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企資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資快報 » 微訊熱點 » 正文

        細讀《道德經》第十七章_如何理解“信不足焉_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3-09 15:00:41    作者:百里宸    瀏覽次數:63
        導讀

        【原文】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②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意譯】①(從治國理政及言語教化來看,)最上等的統治者(處無為之事,

        【原文】

        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②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意譯】

        ①(從治國理政及言語教化來看,)最上等的統治者(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治下百姓只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統治者(居善地,心善淵,言善信,)百姓親近而且贊譽他;再次一等的統治者(以智治國,輕諾寡信,)百姓畏懼他;最次等的統治者(無德無能,毫無真心誠意可言,)百姓甚至輕侮他。

        ②(為什么那些下等的統治者被百姓畏懼和輕侮呢?)因為他們在百姓那里的“信”即真心誠意是不足的;(為什么他們在百姓那里的“信”不足呢?)因為他們常有不講“信”的事發生。而那些上等的統治者總是(出于真心誠意而)極度憂思,(害怕自己“不信”和“信不足”而傷害了百姓,因而在治國理政特別是進行言語教化時,)極其珍言慎語,(不給百姓施加任何壓力。)所以,每當功成事遂的時候,(倍感自由輕松的)百姓總是說:“我們自然而然就這樣了。”

        【細讀導語】

        1、本章的中心思想是,統治者要有“信”。在論述上,是以統治者的“信”在百姓那里的不同感受和反饋,把統治者分為四個等次,并通過百姓的口碑肯定上等者的做法是合道的。

        2、準確解讀本章的關鍵,是明確“信不足焉”是表明第三第四等的統治者遭遇百姓畏懼和輕侮的原因。就是說,這些下等的統治者因為“信不足”,百姓才會畏之甚至侮之。接著看,“有不信焉”,說的是,百姓為什么感受到下等的統治者“信不足”呢?是因為他們常有“不信”的事發生。與之相反,第一第二等的統治者出于“信”而極度憂思,生怕自己“不信”和“信不足”而傷害了百姓,因而“貴言”,因而在百姓那里“有信”和“信足”,因而被百姓“親而譽之”和“知有之”,因而“百姓皆謂我自然”。可見,本章的主題是談“信”,主軸是強調“信”的重要性,主旨是談統治者要有“信”。

        3、什么是“信”?查《漢典》,“信”的本義是“真心誠意”!全書來看,老子正是從其本義來使用“信”字的。

        4、“悠”,不是“悠閑”!而是“憂思”!上等統治者憂思什么?就是害怕自己真心誠意不足而傷害了百姓,因而在言語教化時極其珍言慎語。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我的翻譯是:(從治國理政及言語教化來看,)最上等的統治者(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治下百姓只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統治者(居善地,心善淵,言善信,)百姓親近而且贊譽他;再次一等的統治者(以智治國,輕諾寡信,)百姓畏懼他;最次等的統治者(無德無能,毫無真心誠意可言,)百姓甚至輕侮他。

        1、前面提到,由“信不足焉”切入,推出本章的主題、主軸和主旨,均與統治者的“信”相關。而是否有“信”,是通過治國理政時統治者的言語教化體現出來的。那么,這就是本章的論述角度,應當十分明確。

        2、在百姓的感受里,統治者的“信”即“真心誠意”有所不同,以此為標準,把統治者分為四個等次。治下百姓的感受是“果”,而“因”就在統治者的身上,具體體現在他們的治國舉措和真心誠意的程度。翻譯時,要根據全書的要義,把相關的內容先補上去,使全章前后一致,邏輯自洽。

        在最上等里,我們可以從第二章的內容來看統治者的表現:“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有,“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弗居。”這樣的“玄德”也會在統治者治國理政時體現出來。因而,治下百姓只感受到統治者的存在,就很自然了。

        在第二等里,第六十六章說,“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第七十二章說,“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第八章說,“居善地,心善淵,言善信。”統治者如此慈愛暖心、謙卑善下,百姓自然“親而譽之”。只不過“言善信”者在境界上比“行不言之教”者稍遜而居次,仍屬上等。

        在第三等里,第六十五章說,“民之難治,以其智多。”第七十四章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表明此等統治者多有智巧和嚴刑,少有合道之德,與之相應的是“輕諾寡信”,百姓自然“畏之”。

        在第四等里,第七十九章說,“無德司徹”,民有“大怨”,此等統治者在言語教化時肯定是毫無真心誠意可言,加之無能,百姓自然“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我的翻譯是:(為什么那些下等的統治者被百姓畏懼和輕侮呢?)因為他們在百姓那里的“信”即真心誠意是不足的;(為什么他們在百姓那里的“信”不足呢?)因為他們常有不講“信”的事發生。

        1、兩個句子都有“焉”字,要特別注意老子的語意。①仔細看,后句的“有不信”,是前句“信不足”的原因!為什么呢?因為老子有相同邏輯的表述,“輕諾(有不信)必寡信(信不足)”。②還有,前句也是表明原因的!就是說,“信不足焉”是百姓畏懼和輕侮第三第四等的統治者的原因!這里把握不準的話,就看不清前后兩段的內在聯系,與本章的主旨要義也會失之交臂。

        2、流行的翻譯是,“統治者的誠信不足,百姓才不信任他。”注意!其中的“誠信”和“信任”,是兩個不同的詞,在一般的句子里可以這樣表述。但是!不能把這樣的譯句套給老子。因為,老子這里兩個“信”字的含義是一樣的!兩句話一直對準統治者,句中不會忽然用同一個字轉個視角去說百姓的反饋;更嚴重的是,把初因“不信”當成了后果“不信任”,把老子的因果邏輯搞反了。其實,老子是有提到“百姓不信任”的,而且是“升級版的不信任”,那就是對統治者“畏之、侮之”。所以,這樣翻譯是不對的。能看破流行翻譯里類似這種似是而非的要害,是一種解讀的真功夫。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我的翻譯是:而那些上等的統治者總是(出于真心誠意而)極度憂思,(害怕自己“不信”和“信不足”而傷害了百姓,因而在治國理政特別是進行言語教化時,)極其珍言慎語,(不給百姓施加任何壓力。)所以,每當功成事遂的時候,(倍感自由輕松的)百姓總是說:“我們自然而然就這樣了。”

        1、“悠”的含義。查《漢典》,“悠”的本義是“憂思”,有引申義為“閑適自在的樣子”。根據全書要義和本章語意,應選取其本義!

        “悠兮”,是強調、贊嘆的語氣,可理解為“極度憂思”。承接上文,就是上等的統治者很憂思自己“有不信、信不足”而對百姓有所傷害!因而“貴言”。從全書來看,得道的統治者是“居善地、心善淵、言善信”的,是“不敢為天下先”的,是“慈故能勇”的,是“常善救人故無棄人”的……如此種種表現,真的是“以百姓心為心”的!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牽掛的全是百姓。所以,圣人教化時一定不能也不會失“信”于百姓,因而出于“信”而“悠兮”,而“貴言”,繼而在百姓那里“有信”、“信足”。

        注意,為什么要把“信”放在前頭呢?之前多次說過,“信”是得道者本然具足的“人之道”,是其“無為”的源動力。不明確的話,就可能把“悠(憂思)”誤會為“信”的因。

        2、大家看流行的翻譯,“最好的統治者是悠閑自如的,他不輕易發號施令。”在我看來,這不是“最好的統治者”,簡直就是“慵懶不作為”的失職者!第四十九章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可見,老子的思想是極其積極的,其筆下得道的統治者不僅“視民若子”,還“視民若孩”!慈心縈懷,誠意以對,時時以百姓心為心,怎么會悠閑自在呢?“常善救人”且“無棄人”,“常善救物”且“無棄物”(第二十七章),怎么會慵懶不作為呢?(細讀第五章也有類似的解讀思路,可參閱。)

        3、文末說,“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治國理政,能得到治下百姓如此發自內心的反饋,意味著百姓是極其自由和輕松的,確實是到了“無為而無不治”的最高境界。而具體的景象在第八十章,相關的描述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細讀后語】

        1、我發現一些人對每一章的翻譯,是沒有相關的主題主軸和主旨的概念的,譯出的語意雜亂不堪,甚至讓人不知所云。大家看,本章的主題是講統治者的“信”,主軸是強調“信”的重要性,主旨是統治者要有“信”。明確之后,在翻譯四個等次的統治者時,就懂得把他們各自的作為及與“信”相關的內容補全,使全章前后一致,邏輯自洽。反觀一些流行的《道德經》翻譯,由于沒有這些重要的概念加以主導,其譯文簡直讓人懵逼,可謂是千百年來可目睹之怪狀。

        2、很多人把“信”理解為“誠信”,這樣有點偏于“信用”而已,把最實質的“真心誠意”虛化了。這表明,他們對“信”的重視是不夠的,理解是不深的。

        首先,“信”,是《道德經》極其重要的概念范疇,老子把“信”提高到了“道”的高度。第二十一章說,“(道)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有人讀了一輩子的《道德經》,都不知道“道”為何物。其實很簡單,就人來說,凡事能以自然而然的“信”以應之,就意味著具足了本然的“人之道”。

        其次,第七十章說,“言有宗,事有君。”“信”,就是“言之宗”。正因為得道的統治者以“信”為“言之宗”,在言語教化上,可以“多言”,也可以“少言”,甚至可以“不言”。老子在第五十六章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有人會加以引用以提醒一些“言者”閉嘴。這其實是他未得“信”之精髓的表現。要知道,知與不知,看是否“合道”;言與不言,看是否“有信”。把握清楚了,就不會把書讀呆了。

        再次,修道的統治者要基于“信”而“貴言”和“行不言之教”。老子為什么要這樣提倡呢?之前說過,由于現實里一般的統治者悖道的“言”太多了,老子因而有針對性地一刀切之,期望收獲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老子并沒有忘記給修道的統治者點明,“信”既是“道之精華”,又是“言之宗歸”。

        3、有人喜歡“以儒解老”,也是不得甚解的表現。當提到本章老子講“誠信”的重要性時,他說,孔子主張寧可去兵、去食、也不可去信,因為“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然后說,兩位圣人關于“信”的論述有異曲同工之妙。

        之前說過,解讀各學說時,只能比較,不能互證。就“信”來說,孔子的“人之信”,本質來講是“外在的規范”。而老子的“人之信”,本質來講是本然具足的“自然之道”。打個比方,孔子對病人說,你就是缺“信”,吃了我開的“信丸”就好了;而老子對病人說,你不是缺“信”的問題,而是因為你過于“有知有欲”,讓身體這臺機器生銹了,回去用“無知無欲”把銹去掉,你本然具足的“信之機制”就自然了。

        這就是“異曲”,就是解讀上的“比較”。而“以儒解老”的人往往會置“異曲”于不顧,而誤導人只關注“同工”之妙。這源于他于儒道均不通透,以為解讀上可以“互證”;其嚴重后果是抹殺了儒道各自的理論特色和思想價值。

        4、有人總免不了望文生義和想當然的翻譯和解讀。

        ①大家去看,多數的譯本是把“悠”理解為“悠閑自在”和“悠哉悠哉”的!只要深入文本就不難發現,圣人以“道”治國,可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正因為有“出于信的憂思(悠的本義)”的底蘊,才有對百姓貼心的善舉(如第八章的“七善”)和積極的作為(如第七十七章的“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當然,“得道者”做事,因“得道”而成竹在胸,因“遵道”而從容不迫,因“無為”而“無不治”。我們不能因為人家境界高而忽略了人家的用心!本然之“真心誠意”正是其極高境界的初因!相反,“悠哉悠哉”的統治者,無異于高冷不作為的主,治下能達到“無不治”的結果才怪。

        大家還記得第十四章吧,有人把“夷、希、微”分別注釋為“無色、無聲、無形”,簡直把老子的高階智慧直降為零。而本章又來個“悠”字,讓望文生義的流弊暴露無遺;究其原因,是解讀者對“無為”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從防范妄作有為,跑到了消極不作為的路上了,帶有一些莊子式閑適曠逸的味道,是極其錯誤的。

        簡要說一下,怎樣理解“無為”才不會偏差?“無為”,當然是先去掉“妄作有為”,然后呢?很多人是答不上來的。大家可以回看“細讀第三章”關于“無為”的部分,其中說了:當統治者修為并達至“無知無欲”的境界時,意味著去除了干擾和破壞的因素,使自身具足的“人之道(無私、慈、信等)”完全處于自然的狀態,不再有為,更不會妄作,是謂“無為”。

        ②另外,“想當然式”的解讀也很嚴重。大家看,“貴言”大都被翻譯為,“不輕易發號施令。”真是奇了怪了!怎么事關治國的“施令”竟然跟“多少和是否輕易發布”掛起鉤來了?要知道,在治國理政時,發“施令”的依據是“道”!該多則多,該少則少;該慎重則慎重,該推廣則大力推廣。老子說,“唯道是從。”這是治國理政的唯一依據。

        我很不解,怎么一些本末顛倒的道理居然被扣到了老子的頭上?居然還得到那么多人的認同!我除了給老子喊冤外,還為如此的學術水平感到悲哀。

         
        (文/百里宸)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百里宸推薦作品?作者: 百里宸。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sneakeraddict.net/qzkb/show-110668.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3 - 企資網 4890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58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系
        客服

        聯系客服:

        在線QQ: 303377504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客服001 客服002 客服00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反饋

        用戶
        反饋

        YY111111少妇无码理论片|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V高清无码| 最近2018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天堂中文www官网在线 |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久久久网中文字幕|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中文字幕电影大全免费版|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 八戒理论片午影院无码爱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 超碰97国产欧美中文| 中文无码vs无码人妻|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