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每個片區分別管理好。專家查房的時候,負責的護士記得一起,匯報和了解情況。”
下午2點24分,剛結束一個會議不久的曾憲紅,在住處和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護士長商量排班問題。一邊溝通,曾憲紅一邊低頭在紙上記著筆記。
這是曾憲紅作為北京醫療隊隊員來到武漢的第8天。一周內,北京醫療隊協助當地開設了3個病區,其中2個病區很快住進大量患者。隨著收治數量的不斷變化,人員與設備的分配隨時在調整中,除了在隔離區內開展護理工作,曾憲紅幾乎每天都要開會、與當地醫院的醫護人員對接交班等情況。
曾憲紅是北京同仁醫院呼吸內科護士長,在臨床已經干了32年。1月25日,醫院突然發布援鄂任務,曾憲紅沒有猶豫就報了名。
“新冠感染者不斷增加的時候,我就有預感,北京或許會向武漢增加援手,當時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真的到了這一天,是一種義不容辭吧。”曾憲紅說。她本身就在呼吸科工作,且2003年在一線參加過SARS抗疫,去最危險的地方提供幫助,她有強烈的使命感。
SARS時期的經驗,讓曾憲紅在這次抗疫時多了份信心。17年前,曾憲紅前往定點醫院支援,心中還有一絲恐懼,這一回她相信,只要防護到位,不會造成感染。在同仁醫療隊的群里,她會叮囑年輕的同事們,歸來后好好睡覺、好好吃飯,保持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不讓疾病有可乘之機。
很多細節體現著這位防疫老兵的經驗之處,當年在SARS時期,戴著護目鏡在隔離區操作,鏡片內部起霧是常態,曾憲紅的技巧是,佩戴之前先用手消液或洗滌靈擦拭眼鏡、用干紙巾清潔一遍,這樣鏡片能始終保持清晰。
在病房中,看到患者的痛苦,曾憲紅總是希望能多做點什么。“平時雖然也有重癥患者,但畢竟每天有親友探視,有肢體撫慰,進入到隔離的環境,人是會非常孤獨的。”感受到患者的無助,曾憲紅和同事們盡力與他們多溝通交流,也在琢磨更多心理支持的辦法,希望為患者建立信心。
曾憲紅與家人每天通過視頻報平安,也會收到很多關懷叮嚀的短信。“大家都希望能早點回家。但既然來了,就有和疫情奮戰到底的覺悟和信念。”
2月1日 武漢 多云
疫區慶生:你們教會我成長
隊員們在武漢給我和二月份生日的戰友過了集體生日,我這個生日在我生命里意義非凡。
自我成長和認識一群可親可敬的戰友是我收到最好的生日禮物。治愈病患幫助他人,愛上這份職業不知從哪一刻開始,從護目鏡外病人的點頭開始,從戰友幫我拉上防護服拉鏈開始,從爬坡曲線出現拐點的一刻開始。
像戰友說的,多年后當我看到這張飛往武漢的機票存根,想起這段崢嶸歲月會淚流滿面,國家援鄂醫療隊隊員是我最美的名字。感恩一起奮戰的每一位老師,感謝援鄂的每一位建筑工人,感謝每一次不知名的捐贈,感謝國家有難,每一顆積極赤誠的心,是你們教會我成長。
我相信扛一扛,漫長的冬季,凜冽的寒風都會過去,我相信春暖花開,不管何時都會到來。我相信,總有一天閉上眼就可以沉陷在睡夢里,我相信,最美最熱烈的時光就在身旁。冬季再漫長也阻擋不了下一個春季的到來,寒風再夸張也阻止不了戰友閉上眼就能流出眼淚的美好。我心里的光,被你們點亮,藏在最美的天堂。
聽親人說北京下雪了,希望有天武漢戰役勝利,我們帶你們回北方看雪。
A06-A07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戴軒 A06-A07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