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口頭禪:“股不在優,有‘德’則名;價不畏高,有‘隆’就靈。”這是股民對于德隆集團的一種調侃,因為在90年代的股市中,只要股票與德隆沾了邊,就會一個勁地往上漲。
德隆集團的輝煌成就,主要得益于創始人唐萬新。唐萬新出生于一個援疆干部家庭,受到家庭因素影響,唐萬新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明確的目標。在求學階段,唐萬新對待學業極為認真。不過,17歲的他兩度參加高考。然后,經歷了大學-退學復讀-大學-退學從商。
唐萬新是一個很有經商天賦的人,他的事業第一桶金,其實是賺取的時間差。以前拍照的時候,采用的膠卷沖洗。于是,他和客戶表示讓其一周后來領取。然后,他則帶著膠卷前往廣州沖洗,然后,再帶回烏魯木齊交給客戶。靠著這筆生意,他賺到了1萬余元。
賺到錢后,他花了2000元,購買了一個二手的沖洗機。然后,繼續到處收膠卷,給客戶沖洗照片。靠著這筆業務,20歲的唐萬新賺到了60萬。在萬元戶都很少見的時代中,唐萬新擁有的財富,無異于是一筆天文數字。不過,唐萬新卻很理性,他將錢投進貿、服裝等項目中。當然,這些并不是都能賺錢。但是,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他收獲了很多商業經營。
在1991年,股市成為財富的熱點。在這股浪潮下,唐萬新帶著5萬元進入股市中,然后再次采用時間差的方式賺錢。他在西安用低價購買企業的法人股,再將股份賣給新疆、深圳。每股只賺0.5元-1.5元的差價,僅僅1年多的時間,他就賺到了7000萬。
巨大的收益,讓唐萬新看到了股市的前景。于是,他大肆收購原始股,賺取差價。在1992年,唐萬新創辦了德隆公司,對一級半、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投資和運作。唐萬新的商業眼光極為敏銳,他投資的企業,幾乎都能取得翻倍收益。再加上“接力棒”運轉摸索,唐萬新成為了“天下第一悍莊”。
所謂的“接力棒”,其實是利用巨大的資金優勢,操控上萬個賬戶,砸盤造成股價大跌后再“洗盤”“抄底”。將那些不堪被套的散戶手中的股票收集到莊家手中后,再通過市場炒作或信息透露等方式,將股價推高數倍。在這種運營模式下,唐萬新以及他創辦的德隆,成為了市場的寵兒。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在德隆繁盛的背后,同樣存在著巨大的運營問題。德隆運營的資金,主要來自銀行貸款和金融機構委托理財。唐萬新用融資的錢來投資,然后賺取收益。一旦資金周轉不靈,那么,就會造成資金崩盤。從2000年開始,企業陷入了擠兌風波中。在2004年4月,深陷運營困境的德隆,徹底走向分崩離析。
德隆集團進入清算程序后,唐萬新選擇出走海外。在2004年7月,唐萬新回國,并且鋃鐺入獄。據說,他在回國后被捕前的最后時刻,還與前來看望的人感慨:“如果國家給我一筆錢就好了。我手上有企業,保證一個億進去,三個億出來。”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