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遼寧國企故事——百年風華營口港)
這里曾經是東北最繁華的貿易中心。
1861年,營口被迫開埠,成為東北歷史上第一個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作為那時東北地區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營口港也得到了“東方貿易良港”的美譽。
1984年,隨著第一聲開山炮的響起,營口港鲅魚圈港區開工建設,從此營口港從河港轉身向海,在渤海灣畔開始了走向深藍的全新征程。
疏港路是最早通往營口港鲅魚圈港區的路,也是當時鲅魚圈最早的一條路。建港指揮部,是當時鲅魚圈最早的高樓。
營口解放的當年,營口港的吞吐量只有8萬噸。鲅魚圈新港區的建設投產,讓營口港吞吐量在1988年一躍達到100萬噸。
1995年,營口港全年吞吐量突破千萬噸大關。2007年,成功邁入全國十大億噸港口的行列。到2012年,吞吐量突破3億噸,躍居全國沿海港口第8位,排名全球港口第12位。成為全國沿海發展最快的港口之一。
潮起云涌的渤海灣,每天都孕育著新的希望。
昔日的小漁村鲅魚圈,也在港城聯動中完成了向開放海港城的華麗轉身。
從營口港出發,經滿洲里出境,沿著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直通歐洲——這條名為“營滿歐”的中歐班列,如今已經成為“新東方列車”的代名詞,飛馳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
據統計,這條交通運輸大通道比傳統海路運輸前往歐洲的時間縮短了一半,每個標準箱的綜合物流成本降低了1000美元左右。
2010年,營口港率先開通了國內港口直達俄羅斯莫斯科的集裝箱班列。
2014年秋天,俄羅斯按照慣例舉行了一場工業展覽會。參展的70個國家500多家企業中,營口港是唯一一家來自中國的物流企業。
一年后,營口港與俄羅斯鐵路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第一項內容,就是在莫斯科地區共同建設中俄國際物流園區。
兩年后,營口港成功入股莫斯科最大的國際物流中心——別雷拉斯特。
目前,營口港已在5個國家、9座城市共計開通12條中歐班列。并依托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配套發展跨境電商、大數據物流平臺,整合東北亞經濟圈、東南亞經濟圈等各路貨源,加速從面向東北腹地的終點港,向面向世界的中轉港轉變。
對外歐亞大通道貫通后,營口港又對內聯手沈陽、哈爾濱鐵路局圍繞大通道打造毛細血管,40多條集裝箱海鐵聯運班列線已經覆蓋了整個東北和蒙東地區,運量連年排名全國港口第一位。
2019年1月4日,整合了大連港和營口港的遼寧港口集團掛牌成立,兩大港口握指成拳,拉開遼寧沿海經濟帶一體化發展大幕。
百余年風雨兼程,七十載歲月崢嶸。
與新中國相伴而行的日子里,營口港掙脫桎梏、從河到海、從輻射東北腹地到融入“一帶一路”,在見證新中國快步崛起的同時,也成為中國港口勇立世界潮頭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