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農企小農戶齊上陣 北京日產蔬菜2100噸
本市基地主要是溫室蔬菜,圓白菜、娃娃菜等品種是供應量比較大的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記者從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截至2月7日,全市蔬菜在田面積約4.8萬畝,其中設施農業4.5萬畝,日產量約2100噸。在全市市場關閉,市民買菜難的情況下,昌平小湯山天安農業高峰時一天為北京市場提供60噸蔬菜,密云區密農人家聯系收購小農戶蔬菜直發市民家中,保障了北京“菜籃子”。
?
小湯山天安農業為北京市場供菜。受訪者供圖
?
小湯山農企供應660噸蔬菜
?
在昌平區小湯山鎮的天安農業公司,蔬菜基地里呈現一片繁忙的景象,院內大貨車進進出出,蔬菜品類齊全,擺滿了庫房。一箱箱黃瓜、大白菜、西紅柿、青椒等新鮮蔬菜,被工人們搬到早已等候的貨車上,整個場面忙碌而有序。
?
自大年初二開始,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天安農業庫存異常緊張,全市對蔬菜的需求量較往年同期突然增加,天安農業的訂單也達到了平時的5-6倍。據了解,天安農業前身為北京市農業局組建的小湯山特菜基地,于2006年成立了北京天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蔬菜的生產、加工和銷售。
?
小湯山蔬菜基地。受訪者供圖
?
據天安農業總經理劉艷飛介紹,超市常見的“小湯山”就是他們的品牌,目前小湯山基地共有350畝,在京郊懷柔、延慶、密云、順義,都有基地,近期每天保持有100多個品種蔬菜的供應,“北京基地的蔬菜主要是溫室蔬菜,圓白菜、娃娃菜、黃瓜、西紅柿、油菜、韭菜等品種是供應量比較大的,我們給全市152個超市供貨,保障疫情期間蔬菜供應量。”
?
劉艷飛告訴記者,基地的蔬菜除了供貨給超市外,還直供北京的36個社區,“有業主委員會統一購買的,也有個人網購的。”
小湯山蔬菜基地。受訪者供圖
大年初一至今,蔬菜需求量最大時,天安農業日供應量達60噸,最近幾天需求量減少了一些,每天大約30噸,總供應量達到660噸,“最近幾天蔬菜需求量比之前下降了一些,外地的貨源陸續進京,菜量更充足,同時市民買菜也不再盲目囤積。”
?
海南空運蔬菜保障北京菜籃子
?
每天早上,農民都會在地里采摘當日的新鮮葉菜、果菜,隨后,包裝人員在車間里將新鮮蔬菜包好、裝箱,再統一裝車運走。基地相對密集,如何保障防疫工作?劉艷飛說,為了保障菜品的安全,從田間農民到加工、包裝的工作人員,每天測體溫,要求戴口罩工作,同時對于車間、加工設備、車輛、庫房、周轉筐每天三次進行消毒處理。
?
劉艷飛介紹說,除北京基地外,海南省東方市也有600多畝的基地,主要作物是番茄、玉米、南瓜等,“海南是露地種植,設施成本低很多,但是運費很高,在應急時還采用了空運,但兩地蔬菜銷售價格是統一的。”
?
海南蔬菜基地。受訪者供圖
?
“我們的蔬菜有很多是合作農戶種植的,近期菜價上漲,我們寧愿自己少賺一些,也要盡量保證農戶和消費者的利益。”據她介紹,為保障北京市民的“菜籃子”,公司自有基地價格收購價格不變,收購小農戶蔬菜采用隨行就市的原則,照市場價格同步調整農戶收貨價格,還會給一筆服務費。
?
葉菜的茬口為30-60天,目前天安農業的基地里在連續耕作,保證未來一段時間一直有充足的蔬菜供應,“再過一個月,冷棚就開始春植了,菜量也會越來越多。”
?
密云合作社連接小農戶和消費者
?
新春伊始,密云區農產品電商品牌密農人家的網店被訂單“擠爆了”,“事先沒有準備,訂單每天都像‘雙十一’一樣,既然社會需要我們,我們就沖上去。”今年34歲的孔博是密云人,2012年返鄉創業創立了“密農人家”,與460多個小農戶合作,主要出售新鮮蔬菜、密云特色農產品等。
?
密農人家種植的西紅柿。受訪者供圖
?
孔博說,一方面,市區里許多市民無法出門,或者買不到新鮮蔬菜,紛紛在密農人家電商平臺下單,平臺已經嚴重爆單;另一方面,農戶因為市場、菜店、小區封閉,全力保障市民和小農戶的需求。
?
大年初四開始,密農人家的工作人員每天6點半開始上班,摘菜、收菜、包裝、聯系快遞,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日發貨2000單,每天向市民發送2萬多斤蔬菜,“我們配送的農產品中,蔬菜占80%,同時也配送一些糧食、雞蛋、土雞等農產品。”孔博說,目前快遞速度有保證,當天上午下單,下午就能收到。
?
密農人家每天向市民發送新鮮蔬菜。受訪者供圖
?
據孔博介紹,從大年初四至今,密農人家已經出售蔬菜等農產品25萬斤,蔬菜品種多達50多種,但目前基地的包裝盒、塑料膜等包裝用品告急,“現在依然擠壓了幾千個訂單,好在大家士氣高漲,盡力完成這些訂單,保障大家有菜吃。”
?
據了解,目前市委農工委、市農業農村局專門設立了“菜籃子”穩產保供工作組,摸底“菜籃子”生產供應情況,加強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以批發市場為重點監測本市主要菜籃子產品供應和流通情況,掌握主要農產品市場供應情況及近期蔬菜量價變化走勢、農產品交易動態以及主要蔬菜品種來源地變化信息。
?
同時,還建立了生產供應企業實際困難臺賬。全市遴選50家重點蔬菜生產主體、71家規模畜禽養殖場(生豬33家、奶牛22家、蛋雞16家)、42家規模化水產養殖場、2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了解掌握面臨的實際困難,并舉一反三同步收集全市其他生產主體的困難,梳理建立動態問題臺賬,逐一掛賬協調。
?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編輯 張樹婧 校對?范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