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房價好像永遠在上漲一樣,已經上漲了20多年。在這20多年里,房價每隔一段時間也有小幅下跌,當人們以為房價開始下跌時,她又突然大漲。總之,我國的房價就像波浪一樣,一浪又比一浪高。如今,大部分人都已經買不起房子,只能夠望樓興嘆!
關于房價的走勢,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門問題。不管是有房的還是無房的,想買房的還是不想買房的,他們都在關注房價的走勢。有人希望房價下跌,有人希望房價上漲。關于房價,更多的人卻是懊悔,因為他們錯過很多次買房的好時機,直到現在真的已經買不起。
以我朋友為例,在2010年的時候,本來可以在廣州買房子的,那時候房價才3萬多而已。但家里人一直勸他把錢拿回去老家蓋房子,不要在廣州買房,特別是廣州如今的房價已經很高了,未來也漲不上去了。既然如此,不如把錢拿回老家建房子,不僅住的舒服,還特別大。
如今11年過去了,房價也從當初的三萬多,漲到如今的10萬一平方了,每每談到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就非常難過,后悔當初沒有買在廣州,要知道,當時買個100平方,如今一平方賺個7萬,也都有700萬了,而老家的房子不僅沒漲,還沒人去住,白瞎了當時把錢拿去裝修房子,自己在廣州還得租房住。
當然,這還不是最難受的,難受的是他一哥們,一個村子的。當時就勸他在廣州買,不要拿回去老家買,他不信。而他這位哥們就買在了廣州,如今在廣州也有4套房子了,算起來也可以財富自由了。
其實像我這位朋友不是個例,在之前的一段時間哩,這類情節都在不斷上演,由于房子的漲價,使得有房族和無房族的距離不斷拉大,并且一些當初買得起房子,而沒買的人都在不斷后悔。
但我們也知道,樹不可能長到天上,房價也一樣,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也差不多到了一個瓶頸期,如今的房價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說,根本是可望不可及,加上國家的大力調控,房價也開始放緩了。
從這兩年的房價漲幅數據來看,除了一些熱門的城市依舊在漲外,大部分城市開始出現不漲反跌的現象。比如我們熟知的燕郊、石家莊、鄭州等城市。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今買房也不一定能夠賺錢了,還有可能出現吃虧的情況。
那在這里,我們就要討論一個問題了。既然隨著房價穩定下來,那10年后,無房族和有房族的距離還會繼續拉大嗎?尤其是貸款買房的這類有房一族,也俗稱房奴,會跟無房族有很大的差別嗎?對此,有專家直言:10年后差距顯而易見。
那究竟有哪方面的差距呢?
首先,房奴更有動力存錢。因此,這些人每月固定還月供,等房貸還清了,房子才屬于他們自己。在月供的壓力下,“房奴”有更強的賺錢動力以及存錢的欲望,因此不少“房奴”都是努力拼搏工作的個體。更為關鍵的是,“房奴”還款壓力,會隨著貨幣貶值以及工資收入的提高而逐年降低。當然,對比無房族,壓力也會更大一些,日子過的比較難受。
其次,不管是“房奴”還是“無房族”,最后手中基本上都沒有存款,或者存款非常少。不過雖然“房奴”手中沒有存款,但是房奴名下會有一套房子,房子才是真正的資產;而“無房族”如果沒有存款的話,就真的是一無所有。
最后,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差別也就越來越大。租房相對于買房做“房奴”確實很輕松,但是只有租過房子的人才知道租房也不像說的那樣美好和自由。對于租房族來說,搬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加上租的房子也不會好好裝修、置辦好家具,同時還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雖然經濟上沒有壓力,生活也自由自在,但是租房的幸福感不高,租的房子沒有歸屬感、安全感。而且每個月付的房租相當于消費,比如租了10年房,相當于幫助房東還了10年房貸。
所以,結合以上三點來看,不管未來房價是漲時跌,有一套房子在手,起碼能逼迫自己存錢,不會大手大腳。當然,也不是說什么房子都能買,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同時,要選對城市,比如一些大城市,不要買在縣城,否則就會很我朋友一樣,出現不漲,并且房子也沒用處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