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通訊員 李俊平
1月23日上午10時武漢的“封城”,讓漢口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蔡志芳和她的家人,相隔于武漢和黃岡武穴兩地。
以往的春節,她都會和孩子一起回武穴老家,看望七八十歲的老人。但今年,一場以武漢為中心的新型肺炎疫情打破了不少人的計劃。
蔡志芳
作為武漢市最早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漢口醫院與金銀潭醫院、武漢肺科醫院共同經歷了新冠肺炎患者最早期的收治工作。據漢口醫院介紹,他們從元旦過后就已然進入“戰時狀態”。
今年53歲的蔡志芳從事呼吸內科工作3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呼吸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癥有較深入的研究。
1月2日,漢口醫院開始成立隔離病區,原本在呼吸內科病區工作的蔡志芳被派到隔離病區,負責收治當時有過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的病人。
至此,她已經連續工作快一個月了。
在蔡志芳的記憶中,早期那些有過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的病人很快就被醫院進行了隔離。但其中,有一些父母在該市場做生意的人,偶爾去過市場一次,也產生了癥狀,胸部CT檢測結果已經出現影像上的改變。那時,新冠肺炎還被稱作“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
對疫情認知程度逐漸加深的同時,漢口醫院收治的病人也越來越多。蔡志芳每天工作都在10小時以上,有時為了搶治重癥患者,到凌晨兩三點鐘才能結束工作。一天時間里,唯一只有中午能抽空休息半小時左右。
除了負責一個隔離病區的查房工作,極富經驗的蔡志芳還要為全院職工“看診”。
疫情發生以來,許多投入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都或因疲勞產生了身體上的不適,出現咳嗽甚至發燒等癥狀,他們有的做完肺部CT檢測、拍了片子后,都會請蔡志芳看一眼,她看完后會指導同事如何對癥治療。對于一些有低燒情況的醫務人員,她會建議他們先調整、休息一兩天,嚴重的就要住院。
蔡志芳查看CT
在收治的病人中,一位與蔡志芳的孩子年齡相仿的患者讓她印象尤深。
沒日沒夜的工作讓她對日期的概念變得模糊,她回憶,大概在一月十幾號時,醫院收治到一位31歲的男性患者,這個年齡在蔡志芳眼中都是“小孩”。她看診后發現,當時該患者的CT片已經呈現出白肺狀態。
“整個肺都白了,指脈氧也很差,只有70%多,不到80%,這種情況很容易發生呼吸困難。”蔡志芳立即向醫院申請,召集幾個科室的醫生和護士全力為患者搶救,直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醫務人員才分批休息。“當時還留有一位醫生專門守著這位患者,結果第二天這位醫生就病了,出現發熱癥狀,是病毒性肺炎病兆,目前還在住院中。”
蔡志芳的一張對比照片在漢口醫院的職工間流傳:有同事拍了下她在抗疫一線奮戰22天后的照片,與22天前的照片拼接在一起,產生強烈對比。
蔡志芳抗疫22天前(右)后照片對比
奮戰22天后的照片上,她戴著口罩和防護帽,面容憔悴,散在帽檐的頭發還來不及整理,黑眼圈、眼袋非常明顯,皺眉也與以前相比多了。然而,從僅露在外面的眉眼間,仍可清晰辨別出她樂觀的笑顏。
好在,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和廣東省醫療隊來了之后,為漢口醫院的醫務人員減輕了一些壓力。
1月27日,漢口醫院院長陸家韜給全院職工寫的一封信中提到,大年三十,他到隔離區給大家拜年時,看到的是一群斗志昂揚、精神抖擻、訓練有素的醫者。“請大家保重身體,勞逸結合,注意防護,掌握節奏,我們不能再減員了。”院長在信中寫道。
蔡志芳對自己充滿信心。“目前我很健康啊,你們不用擔心,我相信大家齊心協力,勝利的曙光會很快到來。”她不停這樣鼓勵著身邊的同事,也鼓勵著自己。
本期編輯 周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