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閏二月清明,春秋不見天”,閏二月將至,清明交節,有啥說法?
今天是陽歷3月16號,農歷二月二十五,干支日是癸酉日。已經到二月底了,但是二十四節氣還是在驚蟄時節,這與老祖宗留下的二十四節氣與農歷月份時間對不上,這期間就要用置閏法來調整時間上的余缺,所以今年有閏月的出現。
按照老祖宗的說法,農歷二月將會是有兩個二十四節氣,第一個是在二月初的驚蟄,并且這個也叫節氣,二月節。而一般是十五天。所以到了二月中的時候就是迎來春分,這個也叫中氣。老祖宗規定,農歷月份只有節氣和中氣對應出現時才算一個完整的月。
但是,今年的農歷二月就不一般了,驚蟄在二月十五到來,這整整遲了半個月,所以,二月中本應該是春分中氣的,如今只好讓位到驚蟄節氣。這樣一來,二月就只有節氣驚蟄,沒有中氣春分了。對于一個月沒有中氣的,老祖宗們認為這樣不能單獨成月,只能作為這個月的附屬月,也叫閏月,所以今年二月之后就有閏二月的說法。
對于閏月的說法,民間還是很講究的,比如有句流傳很廣的是有閏月鞋的說法,說當閏月來之前,子女要給父母每人買一雙鞋在閏月的時候穿,老話說“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這樣的寓意比較好。馬上要到閏二月了,你給父母做鞋子了嗎?
當然,對于閏二月的說法,更是罕見的。老話“十年難逢閏二月”,而到下一個閏二月出現要等到2042年,這期間就是19年的一個回歸年。對于這樣罕見的閏二月,又恰逢碰到清明節,這樣的年景有什么說法呢?
根據老祖宗的說法,閏二月,恰逢清明節,老話說“閏二月清明,春秋不見天”,這句農諺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閏二月清明,春秋不見天”
這里說的是在閏二月出現了清明節氣,預兆今年春季、秋季將會是多陰雨的天氣,天氣有點濕冷。具體來看:
“閏二月清明”
這里說的是清明節氣出現在閏二月的時候。今年的清明節在陽歷4月5號9時14分左右到來。這個時間是農歷閏二月十五,干支日是癸巳日。所以,這個月只有清明節氣。這樣來說,清明時節還是在天氣比較冷的閏二月。
“春秋不見天”
這里說的“春秋”指的是春季和秋季,“不見天”指的是沒有見到晴好太陽天氣,這說明是陰雨連綿的天氣。這就是說明春季和秋季雨水多,天氣較為濕冷。
對于以上說法,歡迎大家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