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在吃飯、飲水時摘掉口罩存在暴露風險,上海中山醫院醫療隊研發了一款簡單易用的一次性醫用防護鼻罩。
“我發現醫務人員由于工作時間比較長,一日三餐都在醫院解決,還要經常喝水,在進餐和飲水時就會脫下口罩,時間從數分鐘到數十分鐘不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副主任蔣進軍說。
蔣進軍是上海市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一直在武漢前線支援。他觀察到,醫務人員因為進餐時無法佩戴防護品或口罩,口鼻必然敞開,無法一邊吃飯一邊進行呼吸道防護。但短暫的不戴口罩仍然存在很大的暴露危險,給病毒可乘之機,其危險性卻極易被忽視。
“我認為進餐時的防護非常必要,關鍵就是解決鼻腔防護,同時不能影響嘴巴進餐,做到一舉兩得。但目前還缺乏醫務人員在病房就餐區就餐時的呼吸道防護產品。”為了解決臨床醫務人員在醫院病房就餐區就餐時容易發生病毒或細菌感染的高風險問題,蔣進軍和后方上海中山醫院教授宋元林協商,邀請醫生陳淑靖、畢晶迅速組建了一個四人研發團隊進行研究和探索。
蔣進軍根據切身體會,受醫用外科口罩啟發,在上海后方團極配合下,最終構思制作出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用后即拋的一次性醫用防護鼻罩,可以在就餐時佩戴,提供呼吸道感染防護。
為了驗證完善鼻罩性能,簡單手工制作后,蔣進軍將這種鼻罩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中小范圍試用。上海醫療隊隊員徐璟、劉勇超、許虹在內的試用者普遍反映這種防護鼻罩對就餐基本沒有影響,舒適度也不錯。
在試用基礎上,中山醫院研發團隊改進和完善設計,已于2月10日成功提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申請。
“希望我們這個小發明能夠盡快應用到全國的抗疫前線,為所有奮戰在武漢前線、堅守在各自崗位的醫護人員增加多一重安全防護。”蔣進軍說。
2月12日中山醫院發出“英雄帖”,募集企業迅速轉化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