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胡謅施佬
雖然是個拖沓了多年的“老大難”項目,但當印度方面?zhèn)鞒鏊麄兊氖姿覈a(chǎn)航母“維克蘭特”號將在今年4月進行正兒八經(jīng)海試消息的時候,施佬還是多少替印度人得高興一把。畢竟從2009年2月28日鋪設龍骨開始算起到現(xiàn)在,這艘航母的工期已經(jīng)要奔著11周年去了。
▲艦島按計劃還有一禮拜就要搞定,試航也就剩沒幾天了
雖然印度海軍的造艦時間普遍是護衛(wèi)艦服役要7年,驅逐艦服役要10年的節(jié)奏,航空母艦雖然之前沒有建造的案例可循,但是工期十年朝上這事兒,大伙兒應該也是有思想準備的,所以這冷不丁地來一句2020年要海試,像施佬這樣感到意外的人估計也是大有人在。
▲這幾年來上艦參觀的印度要人是不少,但航母外觀上的進展始終很有限
海試這個詞語,雖然之前也有大佬用我軍的規(guī)范用語體系說過各種的“不科學”,但是好就好在一個生動形象,直白地表明了航空母艦“開出去”這么個概念。畢竟在艦船的試驗工作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在碼頭上進行的系泊試驗,這些試驗在全艦完工之前不少就已經(jīng)可以開展,比如今年12月印度媒體歡欣鼓舞的航母主機“點火”成功一事,應該就是印度航母系泊試驗的一個組成部分。
▲按照衛(wèi)星照片的更新,確實能看到航母的排煙道已經(jīng)完成了
負責建造“維克蘭特”號航母的印度科欽造船廠在2019年10月31日正式獲得了價值300億盧比(約合4.2億美元)的合同,用于完成航母的所謂“第三階段工程”,這其中包括了航母進行系泊試驗、航行試驗(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海試)、武器系統(tǒng)實驗和艦載機起降試驗直到航母服役之前所有工作的費用開支——從這個角度來說,“維克蘭特”號在計劃上的工作確實已經(jīng)進展到了試航階段,艦上的各種設備就算沒有全部完成建造,按說也已經(jīng)配置得七七八八了。
▲今年1月底“七七八八”的“維克蘭特”號……
既然說了要海試,那怎么著航母也要為試航展開相關的準備。根據(jù)衛(wèi)星照片顯示,去年11月份的“維克蘭特”號還處于碼頭舾裝的狀態(tài),到12月8日時,該艦就已經(jīng)時隔多年再一次進入船塢了。從程序上,為航行試驗所進行的準備之中,最基礎的一件就是要清除吸附在船底的藤壺之類并且重新油漆。考慮到“維克蘭特”泡在海水里的時間比一般船只要長不少,這一步的工作量可能也要多不少,但這一次進塢本身也表明盡管印度方面的海試時間向來是可能出現(xiàn)拖延的,但“大差不差”已經(jīng)排上了日程。
▲入塢這照片也算是“維克蘭特”最新的全身照了
而從外觀來看,“維克蘭特”號在最近一段時間里看起來也是有些個進度。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該艦在進入船塢之后,原本在甲板上大大小小的工棚數(shù)量就顯著減少,之前在甲板上觀察到的各種通往艦內的施工開口也基本上都被封閉。雖說艦上的阻攔索設備還無法看清,整個飛行甲板的涂層、標線什么的工作也沒有開始,不過畢竟頭幾次航母海試主要進行的應該以航行試驗為主,甲板上的東西反正日后也要修改,就算一時沒法全部就位,問題應該也不大。
▲中國首艘國產(chǎn)航母的甲板標線在海試之后也經(jīng)過了“重新來過”的階段
就在前幾天的2020德里防務展上,科欽造船廠還展示了一個巨大的“維克蘭特”號航母模型,雖然這個噴了亮光漆的模型看起來就油膩油膩的,一點兒也沒用美感,但作為從開工到現(xiàn)在具體方案一直在變化的“維克蘭特”號來說,這也算是該艦比較接近實際情況的一個版本,對于我們來分析航母的建造進度倒是用處不小。
▲從模型的角度來說,施佬得說這個做得是真丑
目前看來,航母上計劃安裝的垂發(fā)艦空導彈——基本上跑不了以色列的“巴拉克”系列——和AK-630M的近防炮在12月航母進塢的時候還沒有安裝,而1月30日網(wǎng)上公布的一組該艦的近照則顯示,艦島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屏蔽污染物的大藍布包,表明艦上最為關鍵的電子設備,也就是EL/M-2248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安裝工作已經(jīng)開始。
▲雷達的安裝應該算是航母建造的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
如果4月10日進行海試真的是一個必須要執(zhí)行,不能有絲毫拖延的“硬節(jié)點”的話,那么“維克蘭特”屆時也許會以一種缺裝一大堆設備的姿態(tài)開始其海試的步伐。當然對于印度軍隊的各種國產(chǎn)裝備來說,無法按照最初的計劃到位的拖延早就是家常便飯,“維克蘭特”到達全狀態(tài)的時間十有八九也要到2025年前后了,但考慮到驅動航母的是美國產(chǎn)的燃氣輪機,阻攔艦載機的是俄制阻攔設備,連上艦試驗的艦載機大概率也是俄制的米格-29K(畢竟讓“光輝”艦載型),而艦載機起飛需要的除了沒太多技術含量的滑躍起飛甲板之外,就只有航速和大自然賦予的甲板風了——從這個角度看,只要“維克蘭特”能夠克服目前困頓在港口內的這些麻煩,雖然說不準什么時候才能正式服役,但是在航母上起降艦載機這事兒還是有譜的。
▲當然說得好好的艦載武器么……暫時是沒有辦法全部落實了
相比從載機巡洋艦改進而來,整體布局比之后的1143.5/6更不適合艦載機運作的“超日王”號航母,“維克蘭特”總體尺寸更小,但設計上更加合理,其整體運作效率應該也要比前者更高,雖然其噸位和艦體尺寸都有所縮小,但其作戰(zhàn)能力水平應該并不差,至于為什么要縮小噸位,施佬覺得多少還是和印度航母選擇的動力系統(tǒng)有關——受限于印度的工業(yè)基礎,航母的動力系統(tǒng)只能選擇外購。既然只有4臺LM2500的功率,要靠它們驅動航母達到足夠高的航速,那么顯然只能控制住航母的噸位。
▲中印首艘國產(chǎn)航母之間的差異,顯然不是照片里看的那么小的
雖然“維克蘭特”選擇還沒有開始試航,在和中國首艘國產(chǎn)航母山東艦比拼服役速度的“競賽”中也被后者超越,但是比起到現(xiàn)在還沒有到總段合攏的第二艘中國國產(chǎn)航母的建造進度,只要別在試航的時候弄出什么鍋爐爆炸全艦起火之類的幺蛾子,或者在船塢里和“庫茲涅佐夫”一樣被吊車砸到,“維克蘭特”號這回再輸一次的情況確實也不算大。當然了,和一艘自己下水的時候才開工的航母比進度比輸已經(jīng)夠糟心了,和一艘前兩年才開工的航母比進度……怕也只有印度人自己才會覺得驕傲自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