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家AI生物識別的公司,為什么會獲得Google青睞? 來源:王煜全
科技洞察丨 深入科技行業最前沿
不管是什么時候,我們都要對個人隱私引起重視,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身份驗證。
你是不是經常被要求在各種網頁輸入密碼,還有短信接收驗證碼?
登錄的網頁一旦多起來,就會耗散大量的時間在輸入密碼、驗證碼上面。更別說好幾年前,辦理銀行線上業務竟然還會用一個叫做“銀行令牌”的小設備,非常的不方便。
當然,現在的科技公司也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攝像頭識別、指紋識別。現在流行的行業說法叫做2FA(雙因子驗證),除了輸入密碼,還要加上手機短信驗證、指紋等加密方法。
但是有研究表明,老年人使用手機很難接受面部識別、指紋識別的身份驗證,而年輕人則更喜歡打字而不是其它方式來驗證,比如語音呼叫。一家叫做TypingDNA的公司,它提供了一個更加與眾不同、簡便且有趣的方法。
光是公司的名字“TypingDNA”就引人遐想:typing是鍵盤輸入的意思,那用鍵盤打字怎么跟遺傳信息DNA聯系起來呢?
原因很簡單,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分析用戶打字行為習慣,來進行個人身份識別。公司所研發的技術是一種利用AI的生物識別技術。
▏更準確、低成本的AI生物識別技術
我們每個人在電腦鍵盤打字或者手機輸入的時候,感覺上都是按鍵一瞬間敲下去的事,但是在AI技術看來沒那么簡單。每個人打字的行為習慣都是獨一無二的,包括鍵盤按下的停留時長和彈起時間,如果能夠精準測量和分析,那么這是非常精確的、有價值的行為數據。這也是一種非常低成本的識別方式:不需要調用攝像頭或者指紋識別功能,就可以準確識別是不是用戶本人了。
除了成本優勢以外,這種技術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只需要很少的數據量就能進行機器學習。少到什么程度呢?按公司官方的說法,用戶只需要發一次twitter就足夠了,相當于1kb的大小。所以公司團隊把它稱為“一次性機器學習”。
公司主要識別兩種設備的輸入習慣:電腦和手機,而手機的數據更容易一些,因為還會利用手機的其它傳感器來綜合進行判斷,比如在屏幕上打字時按下去的力度、每次在屏幕上打字時按下去的時長以及間隔。這種技術的可靠性很高,有人嘗試通過故意放慢打字速度、拼寫錯誤、更換手機型號來欺騙TypingDNA的打字識別,但是依然能準確地識別用戶。
發一次Twitter就能進行識別
一篇來自《PCWorld》的文章介紹,其實這項技術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只不過由于當時的準確度還不高,因此這項技術當時并沒有被廣泛地采用。然而,TypingDNA表示其開發的模式識別技術(typing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ology)的準確度在99%到99.9%之間。
▏Google為什么看好
TypingDNA創辦于羅馬尼亞,最近公司將總部搬到了美國的布魯克林,至今已經成立四年了,目前公司有18名員工。公司的CEO是Raul Popa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曾經聯合創立的公司以軟件為主,包括為企業服務的線上會議網站Mitix,廣告平臺Elastic Ad。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Adrian Gheara比較資深,是多家科技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包括開發醫療外骨骼機器人的Axosuits公司,幫助癱瘓病人正常行走;網絡安全軟件開發商East-Tec;還有網站開發公司Neobyte Solutions(至今已21年歷史)。
2018年TypingDNA加入了Techstars加速器計劃,并在2019年初拿到了130萬歐元的種子資金。最近,這家公司完成了700萬美元的A輪融資,領投的是我們介紹過的谷歌旗下Gradient Ventures。谷歌旗下還有一家投資機構Google Ventures,不過跟Gradient Ventures不同:Google Ventures投資的范圍更廣,涉及的領域有互聯網、清潔能源、生物科技等等,而Gradient Ventures則專注于對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進行投資,尤其是早期的AI項目,如果谷歌認為公司的技術發展前景對自己有用、可以吸納進來作為技術補充,就會對其進行收購。
公司的客戶有三類。
一是與銀行、金融科技公司或者支付應用app,這也是公司目前最大的客戶。因為這類客戶對個人身份識別的要求很高,如果能在密碼、驗證碼的基礎上再加一層輸入行為的生物識別技術,那么加密系統的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
二是to B的應用app,尤其是近幾年興起的在線教育平臺,確保每個接受教育的學生獲得相應的學分,還能避免冒名頂替的欺騙性行為;
三是政府部門,加強身份識別和防欺詐的力度。目前公司表示,他們開發的API對開發者全面開放。也就是說,開發者可以把TypingDNA的技術集成到任何應用app里。
王煜全
全球科技投資人、海銀資本創始合伙人
我簡單總結一下:這家公司產品技術不復雜,但需求明確,可以說是另辟蹊徑,切入點非常好,是中國企業可以學習的。其實AI生物識別包含的細分種類很多,人臉識別、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步態識別、骨聲紋識別......可以說生物識別技術發展潛力巨大。
如果能找到細分領域的特定應用,把產品、技術定位清晰,把它做深做足,堅決打造護城河,成為細分賽道的領頭羊,那么機會還是很大的!
新型肺炎疫情期間,戴口罩,勤洗手,多陪家人,多看好書,和我們一起開始行動,用雙手推開新機會的大門,擁抱科技創新!
我是王煜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偵察兵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