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CGTN記者王冠新疆探訪:揭秘西方“恐怖”偏見
視頻|CGTN記者新疆探訪:揭秘西方“恐怖”偏見新疆教育培訓中心內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尚且無法給出所有的答案,但我希望找到真相。于是我們走訪新疆,對參與過教培項目的人員進行跟蹤訪問。
我們走訪了33歲的藝術家阿布力之卡里·奧布利,他在教培中心提升了繪畫技能,如今在一家畫廊工作。
我們遇到了在酒店行業工作的30歲的玉熱古麗·尤莎。
我們見到了26歲的茹克耶·亞庫甫,她在教培中心提升了中文水平,如今從事房地產銷售工作。
我們還見到了成為飯店出納的23歲的哈麗努爾。
新疆一位高級官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所有學員均已離開教培中心。
現在回想起來,一些人或許覺得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曾反對中國在新疆開設教培項目,對嗎?錯!
此前22個西方國家外加日本曾共同署名,向聯合國致信,批評中國在新疆設立“教培中心”。但是54個國家(多數是穆斯林國家)共同發表聲明,積極評價中國在新疆的反恐和去極端化工作,贊賞中國的新疆發展政策以及為關懷穆斯林群眾所做的努力。
也許這些國家的看法的確有道理。
中國已經修建了35000多座清真寺,超過法國的2300座,美國的2106座和英國的1600座。即使按人均計算,中國穆斯林群眾可使用的清真寺數量也是西方國家的三倍。即便如此,外界仍然對涉疆事務存在關切。
很多報道稱,新疆的清真寺被大規模拆除。但是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伊瑪目麥麥提·居馬告訴我的確有些清真寺被拆除,但那是因為它們年久失修且有倒塌的危險。不過在拆除后又新建了一批清真寺。所以無論在哪個村莊,人們都可以隨時去清真寺禮拜。
橫看成嶺側成峰。很多人依然認為,中國是在以反恐的名義來解決自身的恐伊斯蘭情緒。
我太了解這種觀點了。
我曾在美國做過八年記者,領教過西方話語體系的威力。這套體系突出中國的“民族壓迫”,但對中國的恐怖主義形勢卻輕描淡寫。問題來了,這完全就是雙重標準。
例如,每次我在質問美國官員有關中國國內的恐怖襲擊事件時,他們大多數時間就是不將其稱為恐怖主義。直到2014年昆明火車站“3·1”暴恐案發生后,我一再追問,他們才承認。
2014年3月,云南昆明火車站發生了嚴重暴力恐怖案件,超過百人傷亡。2014年11月,我在專訪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時,問她美國如何定性這次襲擊案件,賴斯稱美國明確譴責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并表示“對于這些襲擊行為我們也表示譴責”。我追問賴斯這是否算作恐怖襲擊,她說:“我們稱這種行為為恐怖襲擊”。美國國家安全高層官員公開將極端分子在中國發動的襲擊定性為“恐怖襲擊”,這是極其罕見的。
但是,西方媒體并沒有隨之承認昆明事件為暴恐案。對比發現,關于2015年法國《查理周刊》總部槍擊案的30篇閱讀量最大的報道中,有25篇使用“恐怖襲擊”一詞。而西方媒體在昆明暴恐案的報道中只有兩篇使用了“恐怖襲擊”一詞。哪怕是在極少數使用“恐怖襲擊”一詞的情況下,還都打著引號。
但是中國不是唯一領教過外媒雙標的國家。
哈佛大學學者肖恩·達林·哈蒙德的研究顯示:2015年11月,三起襲擊事件大約同一時間分別發生在巴黎、貝魯特和巴格達。僅有392篇西方媒體文章報道巴格達襲擊事件,1292篇文章報道貝魯特襲擊事件,然而卻有21000篇文章報道巴黎襲擊事件。
2015年在全球范圍內,因恐怖主義喪生的每一個西方人有665篇西方媒體報道,而對于每個在恐怖襲擊中喪生的非西方人只有60篇西方媒體報道。
所以,下次倘若有人告訴你,中國沒有恐怖主義問題而只有恐伊斯蘭情緒,你最好問問支持他觀點的數據源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