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2月4日電 題:仇警少年“變形記”:有位像父親一樣的人影響我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少年Ivan與大黃狗在庭院中嬉戲,這一幕在香港馬鞍山警署警司的陳sir家中已是溫馨日常。就在幾個月前,Ivan還是對“警察”二字充滿敵意的叛逆少年,而陳sir的出現(xiàn)不僅改變了他的想法,也為他的生活帶來一抹新的亮色。
近日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Ivan告訴記者,他小的時候因為一些經歷,聽到別人說警察不好、會亂打人,覺得警察是壞人,這輩子都不喜歡警察。
Ivan坦承自己曾經參加過2014年的非法“占中”,懵懂的他在一些誤導下仍然認為“警察”是濫用武力的代名詞,直到2019年10月的一天,他因為打架被捕、接受警司警誡(香港特有的一種處理未成年人士刑事罪行的方式)結識陳sir,他的想法才逐漸出現(xiàn)改變。
在接受警司警誡時,Ivan還差一個月滿18歲,還有生病的媽媽要照顧,陳sir認為這位少年有點特別,充滿波折的生活和固執(zhí)的樣子,也讓他想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陳sir就給我講了他很多從小到大的人生故事,”Ivan說:“我可能不想成為像他小時候的朋友一樣,做錯一件事,就回不了頭了,所以我選擇像他一樣,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p>
Ivan自小習武,大方、講義氣的性格讓他結交了不少朋友。在修例風波中,他更是多次化正義感為行動,憑借自己泰拳的功底和在社區(qū)的號召力帶領小伙伴清理路障,更數次以寡敵眾、制服攜帶汽油彈的暴徒,解救被圍困的落單警察。
“因為我覺得這件事是對的,所以我要去做。有一位像父親一樣的人影響我,所以我要去幫助他,他也教過我有什么事要幫助警察、保護自己?!盜van說。他也始終認為,只要有人需要幫助,他都會去幫,不管對方是警察還是普通民眾。
在Ivan看來,從去年6月開始的修例風波,充滿了太多武力,也讓太多人失去了理性的判斷。他說,這種沖動自己曾經也有,但現(xiàn)在他開始慢慢轉變,因為認識到做事之前要想后果。
“很多人只是聽從別人的意思就去做了,但我有一些很好的人幫我,像陳sir啊、我的家人啊,他們肯陪伴我,去說給我聽什么事情是不對的,我覺得自己挺幸運的?!盜van說。
在幾次勇敢挺身而出、解救他人后,Ivan都沒有留下名字,他認為這些是自己應該做的,而且低調的原因也是為了保護家人?!叭绻冶粍e人知道了無所謂,但如果我被‘起底’,家里人因為我受傷了,我要怎么辦呢?所以不留名字、不留片段,是最好的?!?/p>
除了用行動捍衛(wèi)正義,Ivan也開始逐漸展露出溫情一面。陳sir告訴中新社記者,在去年11月、香港社會秩序被嚴重破壞之時,Ivan曾主動發(fā)短信問候他的安全,還發(fā)過小視頻和照片。
“在他18歲生日那天,他發(fā)了一個小視頻給我,還有幾張照片,照片里面是他做粽子,小視頻是他和他媽媽在做。然后他說我做了兩個給你,特大的!”陳sir回憶。
信任并非與生俱來,但卻在少年Ivan與警察陳sir彼此溫情流轉的誠意往來間,織就了日漸深厚的情誼。
Ivan說,從他接觸陳sir那一刻開始,就覺得陳sir可以給到他溫暖、關懷,這是別人給不到的東西。“我沒有工作,他找工作給我,他用他的行動證明給我看,就是他說到做到,我覺得這是挺好的一個有承諾的人吧,就像父親一樣。”
如今,Ivan已在陳sir的幫助下得到了一份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他不僅能夠自食其力,也時常在業(yè)余時間為街坊鄰居提供幫助。陳sir家的餐桌上,也多了Ivan這位親人。
“我覺得能勇敢地站出來一個是一個,我們是不是應該有更多的、不止一個Ivan,要有很多很多Ivan?!标恠ir說。他也表示,媒體有很大的影響,希望有更多正向的力量能通過媒體傳達給年輕人,對他們產生好的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