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溫州2月1日電(記者 周悅磊 潘沁文 通訊員 李陽陽 王艷瓊)“只有早日戰勝病魔,我和寶寶才能團聚!”近日,在浙江省溫州市中心醫院南白象院區(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隔離病區內,醫生蔡玉偉通過醫院內部視頻向院領導申請再“戰”一回合,而此時他已經戰斗了整整兩周。
14天前,溫州發現浙江全省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治療任務落在了溫州傳染病定點醫院——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肩上。蔡玉偉等17人臨危受命,成為第一批進駐隔離病區的醫務人員。
治愈患者在護士后背寫鼓勵的話 溫州供圖14天來,他們“與世隔絕”,悉心醫治確診患者,到1月30日他們共治愈4例。他們是沖在一線的英雄,同事用溫州話稱他們為十七“樣勇”。
“能不擔心么,可我們是醫務人員啊”
1月17日凌晨5時,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63病區主任醫師戴建義接到電話,浙江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即將收治入院。疫情緊急,醫院快速騰空病區,分流病人,休假的醫生馬上歸位。5個小時后,感染科首批17人救治先鋒隊迅速集結。
接到消息,該院感染科醫生葉新春還在家里照顧4個月大的寶寶,和家人匆匆交代幾句,便趕往醫院。醫生蘇小巧沒跟父母說詳情,立即整理行李住進了科室。護士施曉珍剛上完早班,回家途中又折返醫院。那天還是護士鄭詩婷的生日,她接到護士長電話便急著去醫院。“能不擔心么,可我們是醫務人員啊。”鄭詩婷說。
到了中午,戴建義召集大家開會。“負壓病房,我們分6個班次,每天早中晚每隔2小時輪換班。一定要時刻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患者病情有一點變化都要隨時匯報。”末了,他頓了頓忍不住叮囑,“記住,一定要做好自我安全防護。”
負壓隔離病房走一圈,不一會兒就全身濕透。耳邊陣陣咳嗽聲,讓其無暇顧及不適。一次性防護服脫下就得換新,為了省著用,大家少喝水、不喝水,有的干脆準備了成人尿不濕。
當天負責收治首例患者的護士李易宸,晚上結束工作后感慨:“從早上8時到晚上8時,這天過得好漫長,但時間又不夠用。”
“病人的認可,讓我們更有力量”
“疫情嚴峻,第一時間沖火線,不怕嗎?”“說實話,確實怕。但面對疫情,我們不能怕。”面對提問,蔡玉偉說,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這是感染科醫生應盡的責任。
為了研判病情,醫務人員每天晚上都要對病例集中會診,總結治療經驗,為后續相似的病例治療提供指導意見。
“這兩周,醫務人員在這里每天都像是打仗。”護士長虞荷荷每天負責對接首批17位醫務人員,“不僅干著治療、護理方面的活兒,我們還要充當患者家屬的角色,在病床前安慰開導病人。”她說。
醫院副院長葉英海說,確診患者送入隔離病區后,醫務人員先檢查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病情分類和分級,并進行相應治療。
體溫恢復正常已達3天以上,各項生命體征平穩,肺部影像學顯示炎癥明顯吸收,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1月24日下午2時,患者楊先生向他的主管醫生趙豐權深深鞠了一躬,道一聲“謝謝”,走出了隔離病區。
他也是浙江首例被成功治愈的病例。“看到病人出院,我們更有了戰勝疫情的信心。”此時,護士妻子默默為丈夫趙豐權祝福。
1月27日,一名患者在護士劉思思的防護服上寫下了祝福語:“平安喜樂,加油!”“病人的認可,讓我們更有力量了。”劉思思說。
“我留下!”“我還能堅持!”
“今天,我們以黨員的名義,以醫務人員的天職,向組織保證,挺在防控疫情戰斗最前線。”1月30日中午,隔離病區內進行了一場簡單而神圣的宣誓,醫院黨總支宣布隔離病區臨時黨支部正式成立。儀式一結束,陳燁、施曉珍等就把早已寫好的入黨申請書交到了黨支部書記蔡玉偉手中。
“關鍵時刻,我們更要發揮先鋒作用。”蔡玉偉坦言,一來大家已經熟悉隔離病房的工作,二來也希望節約醫療資源,讓更少醫務人員進出疫區。
溫州話里,英雄叫“樣勇”,如今在醫院大家都稱17人為“樣勇”,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樣勇”加入。
“明天就要到隔離病房報到了,我很榮幸成為團隊中的一員。”溫州市中心醫院乳腺外科護士周愛珍2月1日將正式報到,她把兩周歲的孩子送到鄉下婆婆家照顧,還跟在外上班的丈夫解釋了好幾遍。“怕歸怕,但選擇這份職業,我們就得上。”她說。
近期,一批醫務人員自愿加入前線,還有青年員工發起《請戰書》,其他科室的護士主動幫忙。“來到隔離病房,意味著我們也要被隔離了,但想到能為醫院、為社會做點什么,就不覺得辛苦。”護士姚楊挺說。
“我未婚無牽掛,之前在急診干了半年多,可以繼續奮斗!”
“用熟不用生嘛,我留下!”
“父母健康,我身體還能堅持!”
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心聲:溫州加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