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山2月7日電 題:貨運司機老于:奔波在馳援武漢的高速公路上
作者:季載 劉永崗
江蘇昆山貨運司機老于,大名于恒志,今年春節,從大年初一至今,他一直奔波在多個城市與武漢間的高速公路上,一車車的醫療器材、防護用品、蔬菜從全國多地緊急運往武漢。7日,微信聯系上老于時,他正在一個服務區吃泡面。
社區工作人員走訪排查時了解到老于從大年初一至今一直在為武漢、溫州等地運送物資。 昆山開發區蓬欣社區提供2020年1月24日,除夕。老于點開平時接活的微信聯絡群,偶然發現一條信息:上海中建三局和江蘇聚榮制藥緊急尋求貨運車輛,向武漢紅十字會捐送一批醫藥、醫療物資。老于試探了一大早就開始忙活年夜飯的妻子,要不要接這單活。老于妻子回憶,“當時一口就回絕了他:都什么時候了!還要去哪兒!”
但午飯后,老于忍不住又打開手機,查看那條信息,急單居然沒人接。這個耿直的徐州漢子,背著妻子聯系到貨主,知道事情緊急后,“先斬后奏”地接受了任務。
大年初一,老于陪家人吃過早飯后,偷偷地藏好身份證、駕駛證,說了聲“出個門,很快就回來”后,就不見蹤影。
老于告訴筆者,大年初一,他在滬昆交界的花橋開發區的一個貨場接駁到一批醫療醫藥物資后,在高速公路上奔馳了十多個小時,終于趕在約定時間抵達武漢。但此時的武漢已封城,所有進城物資,只能在高速出口的指定地點,駁卸到武漢來的車輛上再轉運至目的地。自己的“蘇牌”貨車,一旦進了城就出不了城。
當時同在一個貨場里等待卸貨的貨運司機向他推薦了一個“馳援武漢”的志愿者工作群。群里的26位貨運司機,都是跟老于一樣的熱血漢子。在群里,馳援武漢的運輸需求絡驛不絕: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建設需要的物資,隔離服、口罩、空氣凈化設備、醫療器材等防疫物資……幾乎每一項都是武漢急需外地援送的。
老于又忍不住在“馳援武漢”的貨運司機志愿群里領了新任務,為浙江溫州運送一批醫用口罩。因為擔心妻子和家人擔憂他的安危,老于沒敢向妻子和家人透露自己的真實行蹤。
口罩送達溫州后,老于又加入了一個由上海某口罩生產企業組織的司機志愿者群,32位“群友”中,有不少是老于認識的同行。這些經由武漢的志愿者,從任何一個高速公路口出卡都需要送去隔離觀察兩周,解除醫學觀察后才能回家……于是索性都沒回家,繼續為武漢、溫州等地運送物資。
自大年初一,老于裝運了一批捐贈武漢紅十字會的醫療物資,緊急運抵武漢后,又從武漢到仙桃再去溫州送口罩,后又從無錫運送醫療設備到武漢,再從山東運送蔬菜到武漢,去常州,再去溫州……這個春節里,這位來自江蘇昆山的貨運司機,就這樣在高速公路上往來奔波。累了,在車上睡一覺;餓了,在轉運場或服務區泡兩碗方便面填肚子……
過年卻不在家,老于的妻子曾火大地給老于打電話“你還要不要兒子啦!”在老家上學的兒子,住寄宿學校,是個留守少年,雙休的時候跟奶奶住一起。祖孫倆趕到昆山過大年,本是一個難得的合家團圓之年。老于給妻子打電話,妻子拒絕接,只有兒子“奉命”接電話,再向媽媽報告老于的歉意。
連日來,昆山開發區蓬欣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斌和婦聯主席的來訪與陪伴,讓老于的妻子感到了些許安慰。
“我在武漢高速上面看著武漢路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交警在高速口上值班,看著很心痛,我只想為武漢做點事。”老于在給社區干部的語音留言中這樣回復,“我也一直關注官方的最新情況,謝謝你們幫我照顧家里!”
“老婆一直不理我,打電話也不接,兒子在房間里邊兒接電話,我心里也很難受,也不知道說什么好。”對妻子“平時不怕,這次是真怕了”的老于,請社區干部轉達他對妻子的歉意:“不知道說什么好,反正就只是苦一點而已。”
疫情未去,這位貨運司機的志愿行動,與他的“兩群”同行們一起,還在繼續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