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出門去買菜,在通向菜市場的一條小街上,可能是時間還早的原因,城管允許郊區(qū)菜農(nóng)占道經(jīng)營,只看見街道兩旁擺滿了蔬菜攤。菜農(nóng)或者也有小販蹲在各自的攤位前,招呼著生意。
夏天是吃冬瓜的季節(jié),冬瓜賣1元5角錢一斤。不大不小的一只冬瓜,一分為二。別人要了體積稍大的一塊,過秤后賣菜大爺報價:一塊五。另外一塊我要了,大爺稱重后說一塊三。大爺不會手機支付,說給一塊錢就行。我給了他一塊五,正好有五角錢硬幣。大爺很高興。
我看到鄰近攤位的紫皮茄子也挺新鮮(蒂頭處有白色的“眼晴”,就是又嫩又新鮮的茄子),問賣菜大媽多少錢一斤,她說:兩塊。我向前走,她馬上改口說:一塊五,自家的。我蹲下去隨手撿了三根,她放上秤盤要湊夠兩塊錢,添了一根。然而單價顯示只有一元八角。付了她兩塊錢,大媽的眼晴都笑瞇成一條線了,抓了兩根辣椒硬塞給我。
轉(zhuǎn)個角,在另外攤位買了蕃茄,蕃茄是二元五角錢一斤,兩個稱重下來正好三塊錢。
重點來了。在光顧過多次的一個小伙子的攤位上,我買了胡蘿卜。小伙子賣幾種蔬菜,同時招呼幾位顧客。他接過我手中裝了胡蘿卜的塑料袋放到秤盤上,向我報價:二塊二。我低頭打開手機里的微信,掃碼,輸入數(shù)字和密碼,完成付款。聽到他那方的語音播報,正準(zhǔn)備離開。小伙子出聲了:阿姨,我給你添了一根。
我看向他,他也正看我,神情都有些赧然。他又說:姐姐,我添了一根的。他悄沒聲的操作時,我正在弄手機,并沒注意到。我將塑料袋再放上秤盤,單價顯示二元五角。我打開手機,又掃碼輸入三角錢給他。
在回家的路上,想到這個小伙子有一次換掉我隨意撿的玉米棒,告訴我是蟲蛀了的,幫我重新選品質(zhì)好的買,我對他今天的舉動并沒有意見,雖然他給我添的那根胡蘿卜是他隨手拿的,賣相不佳。
人啊,就是這樣,哪可能每時每刻都稱心如意。想得開的人不會介意生活中的細(xì)枝末節(jié),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有與人為善的心態(tài),老祖宗也教導(dǎo)過我們:吃虧是福。
人生是一場修行。世界沒有多好,也沒有多壞。幾年前,曾經(jīng)看過一篇感動無數(shù)人的文章,大意是說總有人在偷偷的愛著你,舉了很多反轉(zhuǎn)的實例,用來證明我們生活的世界是有情有義的。然而,如果你一廂情愿相信世界總是寵你如寶貝,處處為你著想,就太天真了。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難處。“你憑什么要別人了解你的辛苦,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辛苦”。楊冪說過的這句話真的是“人間清醒”,切中社會現(xiàn)實。我們每個人誰不是辛辛苦苦在活著,各有各的不容易。因此上,有抱怨什么的時間不如正視現(xiàn)實。
不訴俗世的苦,只管做俗世里通透一點的人。日常庸庸碌碌的生活外做值得做的事情,比如讀書以明志,比如寫寫畫畫以淘冶情操,比如熱心公益。
薄情的世界里,總有一些人深情的活著,不怎么動聲色,并非沒有共情的能力,而是她或他知道做好自己就是一種對別人的真實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