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提前消費”已經成為了一種熱潮。所以,我們常說的“月光族”,在年輕群體中就更為常見了。據《東方財富網》的報道,2019年1月份,廣發銀行聯合用戶體驗公司ETU,發布了一項有關于《95后信用卡消費》的報告。
報告中顯示,95后的“剁手”程度已經遠遠高于其他年齡段的群體。并且,95后人群的“超前消費”意識更強,每月的信用卡消費支出要占到月收入的20%到60%。
信用卡目前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因為使用信用卡可以在購物中獲得一定的優惠,例如看電影打折,特定的餐館和酒店享受優惠等。所以,當信用卡又能滿足“提前消費”,又迎合了廣大消費者的“討便宜心理”的時候,辦理信用卡的人也開始越來越多了。
對很多80后群體來說,他們需要承擔家庭以及子女的開銷,所以使用信用卡消費也相對保守。據統計,80后每月的信用卡支出大約只占到月收入的10%到30%左右。
對很多95后人群來說,他們絕大多數人都處在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期,所以他們對信用卡的依賴性也更強。不過,因為很多95后人群的資歷較淺,所以他們申請到的信用卡額度一般都是較低的。因為額度較少,這也就增多了“以卡養卡”的人數。
很多年輕人會選擇辦理多張信用卡,然后用一張信用卡的額度來還另外一張信用卡所欠的額度,在以此反復之下,保證自己有額度可用。
殊不知,這種行為非常危險。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那么多張信用卡都會出現逾期。信用卡逾期的利息非常多,而且還會影響到個人的征信。在信用卡逾期之后,不少人又會選擇社會上的小額貸款來還信用卡,最后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這樣,就會導致原本就沒有什么經濟來源的年輕人出現巨額負債的情況。遇到不幸的情況,可能還會被暴力催收。前幾年中,我國出現了不少因為還不上信用卡,最后因為壓力過大而選擇輕生的年輕人。
近期,一份名為《2019年國民消費信貸情緒指數報告》新鮮出爐。這份報告中,卻向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數據。報告顯示,目前53%左右的95后是沒有信用卡的,剩下的47%的95后持有信用卡。另外,在持有信用卡的47%的95后人群中,持有1張信用卡的人群為28%,持有2張及2張以上的有19%。
問題來了,2019年發布的數據中,95后明明才是信用卡的主要使用人群,為什么在2020年的調查數據中,使用信用卡的95后人數就變少了呢?
其實,不是95后開始變得“克制”了,他們只是選擇了另一個“坑”。對大多數95后來說,他們更加愿意使用低門檻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比如螞蟻花唄,螞蟻借唄,京東白條等。因為這些借款軟件的門檻較低,手續簡單,使用起來也更加便利。
所以,漸漸地,熱愛網購的年輕人們開始嘗試這些更先進的產品。不過,在使用信用卡的95后人群中,他們的消費占比依舊還是較多的。
信用卡雖然好,但是同樣也是“危險重重”。有人說,信用卡和花唄等借款軟件可能會“毀了”年輕一代。不過,只要使用恰當,不做出套現等違規行為,那么信用卡和花唄等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其實非常便于我們的生活,并且還能緩解手頭壓力。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