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Nest:十年大起大落,終歸谷歌丨億歐解案例 來源:億歐網
提起智能家居,人們最先想到的企業一定是谷歌、亞馬遜、華為等,這些企業不但有令人驚艷的智能家居單品,更致力于通過語音系統、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從硬件到第三方物聯網平臺的轉型。
實際上,最早引領了智能家居潮流,并開始嘗試互聯的智能家居企業是Nest,這個曾經風靡全球的美國智能家居企業,如今已經并入了谷歌的硬件部門,風光褪去。十年長路,大起大落
Nest成立于2010年,由前蘋果工程師托尼·法德爾和馬特·羅杰斯創立。在Nest創立之前,市面上的溫控器產品外觀枯燥無聊、價格昂貴并且無法做到精準控制溫度。基于此,Nest在2011年發布了第一款產品——Nest Thermostat溫控器。這款產品外觀精美,能夠連接Wi-Fi并通過手機進行控制。創始人托尼·法德爾繼承了蘋果公司優秀的硬件設計能力,直擊消費者痛點,第一代溫控器產品一經發布,便引爆了市場。
該款產品發布僅兩年的時間里,Nest Thermostat溫控器遍布全球80個國家,每個月的出貨量在4萬-5萬臺之間。2013年,Nest以8億美元的估值獲得谷歌8000萬美元融資。2014年,谷歌以32億美元收購Nest,但是Nest仍然在谷歌體系之外獨立運營。這筆收購是谷歌歷史上第二大收購,僅次于2011年谷歌對摩托羅拉的收購金額。
2014年,Nest斥資5.5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家庭監控攝像頭創業公司Dropcam,這次收購后,Nest基于Dropcam的優勢,集中力量進行家用攝像頭的開發和迭代,幾年內沒有發布出創新性的智能家居產品。
Nest收購Dropcam之后,并未按照Dropcam原有的規劃進行產品研發,雙方團隊發生了沖突,2015年,Dropcam CEO離職。此后,Dropcam攝像頭更名為Nest cam,Nest繼續進行原有產品的改進。
法德爾承認,在收購Dropcam之后,他對產品的路線圖進行了很多改變,他們不得不停止在新產品開發方面的很多工作。他把這歸咎于Dropcam團隊的“無能”,他說:“Dropcam的很多員工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好。”
2016年,Nest創始人法德爾離職,原摩托羅拉移動執行副總裁Marwan Fawaz繼任CEO。2018年,Marwan Fawaz卸任,Nest降級成為谷歌智能硬件部門,不再獨立運營。回顧Nest發展之路,衰落有跡可循
2020年,Nest剛好成立滿十年,回顧這十年,Nest的衰落有跡可循。
首先,以硬件單品起家的Nest并沒有抓住早期的先發優勢,持續產品創新和開發,而是在收購Dropcam之后,致力于原有產品的迭代。
成立至今,Nest發布的新品數量非常少,2014年-2017年,Nest發布的產品都是基于前代產品的更新。直至2017年9月,Nest才發布了全新的智能安防套裝。
從這些年發布的產品來看,Nest產品明顯缺乏創新。作為谷歌曾給予厚望的智能家居企業,Nest的野心本應該更大,而至今只有溫控器、攝像頭這類比較“邊緣化”的智能家居產品,似乎沒有成為家庭中心的念頭。
其次,Nest收購Dropcam之后,管理層對于公司的規劃路線發生了沖突。
Nest CEO法德爾希望在Dropcam原有產品的改進上付出更多精力,而Dropcam CEO則希望繼續開發新品。最終產品改良的進展遠遠慢于計劃,拖累了企業整體的發展速度。法德爾將責任歸咎于Dropcam團隊的“無能”,Dropcam CEO則認為將公司賣給Nest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不論雙方決策的對錯,當管理層意見不合時,業務進展和企業文化都會受到重挫。收購雙方應該在收購初始就明確規定好企業的長久發展之路。歸入谷歌二級部門,未嘗不是好事
Nest創立十年,經歷了大起大落,從早期獲得高額融資,又被谷歌巨額收購,到后期卻經歷了創始人離職、繼任CEO離職、核心收購企業CEO離職等多位核心人物退場。
如今Nest不再獨立運營,歸入谷歌智能硬件部門。此次“降級”,從官方證明了Nest這些年的衰落。但是,歸入谷歌之后,谷歌強大的智能家居團隊能夠給Nest更好的產品規劃和資源支持。2016年,谷歌推出了智能音箱Google Home,通過智能音箱發出指令控制各個智能家居硬件,這樣一來,Nest的產品線便成為了谷歌智能家居系統的一部分,彌補了谷歌在智能家居安防方面的不足。
對于Nest來說,歸入谷歌旗下后,Nest這一品牌并沒有消失,谷歌新開發的產品相繼更名為Nest。2019年,家庭設備交互中心Google Home Hub更名為Nest Bub,迷你音箱Google Home Mini更名為Nest Mini。依托谷歌強大的開發能力,Nest產品線得以迅速擴張。
背靠大樹好乘涼,在智能家居萬物互聯的背景下,依托一個強大的平臺才更有機會打造出顛覆性的產品。
億歐相關原創推薦:
比電影更精彩的字節跳動和《囧媽》徐崢丨億歐觀點
復盤阿里巴巴家居布局:四萬億野心,十年風雨路
做高科技床墊品牌,Simba有所不同丨億歐解案例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說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