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艦導彈的現代化始于1967年10月的中東戰爭,當時以色列驅逐艦埃拉特(Eilat)在塞得港(Port Said)沿海航行了14英里,被一艘埃及海軍兩艘“蚊子”級導彈艇伏擊。導彈艇發射了四枚P-15“冥河”導彈,其中三枚擊中了這艘前英國皇家海軍驅逐艦,擊沉了她并導致47名水兵死亡。
▲埃拉特號驅逐艦
埃拉特號的沉沒是海戰世界的一場地震,并迅速在反艦導彈領域掀起了軍備競賽。短短十年之內,所有主要海軍都擁有了自己的殺艦導彈,這種競爭一直持續到冷戰結束。現在,隨著中國、印度、俄羅斯海軍的興起,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老牌海軍強國都在尋求以新的更為現代化的設計取代其老化的反艦導彈武器庫。
▲擊沉埃拉特號驅逐艦的蚊子級導彈艇以及冥河導彈
挪威Kongsberg公司最新制造的海軍打擊導彈就是其中典型之一,挪威是一個海岸線很長的俄羅斯鄰國,需要一枚能夠防御漫長海岸線的現代化導彈,這就導致了海軍打擊導彈(NSM)的誕生。這是一種干凈簡潔高效率的設計,被挪威人描述為“現存的唯一第五代遠程精確打擊導彈”。
NSM由固體火箭燃料助推器從直升機或艦船平臺發射,可迅速將導彈加速至0.95馬赫的巡航速度。幾秒鐘后,渦輪噴氣發動機啟動,導彈繼續向目標飛行。NSM的最高速度只有0.95馬赫,最大射程約200千米,與馬赫數達到2.5以上的俄羅斯P-800寶石和3M80日炙等超音速導彈不同,NSM的速度慢的讓人無法想象。
根據2013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DSEI展覽會上接受采訪的行業代表的說法,瑞典方面相信“現代戰爭需要的是智能導彈,而不是快速導彈。”這種理念創造了與現有設計完全不同的導彈,Kongsberg公司并沒有試圖用速度來壓制敵人的防御,反而盡可能的使它更難被雷達發現,降低被擊落的概率。
據悉,NSM導彈采用獨特的雙頻智能紅外制導方式,能夠遠距離追蹤艦艇的紅外信號而不向外主動散發紅外信號,通過雙通道數據鏈與后方平臺連接并受其控制,可以中途轉換目標并多次改變彈道,能夠以接近10米的超低空在海面突襲,隱身化的外形又降低了其被發現幾率,與唯快不破的其他導彈相比,NSM確實是另類的反艦導彈。
全球武器市場上的大多數反艦導彈都使用主動雷達導引頭來搜索和瞄準目標,雷達信號向外發射遇到目標彈回然后再被導引頭接收,從而確定目標的位置、速度、方位等信息。不過雷達信號的向外散發卻為敵人提供了另一種利用其雷達信號規避攻擊的方式,例如現在最為主流的雷達告警裝置就能在幾十千米之外測出導彈雷達導引頭所發射的電磁波信號,從而為戰斗機提供及時預警。而NSM導彈使用無源成像紅外傳感器,該傳感器不會向外輻射可識別的信號,難以被對方偵查。
▲戰斗機雷達告警裝置
被動的隱身對策并不是NSM的唯一的拿手好戲,該導彈在末端突防階段能夠進行多次詭異的高G機動,因此其行動路徑難以預測,防空武器攔截難度急劇增加。這對于突防在預定導彈路徑上射擊的諸如美國密集陣、俄羅斯AK630、中國的730等典型的固定彈道近防攔截系統而言,非常奏效。
▲反艦導彈末端蛇形機動和固定彈道突防的區別
NSM最大的特點就是智能,它的自主目標識別功能能夠在敵方軍艦戰斗群中準確搜索并找到唯一的目標艦艇。它的內部軟件可以根據任務進行臨時更改,如打擊軍艦時可以設定為打擊其吃水線以下部分或者甲板。而在打擊橋梁和混凝土工事時,又可以對其引信進行編程,可以讓它125千克的高爆彈頭在穿透一定深度后在目標內部爆炸,配合鈦合金彈頭使用,可以快速完成鉆地彈的轉換。
▲NSM導彈打擊海岸目標
NSM目前正在挪威海軍服役,裝備在南森級“宙斯盾”護衛艦和盾牌級導彈艇上,而波蘭的沿海導彈師的車載式發射架也可以兼容NSM導彈。苦于尋找魚叉導彈替代品的美國軍方對這種高性能導彈也非常感興趣,該導彈能夠裝備在海鷹直升機、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濱海戰斗艦(LCS)之上。該導彈于2014年在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上進行了發射試驗,準確攻擊了加利福尼亞海岸附近的移動把船目標。美國軍方對此十分滿意,而挪威的Kongsberg公司也認為NSM在美國擁有光明的前景,因此它已經確定了與雷神公司合作在肯塔基州制造它們的計劃。
▲SH60海鷹直升機機載NSM導彈
Kongsberg公司為了拓展NSM的市場,又發展了一種對陸對空打擊通用型導彈,稱為聯合打擊導彈(JSM)。JSM旨在讓載具使用一種導彈而補足兩種急需的能力,由于其體積和重量較小,該導彈還被設計用于F-35聯合打擊導彈的內部武器艙以及宙斯盾級驅逐艦的MK41型垂發系統。
▲F35發射NSM導彈CG圖
海軍打擊導彈目前還尚未廣泛部署,但由于其獨特的隱身性和通用性,前景還是非常光明的。目前美國國內公司拿不出比這性能更強的同類產品,所以未來美軍的采用是肯定的,一旦搭上了暢銷全球的F35戰斗機以及美制MK41垂發系統的東風,NSM導彈真的可能進化成世界第一種五代巡航導彈!(作者署名:軍武吐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