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1月31日電 (記者 楊華峰)搬病床、扛物資、裝木門……31日,工人、志愿者、護士等眾多工作人員在被稱為長沙“小湯山”的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長沙市公共救治中心)緊張忙碌,對3號病房樓內進行掃尾工作。
位于長沙開福區撈刀河鎮的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建于2003年應對非典時期,由于很少使用,年久失修。整個醫院三面環山,在一個口袋型的山坳里,地形有利于傳染病隔離治療。施工進場時這里用水只有井水,沒有網絡信號,用電只有單相電。長沙市僅用了3天便完成了醫院3棟病房樓共1.41萬平方米用房的改造修繕,成為長沙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主戰場。
原3號棟綜合樓的學術報告廳變成了物資儲存室。 楊華峰 攝醫院于27日開始改造。當天上午,58位工人率先趕到了醫院施工,下午達到178人。接著,順天集團、沙坪建筑、洪山建筑、新竹園公司紛紛響應,28日、29日共有17支隊伍400余人夜以繼日加緊建設。
憑借各方人員的眾志成城,自來水、網絡、燃氣也先后接通,1號棟病房完成交付使用,300噸污水收集和處理罐安裝到位,2號和3號棟病房完成改造達到防控標準,醫療服務用房第一棟也修建完成。29日晚,進院道路開始動工。5個半小時后,一條長1公里左右、嶄新的柏油馬路修建完成,進行掃尾工作。
工人正在3號病房樓的室內抓緊施工。 楊華峰 攝“戴著口罩通宵施工,這樣的場面我從來沒見過!”長沙市一醫院北院修繕改造和環境維護臨時指揮部指揮長、開福區副區長楊光華感慨萬千。
正在3號病房樓內巡查病房布置的護士王敏告訴記者,這里原來是員工宿舍樓,現在全部搬出來改成病房。“我們長沙市第一醫院的很多的醫生和護士自愿向院里黨辦報名,并自己驅車來到這里支援,我相信有社會各界的配合,定能戰勝此次疫情。”
隔壁房傳出了“叮叮鐺檔”的錘子響聲,兩位施工人員正在對病房木門進行加固。一位陳姓師傅表示:“希望這里改裝好了用不上,這就代表感染的人少一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