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A股三大指數震蕩走強,集體收漲,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0.44%,深證成指漲0.33%,創業板指漲0.55%;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10060.48億元,成交額突破1萬億元;北向資金凈買入59.19億元;總體來看,兩市個股漲多跌少,超3000家個股上漲。
具體來看,鹽湖提鋰板塊領漲,久吾高科、西藏城投、西藏礦業、贛鋒鋰業等個股漲停;華為海思概念股板塊持續拉升,數碼視訊、芯源微、泰晶科技漲停;有機硅、氟化工、轉基因、第三代半導體等板塊表現活躍;中藥板塊領跌,江中藥業跌停;醫藥商業、中船系、機場航運、流感等板塊下跌。(證券日報網)
機構論市
中信策略:7月A股整體將處于從平靜期向共振上行期轉換的階段,期間市場預期、驅動、主線都會出現轉變??炊套龆痰牟┺男再Y金退潮加大市場波動,風險擾動需要時間消化,投資者心態變化、未來基本面料將成為其新共識的基準,建議繼續緊扣高景氣主線,圍繞新能源、科技自主可控、國防安全和智能制造四條主線布局,把握市場結構性波動帶來新的入場時機。
興證策略:配置層面上,成長依然是推薦的核心主線,但是更關注性價比,更關注賠率更好的方向與個股,特別是市場關注度不足的“小而美”科創小巨人。另外,淘金中報超預期的績優股,如汽車、化工、機械、交運、有色等行業具有阿爾法屬性的優質核心資產。
廣發策略:雖然A股微觀結構仍存在調整壓力,本輪熱門股的調整幅度會遠小于2-3月份。臨近中報披露期,投資者更關注盈利預期,近期小盤成長的盈利預期轉向上修。利用調整繼續配置“市值下沉”、“小盤成長接棒”,尋找仍有市值下沉空間的方向:即期/預期業績好的小盤成長(醫療服務/半導體/元件),低PEG+漲價傳導+盈利預測上調(化肥/玻璃)。主題投資關注“碳中和”下景氣度改善及政策邊際增量確定方向(新能源車/光伏)。
興業證券:成長仍是主旋律但是要立足性價比,中報行情可布局績優股。首先,成長板塊圍繞4條主線,找長期性價比合適的機會:1)AIoT(計算機、通信、電子),2)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3)新能源鏈條(新能源材料、鋰電設備、汽車、智能駕駛),4)高端制造設備(半導體設備、軍工)。其次,中報行情不容忽視,如機械、軍工、化工、交運等行業的績優股。
海通策略:今年來市場分化加劇,個股及基金凈值漲跌差異比過去年份大。只要行業景氣度高,漲幅就大,估值高不是障礙,這是牛市后期特征,市場風險偏好高。下半年市場中樞望抬高,以茅指數為代表的龍頭仍是較好配置,盈利增長快的智能制造更有彈性。(金融界)
02 國內要聞
1. 全國新冠疫苗接種劑次超13億
國家衛健委7月5日通報,全國新冠疫苗接種超13億劑次,“免疫長城”構建更進一步。專家提醒,在群體免疫尚未建立的情況下,無論是否打疫苗,戴口罩要成為日常“標配”。積極接種疫苗,構建“免疫長城”仍需你的力量。(新華社)
2. 央行:加強對互聯網平臺存款和異地存款的管理,依法從嚴處理高息攬儲等違規行為
7月5日,央行印發《關于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锻ㄖ芬?,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加強存款利率監管,充分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確定存款利率,穩定負債成本。加強對互聯網平臺存款和異地存款的管理,依法從嚴處理高息攬儲等違規行為,推動降低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負債成本。(央行)
詳情:國家人民銀行印發《關于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
3. 兩部門:加強電網和電源規劃統籌協調 允許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由發電企業建設
據發展改革委官網7月5日消息,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將快速增長,并網消納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條件。為更好推動我國能源轉型,滿足新能源快速增長需求,避免風電、光伏發電等電源送出工程成為制約新能源發展的因素,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及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現就有關事項發布通知。其中提出,加強電網和電源規劃統籌協調,允許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由發電企業建設。(國家發改委)
詳情: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資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
4. 文化和旅游部:去年末全國各類文旅單位34.16萬個,比上年減0.63萬個
據文化和旅游部7月5日消息,2021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末,納入統計范圍的全國各類文化和旅游單位34.16萬個,比上年末減少0.63萬個。其中,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所屬單位66555個,減少221個;從業人員69.98萬人,增加0.46萬人。(證券時報)
詳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
5. BOSS直聘、運滿滿等被網絡安全審查
7月5日,國家網信辦公告稱,為防范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對“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實施網絡安全審查。為配合網絡安全審查工作,防范風險擴大,審查期間“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停止新用戶注冊。(國家網信辦)
詳情: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關于對“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啟動網絡安全審查的公告
03 國際要聞
1. 美國民意調查:30%的美國人表示拒絕接種新冠疫苗
當地時間7月4日,美國廣播公司和《華盛頓郵報》聯合發布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30%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沒有接種新冠疫苗,而且肯定或可能永遠不會接種。在這一群體中,73%的人表示美國官員夸大了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的風險,79%的人認為他們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很小或沒有。
然而,衛生官員表示“德爾塔”毒株比其他菌株更具傳染性,因此對未接種疫苗的人構成巨大風險。“德爾塔”毒株感染病例現在超過美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四分之一。拜登政府希望通過接種疫苗來解決新冠肺炎疫情問題遇到的障礙。(央視新聞)
2. 美執法部門獲取大量微軟用戶隱私數據 外交部回應
7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發文人會。
問:6月30日,微軟公司副總裁伯特在美國會眾院司法委員會聽證會上稱,美執法部門過去5年每年向微軟簽發2400至3500份保密令,以獲取其用戶數據,未受到美國法院有效監管。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注意到了有關報道。事實一再證明,逼迫企業開設“后門”、違規獲取用戶數據的恰恰是美國自己。美國才是對全球網絡安全的最大威脅。
長期以來,美國運用其強大的技術能力,無孔不入地監控本國和各國人民,竊取各類數據,侵犯各種隱私。“9·11”之后,美國出臺的“愛國者法案”就要求美國網絡公司定期提供用戶信息。美國此舉引起世界各國廣泛關注。據報道,去年12月,法國國家信息與自由委員會表示,谷歌公司和亞馬遜公司的法國網站事先未經訪問者允許,就將他們瀏覽網頁時存儲的數據保存下來,且未說明其用途,違反法國有關規定。此前,愛爾蘭方面曾要求“臉書”公司停止向美國傳輸歐盟用戶數據。
從近10年前的斯諾登事件,到近期揭露的美國通過海底光纜對其“盟國”高級官員進行監聽,事實已經反復證明,美國自己是世界公認的“黑客帝國”和竊密大戶。這樣一個國家,卻打著“維護網絡安全”的旗號打壓別國企業,鼓吹排除特定國家的“清潔網絡”,這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充分暴露了美方維護網絡安全是假,打壓競爭對手、維護自身網絡霸權是真。這與國家發起的《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的目的和宗旨形成鮮明對比。
我們呼吁國際社會共同揭露和抵制美國危害全球網絡安全、破壞國際規則的行徑。(人民日報)
3. 百萬劑輝瑞疫苗即將過期,以色列與多國商討交換疫苗協議
大約100多萬劑臨期新冠疫苗遭巴勒斯坦拒收后,以色列正設法為疫苗尋找下家。
據以色列媒體日前報道,100多萬劑輝瑞疫苗7月30日到期。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報道,如果兩周之內找不到買家,以色列可能將把80萬劑疫苗銷毀。
以色列第12頻道電視臺報道,以色列政府正與英國談判,把這批即將到期的疫苗交給英國,英國9月從輝瑞公司獲得新疫苗后,還給以色列同等數量疫苗。報道說,談判“取得進展”,最快可能下周開始執行。
6月18日,以色列宣布與巴勒斯坦達成疫苗交換協議,把這些臨期疫苗交給巴方,巴方把預定9月或10月接收的輝瑞疫苗交給以方,雙方交換數量相當。
這一消息引發巴勒斯坦輿論嘩然。巴勒斯坦政府當天晚上宣布,以方提供的首批疫苗“不符合技術指標”,巴方決定取消協議,退回疫苗,等待輝瑞公司直接供應疫苗。
以色列去年底開始接種新冠疫苗以來,920萬人口中,大約六成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上月初開始,以色列給12歲至15歲的人群接種新冠疫苗。(新華網)
4. 假疫苗事件泛濫 印度超2600人接種“鹽水疫苗”
中新網7月5日電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過去兩個月,孟買十幾個私人疫苗接種點涉嫌以鹽水代替新冠疫苗為民眾接種,警方目前已逮捕14名涉案的嫌疑人。
據悉,超過2600人在多個接種站接種了所謂的印度版阿斯利康疫苗Covishield。一些人說,他們發現接種的疫苗并沒有出現在印度政府追蹤疫苗接種的在線門戶網站上,而且,接種站聲稱隸屬的醫院也與他們接種證書上的名字不符合,這些都令他們產生懷疑。
當局稱,參與這項非法計劃的包括醫療專業人員,他們每施打一劑向民眾收費10美元至17美元。警方已從犯案者處沒收了超過2萬美元。
孟買警官塔庫爾說:“被捕人員將被控以串謀、欺騙和偽造罪?!保ㄖ行戮W)
5. 疑感染李斯特菌 美國泰森食品公司召回850萬磅雞肉
中新網7月5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道,當地時間3日,美國農業部下屬食品安全檢驗局宣布,泰森食品公司正在召回近850萬磅(約385萬公斤)的即食雞肉產品,這些產品可能被李斯特菌污染。
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冷凍、全熟的雞肉產品是在2021年12月26日至2021年4月13日之間生產的。”
聲明表示,被召回的產品在產品袋上或在美國農業部檢驗標志內帶有企業編號“EST.P-7089”。這些物品被運往全美各地的零售商和機構,包括醫院、護理機構、餐館、學校等地點。
美國食品安全檢驗局表示,于6月9日收到了兩名李斯特菌病患者的通知,并與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州公共衛生機構合作,確定有證據表明這些疾病與泰森即食雞肉產品有關。
食品安全檢驗局表示,李斯特菌病會導致發燒、肌肉酸痛、頭痛、頸部僵硬、精神錯亂、失去平衡和抽搐,有時還會出現腹瀉或其他胃腸道癥狀。
該機構表示,可能擁有這些產品的消費者和企業或機構應將它們扔掉,或退回到購買它們的商店。(中新網)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股市分析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