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金華2月12日電(記者 奚金燕 通訊員陳云 蔣璐)對于浙江省東陽市巍山鎮白坦村的村民來說,沒有一個冬天,像現在一樣落寞。因一例高度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病例(后確診),村子成為了與世隔絕的地方。從1月28日開始整村隔離,到2月11日解除,過去的14天,對于該村3869人來說,是畢生難忘的經歷。
昔日喧鬧繁華的巷道,像被按下了暫停鍵,變得人影寥寥,冷冷清清。隔離的日日夜夜,人們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安到平靜,向心力在隔離中凝聚。14天里,亦發生了許多故事,有的感人至深,有的發人深省。
白坦村整村隔離解除,轉入第二階段防疫工作。這一刻,大家期盼已久。 東陽宣傳部提供突然的疫情:4人確診3869人隔離14天
白坦村是一個有著近600年歷史的吳氏聚居大村。“村里有1600多戶,大小企業100多家。”白坦村黨支部書記吳正發介紹,發現疑似病例后,1月28日村里4個出入口就被封閉,24小時專人值守。
同時,追蹤確診患者軌跡、排查密切接觸者、全村消毒……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開展。根據“四色預警”工作機制,很快,多名黃色(從湖北返東來東人員及密切接觸人員)預警對象被篩選出來,他們被要求必須在家不出房間。
“其實整村隔離的前一天,大部分村民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位村里超市的負責人說,早些時候,雖然鎮里反復提醒要戴口罩,盡量不出門。但是村里人一直認為爆發于武漢的新冠肺炎離自己很遠,照常聚會請客,走村串戶,出門也沒人戴口罩。這種熱鬧的氣氛,并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村里高度疑似病例的就診送醫,“知道消息后,村民第一時間都戴上了口罩,緊閉大門。今年春節也許是最沒有年味的一個春節。”
正是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經歷了最初的不安后,村民們的情緒很快就調整過來。大家發現,“封村”之后,除了不能出村,日常生活其實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需要買什么都有人幫忙“跑腿”,在家可以看電視,玩游戲,嫌悶還可以收拾自家的菜地。
走在村里,行人寥寥,許多村民家的電視機里正播放著疫情防控新聞。“雖然解除了整村隔離,但疫情防控工作并沒有松懈,白坦村子大、村內企業多,接下來,企業還要復工,人員情況將更加復雜。”巍山鎮黨委書記申屠順達說,下一步,白坦村的進出卡口仍需憑通行證、身份證,經體溫檢測正常后方可通行,村民生活物資和企業的物資都由村干部、企業主統一代購,每個卡口工作人員24小時在崗,進出穿防護服、戴口罩,及時做好個人消毒。同時,村里的36名黃色預警對象,依舊要在家進行隔離。
“往年這個時間,村里的文化活動非常豐富,迎龍燈,文藝演出,熱熱鬧鬧,但是今年……”吳正發的言語中透著無奈與落寞。
逆行者的堅守: 用耐心換村民安心
在金源大道卡口邊,有1座移動板房和4頂帳篷,都是隔離后專門運來的,作為值守人員辦公和休息的場所,里面只有八仙桌和簡易的塑料凳。
“白天還好,晚上氣溫時常降到零度以下,冷得受不了,好在鎮里為我們配備了取暖器和一些增強免疫力的補品。”巍山鎮中心片副片長鄭哲從1月29日開始,就一直在這個卡口,“大部分工作人員,春節、元宵節都在這卡口上過,但是沒人有怨言,“我們辛苦些沒有關系,村民安心就好。”
因為隔離不能出村,怎么幫助村里人解決日常生活所需?一支由平安巍山義警聯盟志愿者組成的跑腿代辦服務隊在隔離當天就成立了。
平安巍山義警聯盟,由巍山鎮綜治辦牽頭成立,聯合巍山派出所,融合現有社會志愿組織力量,組建黨員義務巡邏隊、法制義務宣傳隊、應急救援隊等8支隊伍。目前成員共計5000余人。
“十斤面粉,五斤排骨,一斤生姜……”每天,義警聯盟志愿者都會穿著紅馬甲,拿著一張清單來到了鎮上的超市、市場、藥店等地,挑選村民需要的物資,再把物資拿到卡口交村干部分到了村民家中或由村民自取。
記者仔細翻了翻登記本,足足有68頁。“從購買的物資種類上也可以看出村民心里的變化。”巍山派出所民警王劍說,最初的幾天,他們以購買米、油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村民的“要求”越來越高,“到后來要買上盧羊肉、牛肉、海鮮的也多起來了。”
“已經買了好幾次了,電話打去,馬上就送過來了,而且一樣不少,謝謝你們的付出!”村民吳亞錦連連豎起大拇指。
從開放的空間,驟然到封閉的環境,白坦村有過一絲恐慌、有過不安、也有過迷茫,但在這艱難時刻幾乎每個人都展現了大愛,凸顯出人性中的真誠和善良。
在通往村里的道路上,記者看到路中間堆放著一袋袋大米和一箱箱食用油。吳正發介紹,這些都是村里的企業家無償捐贈,用以解決村民生活所需,“不僅本村人可以領,隔離在村里的外來人員一樣可以領一份。”
這14天里,村中無論是喜事還是白事,大家無一例外都選擇簡辦,簡簡單單,安安靜靜。所有人都篤信,今日的暫停是為了明日的繁華。相信只要眾志成城,這里終將恢復往昔繁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