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貓狗嫌棄的自家“神獸”
還有總是長蹲馬桶“想靜靜”的老公
套用最紅的網絡女性社交名言——
忍一時乳腺增生、退一步子宮肌瘤
憋一天肝氣郁結、氣一下甲狀腺結節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是可忍孰不可忍
……
可見,情緒不穩定惹來全身病
中年婦女既求情長,但更求命長
這不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因為忽視這件事
又有42歲的“小姐姐”悔不當初了
喜提三胎?NO!42歲的她最終沒能保住子宮
42歲的美林(化名)是浙江嘉興人,盡管已經生了一兒一女,她依舊身材高挑婀娜、四肢纖細,是一位愛跳舞的時髦女子。但這半年來,由于體力日漸不佳,美林卻再也跳不動了。
來到浙大一院婦科施瑾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時,她面色蒼白、小腹隆起,看上去像是懷有5個多月的身孕,“醫生,我肚子脹、頭暈、走路沒力氣……”
其實情況比美林自述的還要糟糕,一同陪伴她來問診的老公說,美林睡覺也不能平躺只能側臥,近期還出現排尿困難,親友不知內情,還以為她懷上了三胎。
事情的真相卻不是“添丁”的好消息。經初步檢查,發現美林盆腔有一個直徑超過13cm約柚子大小的巨大腫塊伴重度貧血,彩超提示子宮巨大肌瘤可能,專家建議她立刻住院治療。
其實早在3年前,美林體檢時就被發現有子宮肌瘤,當時直徑約5cm,肌瘤不算太大,體檢醫生建議她隨訪,如果肌瘤長得太快或者太大,就需要手術。
由于種種原因,說好的“隨訪”變成了“一直拖著沒有去檢查”。最近這一年,她明顯感覺月經量增加,最多時一天就要用掉1包衛生巾。
專家進一步問詢了解到,美林從年前開始陰道流血不止,且伴有頭暈乏力,因為張羅著一家老小過年,她便自行吃了些止血藥和補血口服液,但癥狀卻沒如期緩解,這才來到醫院婦科就診。
“如此巨大的肌瘤,只有通過手術摘除,否則后患無窮。”施瑾主任醫師向美林解釋,由于重度貧血及壓迫癥狀,可能進一步影響她的心、肺功能,必須盡快手術切除。腫物越大,手術切除的風險也就越大,一旦發生惡變或大出血,會對患者造成生命危險。
綜合考慮美林不再有生育打算,2月底,由施瑾主任醫師帶領團隊為她開展了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手術,根除子宮肌瘤,一個重達3斤的大家伙被“成功卸貨”,是正常子宮(50g)的30倍,美林痊愈后很快出院。
子宮肌瘤切還是留,浙一專家如是說
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腫瘤,也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
它有多常見?在育齡期女性中,發病率可達25%(每四個人就有一人),而圍絕經初期女性中,發病率達到70%【1,2】大部分子宮肌瘤患者無癥狀或者癥狀較輕,多于體檢時婦科B超發現。
子宮肌瘤作為良性腫瘤,它發生惡變概率小于1%,所以并不是所有子宮肌瘤都需手術切除。
那么哪些子宮肌瘤建議隨訪觀察,哪些肌瘤要盡快剝除呢?
浙大一院婦科主任錢建華主任醫師建議,對于有生育要求(或未生育過)的女性,子宮肌瘤大于4cm,是一個手術指征。具體而言,應該考慮做手術的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Part.1
月經異常,如月經量過多、淋漓不盡,陰道分泌物增加甚至引發貧血;
Part.2
鄰近器官的壓迫癥狀,如便秘、尿頻或者排尿困難;
Part.3
子宮肌瘤合并相關不孕;
Part.4
排除內源性這種雌激素補給,更年期后肌瘤不縮小反而增大,發現肌瘤有惡變趨勢;
Part.5
肌瘤“春風吹又生”,之前已經做過肌瘤剔除術卻又復發;
Part.6
蒂肌瘤扭轉引起急性腹痛。
目前,子宮肌瘤發病的機制尚不明確,因此很難做到針對性預防。但是專家強調無論有無生育、有無性生活,18歲以上的女性都應每年做一次腹部B超。既往已經發現子宮肌瘤者,建議每3~6個月隨訪一次。
此外不濫用激素類補品,合理運動、健康飲食、控制體重、調節情緒都可以幫助女性保持子宮健康。
(浙大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