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小白
【愿哲學被聽見】公子小白繼續和您一同尋找西方哲學的蹤跡。
由于早在古希臘哲學事業的初始階段,就將“學以致知”作為其最高哲學理想,因此,一旦自然哲學遭遇困境,自然哲學家們便不得不重新對知識的問題進行更為審慎的思考。
古希臘哲學的初始
巴門尼德思想的局限
巴門尼德的兩條道路,向人們揭示出自然哲學的局限,指出了人們關于處在流變之中的感性事物,將不可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真正的知識是永恒的、唯一的、不動的“存在”的思想。真理的真諦在于存在于思想的同一性。
那么問題來了,巴門尼德的觀點很多時候顯得太籠統,以至于難以操作甚至加以實現。他始終要求將變動不拘的“不存在”予以摒棄,最終追求“思想”永恒、唯一、不變不動的存在。而當哲學來到了蘇格拉底這里,他將巴門尼德所堅持的基本原則見諸在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上,即“是什么”的問題。
巴門尼德
早期自然哲學和宇宙論的基礎
可以說,古希臘哲學在其萌生的開始,盡管將目光投向了自然哲學或者說是宇宙論的方向,不過,我們必須承認,其中很多基本觀念構為后來形而上學或者本體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前提。事實上,正是哲學觀念構成了哲學的背景,只不過在發展的后半程遭到了諸多哲學家的質疑。
比如,早期自然哲學家認為,宇宙是一個整體,而正是因為宇宙作為整體,因此是有序的且關乎理性的;這個宇宙的整體擁有一個統一的根據,這便成為了早期宇宙論的研究對象,等等。唯一不同的是,建立在這種觀念的基礎之上的對哲學問題加以解決的方式和思路各有不同。
古希臘自然哲學
巴門尼德的挑戰
我們不難看出,早期自然哲學致力于對宇宙萬物最初的開端進行追溯,也就是“時間上在前”的本源問題。而巴門尼德則對此感到深深的困惑,并以此對哲學的方向進行了調轉,他開始將哲學的對象轉向“邏輯思維在前”的存在,這就意味著,哲學開始轉向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本質。但是,巴門尼德與當時的自然哲學家一樣,都面臨著“一”與“多”關系問題的詰難。
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多種多樣,因此,作為存在的“一”的概念難以對其加以說明。所以,盡管巴門尼德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相對明確是的向,他指出來作為思想與作為存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以理性的認識,來對事物最為普遍的一般的本質進行把握。
巴門尼德的挑戰
不過,人們到底應該如何施行關于存在的認識,巴門尼德則并未給出答案。這便令巴門尼德成為了前蘇格拉底時代,哲學發展歷程中“破壞者”而非“建設者”的角色。自然哲學家無法回避因巴門尼德而產生的哲學挑戰,而巴門尼德關于問題的解決又難以令自然哲學家所接受。
蘇格拉底“是什么”問題
哲學直至蘇格拉底,方才開始撥云見日。蘇格拉底將巴門尼德龐雜的方案見諸實際,具體到“是什么”的問題上來。
蘇格拉底“是什么”的問題
知識作為古希臘哲學的基本問題,在蘇格拉底出現在哲學舞臺之時,這個問題已經因智者的質問被攪的一塌糊涂。這時候的蘇格拉底面對知識問題的困境,除了需要對獲得知識的可能性加以解釋,更需要明確指出獲得知識的方法和路徑。如你所知,蘇格拉底將“道德”等同于“知識”,以證明知識的獲得是可能的,而通過“是什么”的問題,將獲得知識的方式和路徑加以落實。
關注我,不迷路,沒錯的!
更多日常交流、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