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春晚中,小品《父母愛情》里郭濤和梅婷的表演讓人印象深刻,不過對于廣大軍迷而言,這段小品里的一個背景道具其實更加令人過目難忘,那就是柜子上的那個115沈陽號導彈驅逐艦模型。作為我海軍最早的一批神盾艦之一,該艦裝備的是國內稀少的進口俄羅斯里夫M區域防空系統,雖然該系統與后來下餃子般的國產神盾系統相比性能很落后,但它在當時卻一度成了海軍區域防空的支柱,同時也為國產神盾的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115沈陽艦屬于國產的051C型導彈驅逐艦,該型艦的建造數量只有兩艘,其上裝備的里夫M區域防空系統是前蘇聯在80年代末期以陸地防空的S-300P遠程防空系統為基礎發展的海軍版里夫系統的改進型。與同時代的美軍宙斯盾系統相比,里夫M雖然也使用了無源相控陣雷達和垂直發射系統,但是相比而言它還是太粗糙了,基本就是把S300的子系統直接搬到了艦上,比如火控雷達就直接用的S300PMU1的30N6E1雷達。安裝方式則是直接將雷達天線和方艙安在了艦上的轉臺上,其實與陸地上的卡車底盤安裝方式也沒啥區別,需要依靠轉動來照顧360度的目標搜索和照射,這與美軍宙斯盾和國產海之星的4面天線陣相比,簡直太落伍了。在051C上,該雷達則是安裝在艦體后部的原直升機機庫上方(051C為了裝下龐大的垂發系統,將051B的直升機機庫改成了垂發),而在俄軍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彼得大帝號上,該雷達則是安裝在艦橋頂部。
051C上的30N6E1 圖為俄軍彼得大帝號上的30N6E雷達安裝位置,在艦橋頂部。里夫系統配的火控雷達則是較老的3R41無源相控陣雷達,其為圓形設計,饋源在雷達天線前方,體積和重量都相當大,不如里夫M的這個30N6E1,而里夫M在俄軍中也只有彼得大帝號這一艘艦使用。
與30N6E1雷達配套的3S41垂發系統就非常特別了,它是一種類似左輪手槍的旋轉垂發系統,其實結構也就是把S300的發射筒直接裝在一個旋轉架上,有6聯裝的B203和8聯裝的B204兩種配置。而之所以要用旋轉的設計,是因為每套這種垂發只有一個發射口,所以每個彈筒必須依次旋轉到這個口進行發射,不僅結構復雜,而且火力反應速度也與每個發射單元單開發射口的垂發系統沒法比。
051C上使用的是8聯裝的B204配置,總共有6套48發防空彈,它們在艦體上的分布分別是艦橋前部兩套,艦體后部4套。由于3S41垂發系統所占空間相當大,所以艦體中部塞不下,只能塞在艦尾原來直升機機庫的位置。里夫M所用的攔截彈也比里夫先進,可以使用射程150公里的48N6,而里夫則是只能用射程90公里的5V55RM。另外在最低攔截高度上,48N6可以攔截10米高度的掠海導彈,而5V55則比較吃虧。
與裝備海之星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紅旗9艦空導彈的052C相比,051C無論是在多目標交戰能力還是抗飽和打擊能力方面都無法與之相提并論。但在2006年左右,我海軍的區域防空能力還非常薄弱,當時的兩艘052C才剛下水,雖然非常先進,但整個系統還不穩定,而且又趕上江南造船廠整體搬遷,所以后續艦建造停止了近7年,而這7年時間里,海軍的區域防空就只能依靠兩艘051C和兩艘052C,因此這俄式神盾的意義并不一般。(作者署名:電波燁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