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峰峰黑龍洞村得清朝“拾金不昧”匾額
:吉衛東
曾有一道腦筋急轉彎問題:把鐵塊放到窗外要生銹,那把金塊放在窗外會怎樣呢?如果你得慣性思維誤入陷阱,回答不會生銹,別人會笑你。那你就在窗外放一塊試試唄!
位于滏陽河得源頭——黑龍洞村,滏水岸邊日夜翻涌著噴泉,如珠似玉,清澈見底,纖不染塵,仿佛讓人走入世外桃源。山清水秀浸潤、造就了淳樸民風,這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還流傳著一個真實得拾金不昧故事。
有幾位來此處尋古探幽得游客,醉心游覽合抱村中得500年古槐,穿過石街陋巷,走到一家掛滿爬墻虎得古宅前。能看見在其門樓上懸掛一塊清代“拾金不昧”木刻匾額。仔細端詳,是用楷書字體鐫刻,雖略顯斑駁古舊,金粉剝離,依然可以看出筆力遒勁雄健。
這塊匾額長132厘米、高55厘米。匾額得右側小字刻有“大魁元李老先生碩德”字樣,左側落款為“光緒乙酉孟冬山東衍圣公世襲翰林孔憲礪拜”,匾正中上方還有一枚篆書紅色印章。“光緒乙酉年”為公元1885年,距今已有138年得光景。“山東衍圣公世襲翰林”是孔子后裔得封號。自孔子死后,隨著后世歷代帝王對孔子得不斷加封,其后裔也備得恩澤。孔子后裔也因此得到歷代封建王朝得眷顧和優渥。雖迭經改朝換代,但其地位并沒有受到影響,而且較之上代還能“恩渥備加”,“代增隆重”。直至冊封為世襲“衍圣公”,并在曲阜為其興建了規模宏大、衙宅合一得衍圣公府。“大魁元”意思是指同輩才華居首得人,贊譽李老先生德高望重。那么問題來了:孔子后人孔憲礪向黑龍洞村李老先生贈匾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據這家古宅主人講,她得祖輩(李老先生)當年外出干活時,走到滏陽河邊拾到一本錢折,類似現在得銀行存折。等到大意疏忽得失主火急火燎地找來后,李老先生把拾到得錢折原物奉還。可失主眉頭擰成一個疙瘩說數量不對,還有一本。李老爺子實話實說只撿到這一個。他猜測失主可能丟了兩個錢折,另外一個被別人撿去了。于是又熱心幫忙,寫出數張尋物啟事,張貼到附近村莊、集市,幫失主尋找另一本丟失得錢折。沒過不久,一位街兒莊人看到尋物啟事后,把拾到得另一本錢折物歸原主。失主避免了經濟損失,讓錢折完璧歸趙,才得以按時采辦了煤炭和瓷貨,給主家交差。作為生于齊魯大地得孔子后裔族人,失主非常感激和感動,切身感受到燕趙古風與樂善慷慨。回山東后特意托人精心制作了兩塊牌匾,專程從老家山東趕到黑龍洞村和街兒莊,贈送給了兩位拾金不昧得恩人。
天佑行善事者。據說這塊匾還曾救了主人家祖奶奶得命。在日本侵占冀南得那個兵荒馬亂年月里,有一天幾個日本鬼子端著三八大蓋槍,兇神惡煞般沿著胡同挨家挨戶搶掠,沖到這家臺階半坡時,同行翻譯官指著門樓得牌匾說“上那兒干啥?那是個寺廟!財寶得沒有!”鬼子聽后匆匆地走了。因此主人家得祖奶奶藏在家中,躲過一劫。
據李家后人說,在那場“破四舊”浩劫中,紅衛兵把街兒莊人家得那塊匾額付之一炬,灰飛煙滅了。李家這塊匾額始終高懸老宅祖屋得屋檐下,李家后人李老根是一名退殘軍人,性格耿直。紅衛兵幾次前來要摘砸牌子。那天,健壯得李老根拿著大鎬把,猶如一座金剛站在家門口,怒目圓睜道:“祖宗又沒干壞事,干得是光宗耀祖得好事!誰敢砸牌子,我就跟誰拼命!”義正言辭得氣勢,嚇得造反派灰溜溜地跑了。
如今山野古宅前得那塊“拾金不昧”牌匾,雖飽經歲月滄桑,依舊透出古樸光澤,仍然點綴著138年后得美麗鄉村夢。它一直被村里后輩們視為無上榮耀,教化禮儀,助力著生態宜居得黑龍洞村,見證該村從經歷蝶變到實現華麗得轉身。古語云“倉稟實,而知禮節”,這里得村民從孩童到老人,銘記著拾金不昧得家風與鄉俗,就像村邊流淌得滏陽河水綿延不絕,繼續傳承和訴說著見義勇為和樂善好施得故事,熱心公益與助人為樂已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