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是直通車
近日,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糞口傳播的新聞,引起了公眾極大關注和討論。
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透露,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2月2日,在國家衛健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表示,這兩天在武漢、深圳以及在美國的首例病例中都發現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到了新型冠狀病毒。
2月2日,接受媒體采訪時,鐘南山院士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糞-口傳播。由于在糞便里已經發現病毒,糞便是否傳染病毒值得高度警惕。
那么,到底什么是“糞口傳播”?會不會為新型冠狀肺炎的防控帶來新的困難?公眾應該注意什么?
什么是“糞口傳播”?
糞-口傳播,又稱經消化道傳播。簡單來說,就是一些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能夠在大便之中存活,并通過消化道排出的糞便進行傳播。
我們咨詢了多位專家,歸納大家的觀點,日常傳播的方式有多種,例如:
1、被病毒感染的人排便后沒有洗手,又直接用手接觸了別人的手或食物,這個被接觸的人很可能會被感染。
2、感染者排便后沖馬桶,糞便中的病毒受到水的沖擊力,被沖到空氣中漂浮著,下一個來到馬桶旁的人就有可能通過呼吸被感染。
3、在如廁時,不小心將感染者的糞便沾到了褲子上,然后手又恰巧碰到了褲子的這個部位,之后再碰到嘴巴、鼻子或者眼睛,人就會被病毒感染。
4、農民用被病毒污染的糞水給蔬菜施肥,人們沒有將這些食物充分洗凈、燒熟,吃了這些食物也可能被感染。
5、農村的部分糞便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有人直接飲用或者拿它來洗衣服,也會造成一定風險。
目前,比較常見的通過糞-口傳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傷寒、霍亂、手足口病,還包括一些寄生蟲疾病,比如絳蟲病、蟯蟲病、蛔蟲病等。
在2003年SARS期間,香港淘大花園感染人數高達321人,就是因為一名患病男子在去該社區探親時,因腹瀉而使用過親戚家的廁所,而該社區的污水系統又存在設計缺陷,故而導致了社區內出現大面積感染。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會通過糞-口傳播嗎?
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邱麗表示,近期在武漢、深圳等地都報道了在病人的糞便、唾液中均檢測出病毒核酸,但病毒核酸陽性不等于有活病毒,是否能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有待進一步確認。第五版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指出消化道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接受總臺央視記者專訪時表示,部分病人糞便檢測核酸陽性是事實,應該高度關注。假如真的分離出病毒,糞口傳播的可能性就增加了,現在密切觀察。
如果從患者糞便中分離出病毒就是有活病毒,要是分離出病毒,說明糞便里有生存的冠狀病毒,那問題就更大了。但分離出核酸與代表有病毒,這是兩個概念,核酸是(病毒的)序列,表明它可能有,但是真正分離出活病毒,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前來看,新型冠狀病毒是不是通過糞口傳播,或者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形成氣溶膠的方式再傳播,需要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但我們仍需要重視“糞口傳播”。
阻斷糞口傳播,公眾應該怎么做?
不過,當“糞口傳播”仍需研究證實時,我們還是做好個人的防護,那么對于公眾來說,應該做些什么呢?
1、飯前便后要洗手
“飯前便后要洗手”這句從小就開始學習的生活常識,在防控新冠肺炎的重要時刻,是我們普通人能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
且洗手不是簡單沖水,要深度摩擦和反復揉搓,無論洗多久都等于白洗。
2、廁所、馬桶要及時消毒
輕癥患者居家隔離時,應格外重視手衛生,同時盡可能避免與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如果沒有單獨衛生間,每次使用后,可以用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做好居家隔離消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使用過的廁所、馬桶,更要使用消毒劑進行徹底消毒,并且廁所必須要通風。
3、食物、飲水要充分加熱
不要生食、所有食物都煮熟、水要煮開、餐具要餐前消毒。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院教授董亞峰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表示,在不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之外,還應該加上“不生食”“多煮熟”“盤消毒”等公眾防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