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司機都說四驅沒有用,平時沒有機會走爛路,買個四驅車除了費油再沒有其他的意義了。
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個人認為選車的標準是下面這樣的:
也就是說個人認為四驅很重要,而且并不見得會比兩驅車費油。
現在價格最低的四驅車是哈弗H6,咱們就以這臺車作為參考來分析吧;該車的1.5T版本有多個選項,其中包括老款發動機(4G15)1.5T,動力參數僅為110kw/210N·m,其次還有奧托循環直噴1.5T(4B15)的124kw/285N·m的選項,再次則是米勒循環1.5T的135kw/275N·m。
這三個版本都沒有四驅選項,都是最基礎的前置前驅,它的油耗低嗎?
其眾測平均油耗分別為最高為9.5L/100km,對應4G15版本,其他版本略低一些,但也基本都在9.3升左右;這個耗油量說高不高,說低也不低,不過倒是比同級競品低一些。吉利博越1.8T達到了9.7L/100km,CS75PLUS-1.5T也要9.5L/100km。
然而2.0T的哈弗H6也只是9.6L/100km,并且是包括四驅版本的眾測數值;這個大排量版本的耗油量其實與1.5T版本相當,合理調整駕駛習慣的話,眾測數據里最低油耗僅為8.3L/100km!耗油量真的不高哦。要知道只有前驅選項的CS75PLUS 2.0T的油耗是11L/100km左右哦。
四驅汽車的油耗并不見得會更高,決定耗油量的主要因素是發動機的功率、扭矩、效率等參數,以及變速器的傳動效率,當然整備質量也是很重要的;哈弗H6四驅版本用的是偏省油的米勒循環2.0T,變速器是高效率的七檔濕式雙離合,重點在于四驅版本的整備質量不過是1659公斤,而兩驅版本的國潮版的整備質量也要1645公斤。也就是說這臺車的四驅版本是進行了輕量化設計的,整備質量只多出不到20公斤,這對于耗油量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為整備質量每增加100公斤,平均油耗才會上升0.5升左右。
不過耗油量還得綜合發動機和變速器來討論,該車的發動機有節油優勢,相比小排量發動機還多出了幾十牛米的最大扭矩;大扭矩可以在功率需求相同的前提下以更低的轉速運行,因為“轉速×扭矩÷常數=功率”,兩者是相乘的關系,扭矩大則油耗低。所以只要四驅車的設定合理,其耗油量很有可能會與同級或同款車的前驅版本相當或更低。
絕大多數四驅汽車都是“適時四驅”,這樣的車會省油或省電。
適時四驅的意思自動決定前驅和四驅的切換,一般是在前輪打滑的時候才會切換為四驅,使用前置后驅平臺打造的四驅車則是在后驅和四驅之間切換;這些車平時駕駛還是兩驅車,只是在需要用四驅的時候可以自動或手動切換。
在兩驅模式中還有特殊的設定,普通四驅車會讓變速器通過取力器帶動后傳動軸“空轉”;后橋部分并不通過多片式離合器限滑差速器壓緊后傳動軸獲取動力,相比前驅車只是后傳動軸的阻力一定程度的增加了油耗,然而也是微乎其微的。
還有一類適時四驅車會更省油,因其取力器具備切斷連接的設定。
在兩驅模式中,連接后傳動軸的部分可以斷開連接,讓后傳動軸不空轉;在需要切換為四驅的時候會先結合后傳動軸、再結合后橋以傳輸動力,這就與最普通的前驅車一樣了。那么這些車在整備質量與兩驅車相當的前提下,油耗還會更高嗎?
看問題不能只看一角。
電動或插電混動四驅車的結構比較特殊,它是沒有傳動軸、分動箱、取力器、變速器等結構的;實現四驅是前橋裝備一臺電動機或發動機,后橋再裝備一臺電動機。
如果這樣的車設定為適時四驅的話,那兩驅模式就會直接讓后電機或前電機斷電,沒有剛性耦合結構自然不會增加損耗和能耗;至于整備質量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而且電機本就很節能,即便設定為全時四驅也增加不了幾毛錢的成本。所以在選車時只要預算允許,能選擇四驅車自然不選兩驅車;不過后驅倒是個例外,后驅的轎車失控極限比較低,雖然危險但也很刺激,有些司機追求的就是這種刺激的感受。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發布,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