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在古人的眼里都是不合法的,但李世民在史書上的評價卻是千古名君,而楊廣在史書中得到的評價卻是弒父殺兄、荒淫無道、驕奢暴虐。那么,同樣都是篡位,為何兩人的地位卻是如此天差地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走進歷史長河里探索兩人的帝王時代。
首先,我們先來聊一聊楊光,在古代皇位的傳承注定只能由嫡長子來繼承,普通的皇子如果沒有機緣,一輩子都和皇位無緣。作為隋文帝楊堅的二兒子,如果楊廣的大哥楊勇不出意外的話,楊廣這一生都會和皇位無緣。然而,血性少年又豈能安于現狀,不到最后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生在帝王家沒有到最后一刻一切都皆有可能,在太子楊勇在宮中安逸享樂的時候,年少的楊廣就已經在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了,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率領20萬大軍一路南下滅掉陳國,俘虜陳后主,掃清了隋朝一統(tǒng)天下的最后障礙。開皇十一年的時候,南方又突然出現了麻煩,隋文帝命楊廣為大總管,楊廣用了十年的光陰將江南治理的井井有條,同時還參加了北伐突厥的戰(zhàn)爭,眾所周知,戰(zhàn)國時代突厥就一直是各朝各代的心腹大患,由于她們常年出沒于沙漠草原,打了就跑,因此所有的朝代都無法對其斬盡殺絕,從而導致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楊廣在當時卻擊敗了這支軍隊。
再加上治理江南的能力,楊廣的才華足以治理好一個國家,可是當野心遇到了現實,再強大的野心也終究會被磨滅,由于三征高麗、開鑿大運河、修建洛陽,就算是隋文帝摳摳搜搜賺下了強大的家底,也被楊廣揮霍一空,隋朝也因此走向滅亡。再來看李世民,在李淵建立唐朝的過程中,李世民作為李淵的二兒子,也是戰(zhàn)功赫赫,可嫡長子繼承制依舊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對于皇位的渴望,注定了李世民必須要通過流血才能實現愿望,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是李世民坐上皇位的康莊大道。
和楊廣不同,李世民愛惜自己的名聲,知道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李世民也只能將自己塑造成明君的形象,和驕傲、自負的楊廣比起來,李世民懂得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李世民深知自己想要洗刷玄武門的污點,就只能去做一個好皇帝,功績足以媲美歷朝歷代,這樣自己的名聲才能好一點。
歷史由勝利者來書寫,這條名言直到今天依然不過時,雖然根據史學家的調查研究,楊廣雖然把隋朝給玩崩了,但他的一生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首先,他開鑿了世界上最長的大運河,立在萬世;其次,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廢除“十惡”罪的皇帝;西巡張掖,親自開疆擴土,暢通絲綢之路,在到達張掖后,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使臣”前來朝見。而這些眾多事件都是在短短的14年內扎堆完成的,由此可見在戰(zhàn)略大局方面楊廣還是具有前瞻性的,但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想要將所有的功勞都收獲在自己的身上顯然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是在生產力落后的古代。為了讓李氏王朝的江山坐的更穩(wěn),楊廣注定只能在史書中遺臭萬年,后來的朝代中,小說橫行,文人們?yōu)榱俗非蟾鋸埖奈乃囆Ч瑮顝V只能再次背鍋。所以,楊廣聲名狼藉,失敗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自負、膨脹的野心加上不匹配的現實。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