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篤篤,賣糖粥,三斤胡桃四斤殼”,“金花菜,馬蘭頭”…… 這些回蕩在老上海弄堂的吆喝聲已幾乎銷聲匿跡,一起消失的,還有老虎腳爪、梅花糕、香脆餅、桂花糖粥等上海傳統小吃。其實,這些東西,口味究竟好在哪里?您不一定知道,但是,就是其中的一些“情節”,讓我們對他“難以割舍”,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下,上海究竟有哪些傳統小吃?
上海梨膏糖
唐初的政治家魏征據傳是個十分孝順的人。他母親多年患咳嗽氣喘病,魏征四處求醫,但無甚效果,使魏征心里十分不安。這事不知怎的讓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即派御醫前往診病。御醫仔細地望、聞、問、切后,處方書川貝、杏仁、陳皮、法夏等味中藥。可這位老夫人的性情卻有些古怪,她只喝了一小口藥汁,就連聲說藥汁太苦,難以下咽,恁你磨破嘴皮子地勸說,可她就是不肯再吃藥,魏征也拿她沒辦法,只好百般勸慰。
第二天老夫人把魏征叫到面前,告訴魏征,她想吃梨。魏征立即派人去買回梨,并把梨削去皮后切成小塊,裝在果盤中送給老夫人。可老夫人卻因年老,牙齒多已脫落,不便咀嚼,只吃了一小片梨后又不吃了。這又使魏征犯了難。他想,那就把梨片煎水加糖后讓老夫人喝煎梨汁吧。這下可行了:老夫人喝了半碗梨汁湯還舐著嘴唇說:好喝!好喝!魏征見老夫人對煎梨汁湯頗喜歡,但光喝梨汁湯怎能治好病呢?因此他在為老夫人煎煮梨汁湯時就順手將按御醫處方煎的一碗藥汁倒進了梨子湯中一齊煮汁,為了避免老夫人說苦不肯喝,又特地多加了一些糖,一直熬到三更。魏征也有些疲憊了,他閉目養了下神。等他睜開眼揭開藥罐蓋,誰知藥汁已因熬得時間過長而成了糖塊,魏征因怕糖塊口味不好,就先嘗了一點,感到又香又甜,他隨即將糖塊送到老夫人處,請老夫人品嘗,這糖塊酥酥的,一入口即自化,又香又甜,又有清涼香味,老夫人很喜歡吃。魏征見老夫人喜歡吃也心中樂了,于是他就每天給老夫人用中藥汁和梨汁加糖熬成糖塊。誰知老夫人這樣吃了近半個月,胃口大開,不僅食量增加了,而且咳嗽、氣喘的病也好了。
魏征用藥和梨煮汁治好了老夫人的病,這消息很快傳開了,醫生也用這一妙方來為病人治病療疾,收到了好的效果。人們就稱它梨膏糖。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區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傳統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
楓涇丁蹄
上海楓涇丁蹄是上海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上海楓涇丁選用豬后蹄為主料,佐以紹酒,冰糖,桂皮,丁香等輔料烹制而成。選料注重活、生、寸、鮮;調味擅長咸、甜、糟、酸。成品具有冷吃“香”,蒸熟后吃“糯”的獨特味道,色澤紅亮,鹵汁濃厚,肉質肥嫩,負有盛譽。
生煎饅頭
生煎包是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蘇及廣東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簡稱為生煎,由于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古代漢語只有饅頭,胡人入華夏之后出現新名詞如“包”,因此在上海生煎包稱生煎饅頭。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20世紀30年代后,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饅頭的專業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
薄荷糕
薄荷糕是中國滬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糕點菜式之一,以薄荷為制作主料,薄荷糕的烹飪技巧以蒸菜為主,口味屬于清香味,可作為早餐中餐晚餐零食。薄荷糕的特色:糕色淡雅,涼爽可口,為夏令消暑佳品
蟹殼黃
蟹殼黃俗稱小麻糕,是中國江浙滬一帶的特色小吃之一,其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種,特點是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松,糖餡甜醇,咸餡味鮮。蟹殼黃做法主要由三種,海派的作法有甜有咸。甜的主要以白糖豬油做餡,也有放玫瑰、棗泥、豆沙;咸的以豬肉丁為主,考究的則要加進蟹粉、蝦仁一類食材。
擂沙圓
擂沙圓是上海市喬家柵點心店的特色傳統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
清朝末年,上海城里三牌樓附近的雷嫗以設攤賣湯團為生。為多做些生意,想方設法彌補湯團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把湯團表面滾了一層糯米干粉,后又試制了各類干粉,結果采用赤豆粉效果甚佳。
在煮熟的各式湯團上滾一層擂制的干豆沙粉而成。既有湯團美味,又有赤豆芳香,因無湯水,便于攜帶,冷熱皆宜,別具特色。有色有香、熱吃有濃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軟糯爽口,攜帶方便,一直深受游客的歡迎。
油豆腐線粉湯
油豆腐線粉湯是上海地區特色傳統小吃。干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濕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里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奶油五香豆
五香豆又稱奶油五香豆,是上海市的一種著名傳統小吃,該食品由上海老城隍廟郭記興隆五香豆店首創,故又稱城隍廟奶油五香豆;早在1930年前,上海已有以桂皮、茴香等香料燒制的小青豆制食品,頗受各地市民歡迎。皮薄肉松,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里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
南翔小籠包
上海南翔小籠包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南翔小籠包的餡心是用夾心腿肉做成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姜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制而成。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面粉做成的。蒸熟后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狀,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包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