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義援詩”還有這層意味
這次火了的日本義援詩句,該被讀出的不只是“助人即助己”的價值認同,還有更深層次的文化認同。
▲日本援助大連物資。圖片來源:微博繼“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和“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之后,“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又刷屏。
這四個充滿唐韻古風的句子,附在方正硬實的抗疫物資包裝箱上,的確清新別致,讓人耳目一新。
這讓人們在念及日本此次積極援助中國抗疫的同時,也不忘借此抒發一波中日友邦間的“文化共情”。
非但如此,在網上,還有不少人認為日本人恰到好處地用了“我們的詞兒”傳遞友善,有些讓國人汗顏。
但事實上,這大可不必,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同根。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尤其在文字語言上。日本如今在各領域的遣詞用語,都能看到中國傳統語言文化的影子。他們用傳統詩句來表達友誼,也是常事常情。
▲網友對日本援助物資包裝上詩詞的評論。圖片來源:微博“義援詩”背后的文化同脈與情感關聯
日本用有著濃厚“中國味”的詩句,傳達友邦情誼,的確容易讓人生起共情。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出自唐時日本人長屋親王的一首佛教偈子,其中蘊含了鑒真和尚六次東渡書寫的中日佳話。“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則直接出自王昌齡的詩句。
前面那句國人不知,在情理之中,后面那句屬于日方援引唐代詩人詩句,卻并不為國人熟知,這也是不少人聲稱“汗顏”的原因。
日本舞鶴市的捐贈物資上用了這句詩,的確令人欽佩。但這并不意味著,日本在保留發揮運用中國傳統文化上,就勝于中國,也不意味著,日本普通民眾掌握的古詩水平就遠勝于我們。
非要將“風月同天”跟“武漢加油”比個高下,也是對表達語境的遮蔽,是對兩種打氣方式適用場景的混淆。糾結于此,其實沒必要。
更需要從中看到的是,日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認同和傳承,以及日本民眾對中日兩國情誼的珍視。比起慚愧自省,從“文化共情”中讀出日本傳達出的情誼與善意,顯然也更為重要。
中國是日本文化的“母國”,這點在日本民眾中是共識。“有唐一代”的文化哺養了日本,在日本也是常識。
在日本,遣唐使一詞婦孺皆知。日本在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近三百年的時間,曾經以國家名義派出成千上萬的遣唐使者,前往大唐學習。這種學習非常全面而深入,從文化藝術到天文歷法,從經濟建設到律令制度,從器物打造、建筑設計到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
可以說,正是通過遣唐使對唐文化的學習和傳播,才奠定了日本文化的雛型。這在中國學生的歷史教材上亦有闡述。
日本民眾對中日文化“一衣帶水”的關系,有著清楚的認知。在日期間,我跟友人在等洗車時,曾有一洗車工老爺子便跟我們就遣唐使侃侃而談,讓我印象頗深。
日本至今也非常注重傳統中國文化的延續和傳承。雖然他們也面臨新生代對傳統文化認同乏力的問題,如年輕一代不喜歡寫漢字,喜歡用假名代替,但他們在致力扭轉該局面。日本專門設立了漢字考試和各類比賽,并大力推廣書法練習,日本的中學、高校幾乎都設有書道部。
在日本民間,很多人對中國文化都有著真摯的喜愛。許多日本人都是三國迷,他們甚至設立了專門的等級考試,讓癡迷者參考。諸葛亮在日本也有著“智慧之神”的稱謂,廣受推崇。
在文化方面的同根共源,至今讓日本民眾分外珍視。日本此次義援如此積極給力,那種文化一脈與情感關聯或許也是重要的社會心理基礎。
▲日本援助武漢物資。圖片來源:微博義援是在踐行“助人即助己”的儒家價值理念
日本這次積極義援,是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的驅使,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助人即助己”這一儒家價值理念的踐行。
助人即助己,是中日文化理念中被共同尊崇的價值觀念。中日韓同屬儒家文化圈,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涵養。助人即助己,便是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價值理念的延伸。在儒家看來,這是基本的仁義之行。
在過往近一千五百年歷史中,日本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涵養,這種助人即助己的“懷仁”之心,也定然深刻融入了其文化的品性之中。日本的義援,可以從更深層面看作是對這種價值理念的實踐。
具體到現實層面,日本此前也在秉持著這一理念,行國際義援之舉。日本這次的義援,從國家到各縣、市以及民間組織、企業甚至個人,都紛紛行動起來。這兩天,媒體還報道,日本自民黨號召每個同事給中國捐款5000日元,這也受到了中國網民的贊許。
不唯此次,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日本同樣第一時間,向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并先后提供了共計10億日元(約6600萬人民幣)的援助。隨后,中國“投之以桃,報之以李”,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中國也迅速向日本派出了專業救援隊,并提供價值超過2億元的各類援助。這其實是“助人即助己”的典型現實案例。
而中日關系尤其是國民間的交流,也在這樣的“互助”中被導入“敦親睦鄰”的節奏。
所以,這次火了的日本義援詩句,還應該被讀出“助人即助己”的價值認同,這種文化同源的共同價值,才是我們真正該深刻體認的。
□狄宣亞(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