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公布的ATP最新世界排名中,張之臻以第139位的排名創造了職業生涯的新高。這也讓他超越老大哥吳迪(140位),成為了目前世界排名最高的中國男網選手。
張之臻的“一小步”,中國男網等待了三年半。中國男網教練組組長姜惟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認為,雖然中國男子網球還遠未達到世界頂級水平,但至少沒有倒退或停滯不前。
更值得欣喜的是,中國男網展現了一個齊整的陣容結構——前有吳迪、張擇和李喆這些三十而立的老大哥作為榜樣,后有張之臻、吳易昺、華潤豪這樣更職業化的年輕人。
這或許是個信號,中國男網的下一次突破就在不久的未來。
三年多等待,排名提升一位
在張之臻之前,中國男網世界排名最高的紀錄屬于同樣來自上海的吳迪。
2016年4月14日的韓國光州挑戰賽上,吳迪憑借著八強的戰績將世界排名提升至144名,創中國男網最佳排名記錄。而在當月的26日,他的世界排名來到了歷史最高的第140位。
此后,包括吳迪在內的中國男子選手再沒有突破過這一成績,直到23歲的張之臻出現,中國男網的歷史最高排名才被改寫成139位。
1個名次的進步,中國男網整整用了1301天,也就是三年半左右的時間。而張之臻成了首位躋身世界前140位的中國大陸男子網球選手,他也超額完成了這個賽季計劃(世界排名第150位)。
對于這樣的“突然爆發”,中國男網教練組組長姜惟一點也不意外,“我之前就相信,我們在中國賽季可能會有這么好的一個突破,主要原因就是張之臻在一段時間保持的高水準。”
這位上海小將的爆發要從今年下半年說起,在9月初的濟南挑戰賽上,他收獲了職業生涯首座挑戰賽冠軍;之后的深圳挑戰賽,他再次力壓群雄奪得冠軍。
此外,張之臻在今年的中網上爆冷擊敗世界排名第34位的英國名將埃德蒙德,拿到職業生涯的巡回賽首勝,也成為了中網歷史上第2位能夠打進正賽的中國選手。
實際上,想要將排名上升一位并不算容易。從9月的濟南公開賽算起,張之臻在比賽中一共遇到了7位世界排名前100的選手,其中還包括賽皮、蒂姆這樣的世界頂級球員。
但幸運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盡管在上周并未參加任何賽事,但由于排在張之臻之前一位的選手羅拉本周扣除了29分、排名下滑了5位,因此這位中國小將的排名便提升了一位。
持續性,中國男網突破的關鍵
實際上,這并不是張之臻第一次令人眾人眼前一亮,早在2015年,19歲的他就首次在ATP250級的深圳公開賽連贏三場資格賽晉級正賽,并且在正賽首輪獲勝。
但此后,他在2016年遭遇傷病,成績出現了起伏。一年之后,這位小將在該項賽中闖入8強,追平此前張擇在中網創造的中國男網ATP巡回賽最佳戰績,但此后又受傷了。。。。。。
傷病,是中國男網面對的一大難題。不僅是張之臻,2017年的美網青少年組冠軍吳易昺同樣因為傷病而遲遲無法重返賽場,這導致他的世界排名跌落到了858位。
去年剛剛結束美國大學生活轉戰職業賽場的華潤豪,同樣也在今年下半年的挑戰賽中出現了傷病。這位美國大學歷史上的首位“全美最佳”,必須吃著止疼藥應付成人賽場密集的賽程。
不僅這些20歲出頭的年輕人因為傷病而欠缺穩定性,老將們的表現亦是如此。曾經創造中國男網歷史、躋身世界前150名的吳迪和張擇(第148位)都有傷在身,兩人排名已跌落到321位和362位。
就算排除傷病因素,無論是年輕小將還是老將在比賽中同樣發揮不穩定。你很少能夠看到一位中國男子球員能夠連續取勝并保持高水平,而張之臻的突破也正是得益于這種持續性。
“長時間維持一個很高的水準,這是非常重要的。”在姜惟看來,持續性是中國男網成績提高的關鍵,“我們欠缺的是,在多站比賽當中保持一個穩定的水平。”
一直在國外練球的華潤豪就曾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其實從現在的訓練水平來看,中國選手與國外選手的差距并不大,“我們需要提升的其實是這種在連續比賽中的穩定性。”
姜惟認為,持續性背后隱含的是一位選手的綜合能力。它不僅要求在比賽中保持專注度和興奮感,而且還需要有良好的體能基礎,避免在長時間的對抗或訓練中出現傷病。
看上去差一點,其實還差的很遠
中國男網的綜合能力在這兩年中其實也有所提高,至少,我們在比分上慢慢與世界高手接近。比如,在前不久的上海大師賽上,張之臻、李喆和張擇三位中國選手都是三盤惜敗。
“我們從過去的兩盤就脆敗給對手,到現在可以與他們抗衡三盤,水平肯定是提高了。而且我們在賽場中是不怯場的,敢于和對手去對抗,而不是像原來那樣,一上場就覺得自己不行了。”
但對于中國男網的現狀,姜惟還是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坦言并不能因為中國球員贏了一兩場比賽,或是在比賽中和對手打出了接近的比分,就覺得中國男網具備了很高的水準。
“但即便是贏了那些世界排名前100的球員,你也不能說明我們就已經接近了世界前100的水平。”在姜惟眼里,比分接近、差一點就贏其實還是自己的實力不濟。
“你看上去差一點的這個問題,其實差的還是挺多的。”姜惟解釋道,“這其實說明,我們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贏球方式,實際上要求積累的東西還是蠻多的。”
另一位世界排名第196位的球員李喆就認為,雖然他在和這些高水平選手的抗衡中,感覺到自己實力的提升,“但從目前來看,我還是需要通過挑戰賽把自己的底子夯實了。”
“你不斷去獲得ATP挑戰賽奪得冠亞軍,或是單打前四名,在不斷的比賽當中有了更好的積累,然后你再到大賽當中,你很有可能就會有突破,這個我覺得是一個過程。”姜惟說。
從跌到中爬起,繼續奔跑
無論是如何積累還是如何保持持續性,這個過程的執行還是要靠年輕人身上。
看著后輩們逐漸趕超自己,李喆感慨自己學球的時代和他們遠不一樣,“他們從小就用西方式的、比較先進的打法,我是在半路上才有了技戰術方面的改變,這一點和他們沒法比。”
的確,中國隊涌現出的幾位年輕選手從小便接觸到更加職業化的培養模式。吳易昺是家庭培養模式,華潤豪是美國培養模式,而張之臻也長期在海外訓練。。。。。。
這種職業化還體現在他們都與不同的經紀公司簽約。張之臻和華潤豪都隸屬于費德勒的教練柳比西奇的公司,并在同一個教練指導下練球;而吳易昺簽約IMG,教練同樣來自國外。
“可能方式會比原來多樣化,這樣球員的進步更大、機會更多,但舉國體制的肯定還是一個基礎。”姜惟透露,盡管三人擁有國際化的團隊,但他們的發展還是離不開各自省隊的支持。
良好的教育、寬廣的視野、職業化的理念,以及高水平賽事的磨練,這一代的網球選手無疑是中國男網歷史上條件最為優越的一代,當然,他們也理應將責任扛在肩上。
張之臻說,世界第139位只是一個開始,而他下一個目標不僅是躋身世界前100這么簡單,當然還有振興中國男網的重任,“我希望吳易昺趕緊回來,這樣我和他才能一起帶頭往前走。”
而這位23歲年輕人的決心其實是中國男網目前狀態的一個縮影,“想走得更遠必然會有更多的失敗和失利,我們只需做到站起來的次數比失敗或失利的次數多一次就好……繼續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