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馳汽車與江鈴控股的結合曾是一段佳話。
工商信息顯示,江鈴控股日前發生股權變更,原股東愛馳汽車將所持50%股權出售給了江西國控汽車投資有限公司。這也標志著愛馳汽車與江鈴控股兩年的合作正式結束,分手成為定局。
愛馳內部人士表示:" 目前依舊與江鈴控股保持著戰略合作關系,愛馳將繼續使用江鈴控股資質進行生產,可以理解為代工模式。"
彼時,愛馳汽車是尚未實現產品交付的造車新勢力,手握80億融資;江寧控股則是被國資圈定的重點混改企業,旗下擁有江鈴汽車、陸風汽車兩家整車制造商,在市場競爭中逐步邊緣化,亟需新鮮血液支持。
雙方的結合仿佛天經地義。江鈴控股通過存續分立的方式將相關資產與上市公司江鈴汽車做了切割,通過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方式讓愛馳汽車入主了江鈴控股。
最終,愛馳汽車花費17.47億元人民幣獲得“新江鈴控股”50%的股份,并將后者上饒工廠10萬輛的純電乘用車的生產資質收入囊中。此舉也讓愛馳汽車一度創下了國內造車新勢力獲取生產資質的最高記錄。
根據合作規劃,愛馳和陸風將形成“雙品牌”發展格局,其中陸風品牌產品覆蓋傳統車和新能源車型,愛馳品牌專注新能源車型。制造體系上,南昌、上饒兩大生產基地將包含燃油、混合動力、純電動在內的三大平臺。
然而,美好的愿景并沒有為愛馳帶來樂觀的銷售數字。數據顯示,2021年陸風汽車累計上險量不足1千輛,愛馳汽車國內上險量為1168輛。今年1-5月愛馳汽車國內上險數不足800輛,同期蔚來國內上險量已經達到了33326輛。
資金承壓之下,愛馳汽車與江鈴控股走向了“分手”。
行業分析認為,退出江鈴控股之后,愛馳汽車得以將有限的資源更高效的投入到市場與純電動車研發之中。在行業主管部門已認可“代工模式”的背景下,愛馳汽車退出江鈴,一定意義上“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