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不到7點,夏日的陽光灑向地面已經開始散發著暑熱,北京世紀壇醫院北門的馬路上已是車水馬龍。醫院保衛處副處長史國偉來回在北門外人行入口和車行入口巡視,確保早高峰時段在嚴格落實“不漏一車,不漏一人”的防疫要求下,提高通行效率,最大程度地減少車輛滯留、人員聚集,守好醫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門。
醫院大門值守的安保人員從醫院外就開始引導前來看病的人們按照一米線有序排隊。在車輛入口,值守的工作人員要確保車上的每一個人都掃碼、測溫,提醒車內人員佩戴好口罩。提醒大家提前掃碼,只是測核酸不看病的人從北三門進入,避免交叉感染。
隨著本輪疫情的發展,來醫院做核酸檢測的人越來越多,雖然醫院將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都補充到一線疏導人群,核酸檢測的隊伍仍然越排越長,正值濕熱的三伏天,在太陽下站10分鐘都酷熱難耐,值班人員還穿著厚厚的隔離衣,戴著手套、面屏、護目鏡,排隊等候的人群也容易出現焦躁情緒,醫院果斷決定搭建遮陽篷。
為了不影響白天的診療秩序,接到任務,總務處處長畢紅波在下班后帶領總務人員鉆孔、焊接、支傘……挑燈夜戰一直干到凌晨2點。
清晨,一條由12頂藍色遮陽篷排列而成的30多米長廊,整齊地佇立住院部門前廣場上,為核酸檢測等候的人群和預檢分診工作人員避暑遮陽。
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交叉感染,總務處近50人又是鏖戰一宿,拆除三連座椅中間座位近700個,院內院外噴涂“一米線”近1000條,將住院叫號機移至門外,重新設立專區門診。
南京祿口機場的“失守”,對保潔、物業人員的管理再次敲響了警鐘。作為遍布醫院各角落的后勤人員,總務處加大培訓管理力度,除了每周考核外,每3天測一次核酸。
“測溫儀出問題了?好,馬上派工程師去檢修”、“隔離衣不夠用了?立刻準備好給您送去”……每天醫工處處長王慧宇的電話都響個不停,保障一線的醫療設備正常運轉,合理調配補充防護服、隔離衣、N95口罩等防疫物資,他宛如一個高效運轉的“超強大腦”,把復雜細致的防疫需求落實得井井有條。
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防疫物資和設備無疑是白衣戰士們的鎧甲和武器,不能拖任何后腿。疫情期間,醫工處每日對全院的手持及紅外測溫儀進行巡檢校對,安排專屬的駐場工程師對呼吸機、除顫儀、CT機、核酸檢測設備進行巡檢和維護,排查隱患。醫務處工程師24小時值班待命,為核酸檢測門診、發熱門診、疫苗接種隊、預檢分診處等提供“一站式”服務,全力保障防疫一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