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開車的人肯定都有被遠光燈晃過的經歷,那種刺眼的強光,讓人瞬間失明,還令人煩躁,這其實也是眩光的表現。
關于眩光,維基百科給出了這樣的解釋:眩光(glare)即刺眼的光,其可導致視野內的亮度大幅超過眼睛能適應的范圍,造成視力受損或情緒煩擾、不安。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家裝選燈時,一定要考慮“防眩”的原因。
帶有防眩技術的燈具,從側面看過去,你很難判斷它亮沒亮,但房間明顯的通透了。這就是無主燈照明設計中常提到的“見光不見燈”。
防眩的燈具通常有這幾大類:
1、 黑光防眩,通過黑光燈杯吸光,防止反光,降低亮度的差異。
2、 深度防眩,將光源深藏,結合反光杯與面環的二級配光,達到剔除雜光,柔化光線的效果。
3、 光學蜂窩狀網,通過蜂窩結構將光線多次漫反射,控光效果佳。
4、 光學透鏡,將光線聚集,避免散亂感,達到防眩不刺眼。
防眩效果比較好的燈具一般都會具備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防眩設計,大家選購燈具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防眩的功能來選擇。
控制眩光,除了選擇加裝防眩裝飾的燈具,還有其他三個要點。
裝修的時候就有意識地選擇低反射率的裝飾材料,讓光在空間的反射率降低。其次,限制燈具的亮度,不要讓一盞燈的亮度過亮。空間亮度不夠的時候,可以增加燈具數量,而不是單個燈具的亮度。最后,可以多運用間接照明的手法去照亮空間,通過照亮天花板或墻面的方式來提供照明,避免直接照明,減少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