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日電 題:中國如何十天建成火神山醫院?
中新社記者 周銳
在八千萬“云監工”在線督戰下,備受期待的“火神山”醫院2日正式完工交付。
在一片荒地上,只用短短十天,中國如何建設出總建筑面積3.39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醫院?
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圖為火神山醫院一角。 中新社發 王高 攝緊急求助小湯山團隊 尋找17年前圖紙
“沒想到小湯山醫院的圖紙還能再用一次,雖然我們不希望它再被使用。”
1月23日,武漢市緊急召開專題會議,決定參照北京“小湯山”模式建設火神山醫院。當天13時06分,國機集團中國中元公司收到了武漢市城鄉建設局的求助函。
17年前,中國中元醫療首席總建筑師黃錫璆博士及其團隊臨危受命,在7天內完成“小湯山”醫院設計建設任務。
這一次,只用了78分鐘,當年的小湯山醫院圖紙被修訂完善并送達武漢。
23日17時,中建三局為火神山項目召開應急醫院施工籌備會。當晚22時,上百臺挖掘機、推土機等施工機械緊急集合,通宵進行場平、回填等施工。
一天之內,中國的建設者就從春節假期的休閑模式正式轉入“基建狂魔”的工作狀態。
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圖為病房內部設施。 中新社發 王騰 攝
人員設備迅速集結 除夕夜通宵施工
在等待新圖紙過程中,施工團隊先行動手,為工程掃清麻煩。
據介紹,施工現場東西的最大高差接近10米,其間既有建筑物要拆除,還有大量清淤工作和魚塘回填任務,還需要協調燃氣。
除夕夜,95臺挖機、33臺推土機、5臺壓路機、160臺自卸車、400多名工作人員迅速進場,把小土山連夜鏟平。
人員和物資也迅速集結。項目資源保障組設計對接負責人李松本已回到貴州銅仁老家,得知火神山消息后,他用10余個小時驅車700公里,最終抵達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
更難的是物資供應。春節期間,有些物資買不到,有些物資買不夠,有些物資買夠了但靠的是吃“百家飯”用多個廠家的多種型號來“拼單”。
面對這一挑戰,建設者一方面量入為出,安排物資采購團隊第一時間將能采購到的物資設備反饋到設計院,讓其根據現有材料設備來出圖;另一方面是用安裝工藝的特殊安排,來對沖規格差異的影響。
1月30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各項施工項目在全速推進中。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各大企業密切配合 做好各項保障提供機動能力
在建筑工程推進同時,相關企業也行動起來,一方面做好配套和保障,一方面針對一些突發需求,提供機動力量。
中國電信趕在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前,全面完成醫院固話、光纖、4G和5G網絡覆蓋和醫療上云、遠程會診等信息化系統建設。
基于高性能的5G網絡,中國電信與央視頻合作推出“疫情24小時”,對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的建設進行全程高清直播,同時在線觀看網友超過了8000萬。
除夕夜,三峽集團上海院接到求助訊息,火神山醫院工地急需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基礎防滲層施工。上海院第二天下午就調集人員,滿足了施工需要。
2月1日,中建裝飾接到緊急通知。該企業隨即調配50名管理人員和200名施工人員趕往火神山對板房的搭建、室內的隔墻板、吊頂天花以及600套成品門安裝等進行最后裝修,全力完成裝飾施工任務。
1月31日,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 中新社發 王騰 攝采用嚴格標準 確保污染物不向土壤水體滲透
在確保“足夠快”的同時,火神山醫院還做到了“足夠好”。
該項目設計總負責人湯群介紹,火神山醫院采用戰地醫院形式,醫院進行了特殊的空間布置,把患者和醫護人員活動空間作了有效隔離,同時在空氣組織上形成負壓氣流,避免以空氣為介質的交叉感染。
針對外界擔心的污染問題,湯群介紹說,火神山醫院鋪設了5萬平方米的防滲膜,覆蓋整個院區,確保污染物不會滲透到土壤水體中,同時醫院安裝了雨水、污水處理系統,經過兩次氯氣消毒處理,達標后才可排入市政管網。
湯群表示,醫院每間病房均分別單獨設置不循環利用的新風系統和排風系統,它們共同構成負壓系統,使病房保持新鮮空氣的持續供應,排出氣體經消毒后才會排入空氣中。此外,醫院在一號病房樓南側設垃圾焚燒爐,固體廢物集中焚毀,確保不造成環境污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