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憂居”到“優居” 中國鐵建易地扶貧紀實
2020年元旦前夕,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建設承建的畢節市金海湖新區幸福小鎮工程開始入住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這標志著七星關區生機鎮的1483戶6304名群眾將在春節前住上新居,開啟幸福新生活。
畢節市是國家重點扶貧地區,兩區八縣中有5個縣為國家重點貧困縣。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硬仗,“十三五”規劃以來,畢節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來抓,陸續將生活在深山區、石山區和條件極端落后的群眾搬遷出來。
為讓這些搬遷群眾早日住上滿意的精品宜居新家園,中鐵建設西南公司以助力脫貧攻堅為己任,積極投身易地扶貧搬遷建設浪潮中。3年來,他們承攬了5項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筑面積共計67萬平方米,預計將解決7359戶30000余人易地搬遷貧困群眾的住房問題,助力當地群眾實現從“憂居”到“優居”的轉變。
“扶貧搬遷工程就是打硬仗,啃硬骨頭”
“我們早一天竣工,易地搬遷群眾就能早一天住進新房。”該公司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爭分奪秒加快工程施工進度。
當地群眾已搬遷入住的新居
碧海陽光城三期項目建筑面積11.7萬平方米,含10棟住宅及1所幼兒園,計劃搬遷畢節林口鎮、燕子口鎮4780余名貧困群眾。該工程合同工期僅10個月,須在2019年5月份全部移交政府,但畢節市較長的雨季給施工進度帶來了不小挑戰。
2018年10月30日,在3號樓最后5根樁基下挖至六七米時遇到地下軟土,孔樁外圍泥土向孔內坍塌,導致孔周圍地面整體下沉,最大塌陷面積達到7平方米,情況十分危急。
“扶貧搬遷的攻堅,就是要求我們打硬仗、啃硬骨頭,必須按期完成這項光榮的政治任務!”項目部領導充分認識扶貧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施工任務的艱巨性,迅速組織人員進行現場勘測、方案制定和可行性分析。幾個小時后,最優方案確定。凌晨3點,所有機械全部到達卸車地點,1個多小時后,1.5公里的輪胎路面鋪設完成,凌晨4點30分,所有施工機械及物資就位……就是憑著“同時間賽跑”的干勁兒,建設者在兩天內完成了這5根樁基的施工任務。建設單位發來書面表揚信,對西南公司雷厲風行的作風大加贊賞。
威寧開華家園項目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含樓房58棟,計劃搬遷威寧縣14488名易地搬遷群眾。該工程位于低山及山谷區,要進行削山、填谷,挖填方量達20余萬立方米,且施工現場含溶洞、雜填土地層、地下淤泥層、夾層中風化巖等,被稱為當地工程的“地質博物館”。
工程建設中,建設者克服物資匱乏、土方量大、地質環境復雜等諸多難題,通過制定項目管理規范、施工組織制度,優化各項資源配置。該工程首棟樓僅用26天便完成主體結構封頂,成為威寧縣扶貧搬遷房項目中開工最晚、封頂日歷天最短、施工最快的單體結構。
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幫助12000余名易地搬遷群眾住上了舒適的新房,成為中國鐵建高質量打造易地搬遷品牌工程的典范。
畢節當地有句俗語:“挪出窮窩天地寬,搬出大山幸福來。”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作為有效解決生存環境惡劣地區極度貧困問題的治本之策,將助力貧困地區群眾擺脫“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困境。而對于那些來到新環境的貧困山區群眾來說,舒適滿意的新居恰恰是美好生活的第一站。為此,中鐵建設西南公司樹立“建滿意新居、筑精品工程”的目標,堅持高起點策劃、高標準要求、高質量建設,用心打造人民群眾滿意的精品工程、樣板工程、放心工程。
畢節市地處喀斯特地貌密集帶,地下溶洞較多、地下巖層復雜多變,這給工程質量帶來了巨大挑戰。
易地搬遷群眾楊成艷舊居
金海湖錦繡金海工程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將搬遷畢節市大方縣響水白族彝族仡佬族鄉、小壩鎮、雙山鎮5200余名貧困山區群眾。2018年5月,中鐵建設西南公司在該工程樁基施工時,由于正值雨季且多個部位為雜填土地層構造,423根樁基10余處含地下水,100余處出現泥土向樁基流動、孔壁泥土坍塌等現象。
“樁基質量是工程質量的基礎,即使增加成本也必須保證質量。”西南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設計了支護孔壁防治泥土收縮的“鋼護筒”樁基澆筑方案,既保證了樁基直徑和深度,同時又提升了樁基混凝土的密實度,確保了工程樁基質量。與此同時,中鐵建設西南公司通過運用方鋼龍骨加固技術、盤扣式支撐架體系,編制技術質量管理辦法等措施確保工程實體施工質量。得益于這一系列舉措,該工程主體結構外美內實、梁角方正,在當地9個扶貧項目工程建設綜合評比中排名第一,并如期實現100%交房,獲得業主高度評價。“我們從沒想到能從大山深處的土屋搬進這么漂亮的房子,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中國鐵建。”“央企建的房子就是好,我們住著放心。”入住居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中國鐵建的建設者以建設更多更好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為己任,助力當地群眾實現從“憂居”到“優居”、從“希望”到“興旺”的轉變。
加載中... 視頻 直播 美圖 博客 看點 政務 搞笑 八卦 情感 旅游 佛學 眾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