,比如倆人在酒吧起事,大嫂回來處置看守,談到女孩撒丫子就跑。
大江這個角色有點討巧,尤其會討年輕女觀眾的巧,不過按套路來,大江很可能就是以悲劇結尾,不知又傷了多少女孩們的心。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角色,還有“綠藤炮王”陳建波的扮演者周曉鷗,也是歌手轉型演員,在《鬼吹燈之龍嶺迷窟》里面飾演的馬大膽,就被高度贊譽。陳建波一億現金做方桌,方桌前吃火鍋配糖蒜,土掉渣狠到位慫得快!
周曉鷗塑造的壞蛋,總是形神兼備,不可多得。
周曉鷗飾演陳建波
其實所有的故事,都說的一件事:你今天的某個決定,是你未來的某個結果。好的人物總會有那種悲從中來的宿命感,《掃黑風暴》中所有的人物都隱隱帶有這種特質。
亞瑟·叔本華說得好,“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卻無法決定自己想要什么!”待全劇真相大白之時,陽陽耳鳴治愈之時,紅藍保溫杯交杯之時,觀眾直達內心的,或許就是最簡單的答案。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