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市民在日度假購買四萬只口罩回國捐贈:口罩可以救人
孩子一開始不理解為什么要買那么多口罩,有時候他在車上睡覺,我們也把他抱進店里,因為限購,他也算一個人頭。他之前說長大想當可以救人的消防員,我告訴他,醫生也可以救人,口罩也可以救人。
新京報訊(記者 王洪春 實習生 孫朝)1月31日,一架載有4萬多只口罩的飛機降落在上海浦東機場,打包箱上附著標語“武漢加油,口罩捐贈”。這些口罩是上海市民季錦良和他的家人、朋友跑遍日本佐賀周邊城市的藥妝店,一包一包買回來的。
2月1日,季錦良告訴新京報記者,這些口罩將全部發往武漢、上海等地的醫院,捐贈給一線醫護人員。“大年三十,很多醫護人員連年夜飯都沒吃,就前往一線。看到那個畫面,很難坐在椅子上空喊中國加油,肯定要行動起來做些什么。”
季先生的朋友正在日本商店采購口罩。 受訪者供圖
不想空喊中國加油
新京報:為什么想到捐贈口罩?
季錦良:大年三十那天(1月24日),我們在日本九州佐賀縣度假。吃飯的時候看到上海醫療隊支援武漢的新聞,很受打動,很難坐在椅子上空喊“中國加油”。我覺得如果能做些什么的話,肯定是要行動起來。
國內口罩空缺量很大,正好我們在日本,那就多買一點口罩回去。當時想著能買多少就買多少,回國后就想辦法捐到一線。我們就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我們選擇的基本上都是能夠防止99%飛沫病毒的口罩。日本店里也會標記出針對此次疫情的推薦口罩,防細菌、防花粉的我們都沒采購,主要選擇能夠針對這次疫情的口罩。
新京報:用多久買到這么多只口罩?
季錦良:從大年三十(1月24日)到正月初七(1月31日)回國,一共買了4萬多只口罩。三十那天還是很順利的,當時佐賀也沒有限購。兩個日本同事、和我們一家三口分頭行動,從三十晚上到初一中午,一共買了兩萬只,幾乎把這座城市的口罩買光了。
初一(1月25日)那天,日本公布了第3例確診病例,各種店鋪開始限購口罩,有的地方一個人只能買2個。所以我們就跑的城市比較多,佐賀周邊的地方,福岡、大分、日田、小城、鳥棲等等,都被我們跑遍了,基本上是按照手機導航,只要地圖上有藥妝店標記的,我們都會去。每一盒都選最大規格,一盒里幾十只。
新京報:購買過程順利嗎?
季錦良:有日本同事和我們一起,溝通很方便。他們以本地人的角度考慮哪里可能有貨,哪里會限購。像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游客多,人流量大,不排除有人囤貨,一定會限購。所以他們建議走小城市、小縣城,一樣是連鎖藥妝店,貨源充足。我們走了很多城市,路線都是日本同事安排,我無非就是買單。日本店員很熱心,幫我們找紙箱打包,搬上車。
打包箱上附著標語“武漢加油,口罩捐贈”。 受訪者供圖
我告訴孩子,口罩也可以救人
新京報:口罩價格相較平日有變化嗎?
季錦良:讓我感受比較深的是,基本上我去的店鋪口罩都是降價賣的,并沒有因疫情加價。
我覺得這是日本這邊做得比較好的地方。為了方便大家買到,店鋪不僅降價而且把口罩擺到最明顯的位置。脫銷的店鋪實在太多了,有些店鋪連一個口罩都沒有了。
新京報:如何把口罩運回國?
季錦良:我們這么多貨的確沒辦法托運,所以我們提前跟(春秋)航空公司溝通,他們知道這些物資都是要捐贈的,盡量幫我們協調。我們還聯系了中國華僑基金會,他們作為受捐單位,給我們開了證明,直接走綠色通道。我們會和華僑基金會一起將口罩捐贈。
新京報:現捐贈走到什么流程?
季錦良:1月31日口罩剛到上海,現在正在陸續地往外發放,如果醫院能直接接收,我們就直接發過去。一定是優先武漢的醫院,他們面臨短缺的情況最嚴重,先把口罩送給最需要、疫情最嚴重的地方。我們已經給武漢的醫院發了幾百個,如果對方能順利收到,說明物流沒問題,再把其余的發過去。
新京報:你們原本的春節計劃有沒有受影響?
季錦良:本來計劃春節度個假,帶孩子去騎馬、坐熱氣球,泡溫泉之類的。但這次在日本,基本上都在買口罩。
孩子一開始不理解為什么要買那么多口罩,有時候他在車上睡覺,我們也把他抱進店里,因為限購,他也算一個人頭。他之前說長大想當可以救人的消防員,我告訴他,醫生也可以救人,口罩也可以救人,所以他就像執行一個任務一樣,也愿意跟著我們。
新京報記者 王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