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1月30日電 (韓成林 王騰 徐金波)受邀擔任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的專家顧問——原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院長張雁靈,30日為即將投身兩座醫院即將上崗的醫護和管理人員進行上崗培訓,并認為上述醫院建設標準高于“小湯山”。
1月30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各項施工項目在全速推進中。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為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武漢市近期正在新建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且均由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建三局”)負責承建。其中,位于蔡甸知音湖畔的火神山醫院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容納1000張床位;位于江夏區黃家湖畔的雷神山醫院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容納逾1500張病床。
中建三局相關負責人30日介紹,目前趁著當天天氣良好,兩座醫院建設火力全開。其中,火神山醫院建設已進入沖刺階段。截至30日12時,項目場地平整、砂石回填、HDPE膜鋪設全部完成,基礎混凝土澆筑完成95%;集裝箱板房進場、改裝、現場吊裝正在快速推進。管線溝槽開挖、埋設級回填完成50%,污水處理間設備吊裝完成,管道安裝完成60%,調蓄水池HDPE膜開始鋪設。
圖為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 中新社發 胡琛 攝與此同時,雷神山醫院項目建設已完成總體進度的40%。目前,隔離病房區場地平整、溝槽開挖、溝槽管線預埋、非溝槽區PE膜施工全部完成,溝槽回填已完成90%,條形基礎施工完成60%;集裝箱總計進場1518間,場外改裝完成約300套,現場已完成吊裝30間。醫護人員生活區A1-A7棟完成板房框架梁柱、樓面板、墻面板、屋面板等結構施工的70%。
張雁靈在當天培訓中表示,通過近段時間的現場觀察,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規模質量、設計的科學合理性,以及設備的配備都優于或高于“小湯山”。
“我看了圖紙,比我之前預想的好得多,總體非常好。我來只做了局部調整,給了一些建議。”他說,武漢這次打的是一場“阻擊戰”,北京當年是“遭遇戰”。和當年相比,武漢有積極主動的一面,措施也更為有力,一些新技術和新材料得到了更加廣泛應用。
張雁靈認為,建設這兩所醫院非常必要,是武漢抗擊疫情的重要舉措。此舉有利于緩解當前武漢病人多、收不進院的問題,讓患者得到正規、規范化的治療,有利于集中收治患者,減少疫情擴散,并給老百姓樹立信心。
他還現場分享了當年小湯山醫院1383人無一人感染的“秘籍”:建立醫院防染領導小組,專門讓一位副院長牽頭,專門檢查督促防感染;醫院的所有人上崗前必須培訓,嚴格按照程序執行,對所有進入污染區的人員實施聯合審批;反對個人英雄主義,反對疲勞作戰、連續作戰、帶病工作。
張雁靈表示:“我的歷史使命完成了,但感情不會卸任、責任不會卸任,武漢如果還需要我,我還會幫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