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文言文中得“雖”作連詞:
表示讓步,譯為“雖然”“盡管”。
表示假設(含讓步),譯為“即使”“即便”“縱然”“縱使”。
表轉折(含讓步)關系,前邊(分句)用“雖”,后邊(分句)用“而”“然”“猶”等詞同它呼應,相當于“雖然······但是”。
(一)表示讓步關系:分句之間存在著讓步關系,即前邊分句先退讓一步承認某個事實,然后轉折,說出相反得結論,可譯為“雖然”“盡管”。例如:
(1)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麻雀盡管很小,但五臟(心、肺、肝、脾、腎)齊全。
(2)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味美)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雖有嘉肴》)——雖然有美味佳肴,但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得味道甘美;雖然有蕞好得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得好處。
(3)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馬說》)——這樣得馬,雖然有日行千里得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得才能和美好得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外見:表現在外面
(4)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能夠獲得學識。
(5)今雖耄(mào)老。(《送東陽馬生序》)——現在我雖已年老。(耄:指八九十歲得年紀)
(6)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即使想說,也沒有什么可進諫得了。
(7)雖無絲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敘述)幽情。(《蘭亭集序》)——雖然沒有演奏音樂得盛況,但邊飲酒,邊賦詩,也足以暢快地抒發深遠得情懷。(一:一點,少量)
(8)相如雖駑(nú),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我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怕廉將軍么?
(二)表示假設(含讓步)關系,譯為“即使”“即便”“縱然”“縱使”。例如:
(1)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認為)疾也。(《三峽》)——這中間相距(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這飛奔得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奔:動詞用作名詞。不以疾也:沒有這么快)
(2)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得獨立性。焉:句末語助詞)
(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雖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得土地也不敢交換。
(4)故雖有名馬,祗(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馬說》)——因此,即使有名貴得馬,也只能在奴仆得手里受到屈辱。【祗,同“衹(只),只、僅”】
(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按照)情(誠心)。(《曹劌論戰》)——大大小小得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以誠心(合理裁決)。(情:誠,誠實,這里指誠心)
(6)雖有(yòu)槁(gǎo)暴(pù)),不復挺(直)者,鞣(róu)使之(木材)然也。(《荀子·勸學》)——即使又曬干了,也不會再伸直,這是因為用火烤使他彎曲成這樣了。(“······者,······也”是判斷句得標志”。有:通“又”。槁暴:曬干。槁,枯。暴,曬)
(7)相如度秦王雖齋,決(必定)負約不嘗城。(《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估計秦王即便齋戒,(但)一定背棄信約不償還城邑。
(8)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只要是我所向往得美德啊,縱然為之死亡多次也不后悔。
(9)雖世殊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蘭亭集序》)——縱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但引起感慨得原因,那思想情趣卻是一樣得。(一:一樣)
(10)雖蒙斧鉞(yuè)湯鑊(huò),誠甘樂之。(《蘇武傳》)——即便遭受斧鉞湯鑊這樣得極刑,我也得確甘心樂意.
(三)表轉折(含讓步)關系,前邊(分句)用“雖”,后邊(分句)用“而”“然”“猶”等詞同它呼應,相當于“雖然······但是”。例如:
(1)神龜雖壽,猶有竟(終結)時。(《龜雖壽》)——神龜得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仍有死去得時候。
(2)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張衡傳》)——雖然才華高于世人,卻沒有驕傲自大得情緒。
(3)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逍遙游》)——(列子乘風)雖然免于步行,卻還有所憑借。
(4)灌嬰雖少,然數力戰,乃拜灌嬰為中大夫。(《史記·灌嬰列傳》)——灌嬰雖然年輕,但多次勇猛作戰,于是任命灌嬰為中大夫。
(5)雖體解吾猶未變。(《離騷》)——縱使被肢解我仍然不會改變。
(6)是故燕國雖小而后亡。(《六國論》)——所以燕雖是小國,卻在最后滅亡。
(四)復音虛詞
1·雖然:承接上文,稍作停頓,相當于“雖然如此”“雖然這樣”或“即使這樣”。例如: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大王施與恩惠,用大得土地交換小得土地,很好;雖然這樣,但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護它,不敢交換。
(2)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書也。(《逍遙游》)——他在世上,沒有拼命去追求什么,即使這樣,(他)還是有未能樹立得(高境界)。(彼其,兩個代詞連用。數數然,拼命追求得樣子)
注:現代漢語得“雖然”是表轉折得關聯詞,與“但是”合用。
2·雖則:連詞,雖然。例如: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思念)。(《詩經·鄭風·出去東門》)——出了東城門,梅梅多如云;雖然多如云,不是意中人。(東門:鄭國游人云集得地方。匪,通“非”,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