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經過近千名建設者夜以繼日地奮戰,武漢首批新建的三所“方艙醫院”建成。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可供床位4400張,在逐步投入使用后,緊急抽調20個省份2000名醫護人員陸續抵達武漢。
5日晚,三家“方艙醫院”陸續開始接收新冠肺炎輕癥患者入住,患者入住標準需滿足:已確診新冠肺炎;臨床分型為輕型或普通型患者;有生活自理能力,年齡年齡在18-65周歲之間;無基礎性疾病及精神疾病;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陰性。
不過,起初方艙醫院受到了一些質疑,擔心交叉感染、洗手間衛生不佳、飯菜供應不足等,數天之后,一切正變得有序。荔枝新聞采訪了一名首批入住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的患者,她因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在病床上練瑜伽的視頻受到網友關注,她向我們講述了一段發生在這個“特殊醫院”里的故事。
以下是方艙首批入住者阿朱的的口述。
阿朱 銷售人員 39歲
2月5日,我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第二天我就住進了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此前我一直在酒店隔離。自從1月25日發燒后,我一直屬于高度疑似,但由于遲遲沒有確診無法住進醫院,只能在酒店隔離。
事實上,我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傳染的。我是一名銷售,平時熱愛鍛煉,去年還參加過馬拉松。1月20日晚上,我在古田河灘跑步,第二天起床覺得喉嚨有點不舒服。直到25日,我開始發燒,燒了整整3天一直沒有好轉。28日,我去了醫院檢查,CT報告顯示“病毒性肺炎”,醫生告訴我,當時沒有核酸檢測試劑,但看CT報告,“多半是那個病”。
2月6日一大早,我們在一起隔離的病友統一乘坐酒店大巴來到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來之前我們的床位已經鋪好了,每張床都配有電熱毯,床頭有兩個插座,下午,我們領到了一個生活物資箱,里面有牙刷牙膏毛巾拖鞋等等生活用品。第一印象還不錯,不過好印象很快被打破了。
午飯時間,也許是工作人員預估不足,飯菜供應不夠,現場出現了哄搶。一會兒功夫就什么也不剩了,那天我還發了一個朋友圈,我說我直到深夜我都沒能吃上中午飯。
除了飯菜供應問題,還有衛生間沒人打掃,地上有積水,靠近大門的病區溫度比較低……嶄新的方艙醫院其實面臨著許多現實問題。
好在,這種情況很快得到了改善,2月7日,飯菜是由專人送到床邊,廁所有專人打掃,就連比較冷的病區也都裝上了柜機空調,我感覺方艙的一切步入了正軌。
特別要夸一句的是我們的伙食真的很豐富,比我自己在家都吃的好,我一發朋友圈還有人開玩笑說跟我交換身份進來住幾天,別的我都不擔心,就怕出去之后可能會胖一圈吧。
負責我們病區的,除了武漢本地醫生,還有內蒙古的醫護人員,他們都是白班倒夜班,真的非常辛苦。我們每天會定時測血氧和體溫。早上會有醫生來巡房,除了必要問答,我都盡量少跟他們說話,我身上有病毒,我怕說話會傳染給他們。
我現在適應了這里的生活,除了不能洗澡這一點比較麻煩,我只能錯峰去廁所簡單擦洗。但我也不指望太多,本來嘛,我們過來是來看病的,又不是來度假的。
我們的方艙里還設置了圖書角,最近每個床位還發了一本書,叫《成語湖北》,是一本講述與湖北有關的成語書。
入住幾天后,我漸漸發現,方艙就像一個小社會。在這里,每天有很多悲歡故事上演,有人突然病重吸氧,被轉入重癥病房,有人情緒崩潰大哭,還有一家人全中招,母女在女病區,丈夫在男病區……
與此同時,生活里也有很多充滿陽光的時候,病友之間會相互打氣。我們生過病的人才尤其明白健康的重要,就像你們最近看到新聞講其他方艙醫院老太太跳廣場舞、老爺子打拳,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其實醫護人員都蠻鼓勵的,有護士會讓一些阿姨適當做一下擴胸運動,對肺有好處。每天上午,廣播里還會定時播放廣播體操,好像回到了學生時代。
我在方艙醫院里是比較年輕的,偶爾在床上拉伸壓腿仰臥起坐。昨天我在微博上上傳了一段我健身的小視頻,突然收到了很多網友鼓勵的評論,那一瞬間真的挺感動的,有那么多人在關心我,接下來如果有時間,這個視頻會繼續更新下去的,給更多人帶去信心。
現在大家都談疫色變,有朋友說本來覺得很恐慌,看完我的圖片和視頻之后突然覺得這個病也沒那么可怕了。另一個朋友告訴我,他覺得我的視頻和照片給人正能量,他經常把我在方艙的照片傳給他的外地朋友和外國客戶,告訴他們,“英雄的武漢雖然暫時被病毒擊倒,很快將重新屹立起來。”
這也是我的愿望,希望隔離14天后我的核酸試劑檢測轉陰,也許到那時候,我就可以出院了,希望我們英雄的武漢,很快再重新屹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