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奪冠,青峰第二,這屆神仙打架的《歌手》終于憑實力翻身了? 2019-01-12 11:08閱讀: 第一沒有任何懸念。也許歌王也沒有。
劉歡對在場所有歌手來說,就是一種碾壓式的存在。無論是資歷、實力還是現場表現上。
而洪濤和他的《歌手》又回到了熟悉的熱搜第一,就仿佛一個輪回。
酷云顯示收視率也占據同時段第一,這一切都仿佛在打臉一個盤旋在節目頭頂許久的預言:《歌手》不行了。
但所有聽完劉歡《夜》的人,應該會有同一種感受:誰說《歌手》不行了?
這場首播給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神仙打架。
楊坤也許拿出了近年來在綜藝中最好的一次演唱,張芯刺破云霄式的高音也證明了自己無愧于黑馬的頭銜,逃跑樂隊的《一萬次悲傷》很動聽,可他們依然位列后三名,不是他們表現不好,而是其它歌手太難對付了。
之前一直蒙著面紗,被期待成為迪瑪希第二的Kris tianKostov拿出了讓他在歐歌賽上一戰成名的成名曲,還做出了成功的中國化改編,顏值驚艷四座,也只拿到了第四名。
齊豫證明了殿堂級歌手的嗓子完全沒有被歲月蒙塵,是第三。
36歲的寶藏男孩青峰之前一直被傳是第五,結果拿下第二。
盡管洪濤這一季拿出的首發陣容被質疑嚴重缺乏流量,有流量的劉宇寧下一場才登場踢館,但這屆歌手們用音樂本身對之前所有的質疑做出了最好的回應:在經歷了巔峰與衰落之后,洪濤也許已經找到了辦法,讓《歌手》度過它的七年之癢。
感冒的劉歡無懸念制霸全場,但也許青峰才是本季歌手的寶藏男孩洪濤做出了《歌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賽制調整,連喝水講結果的時間都縮短了,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即使上場狀態都在線,但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最后一位出場的大師,這樣的高期待極容易引發不過如此的大熱倒爐現象。
但劉歡再一次證明了他能夠屹立中國流行音樂頂端絕不是一個偶然。
《夜》照亮了夜。
從《夜》的第一個音符奏響,聽眾的思緒就跟隨劉歡的聲音墜入暗夜,在一首歌的時間里,劉歡完成了一部音樂大片,開場時夜的開始,中段是步步深入,接近暗夜的靈魂試探,最后是酣暢淋漓的夜的第七章,整首歌從編曲到演唱,到燈光舞美,無一不在打造一個哥特式風格的詠嘆調故事,但最終“Lacrimosa”來臨時,觀眾也仿佛聽到了夜之回響。
這實際上并不是一首最符合《歌手》舞臺的歌,但劉歡的出現重新制定了規則,同時也再次證明了自己無愧于大師之名。
一位歌手只有在唱符合自己情感與審美的作品時候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如果硬要表演如何用通俗審美與情懷去俘獲大眾,那么最多只是一次及格的發揮而已,但劉歡唱出了自己想唱的,并且徹底征服了觀眾,這就是碾壓式的存在。
如果劉歡能夠把狀態保持到最后的話,那么問題可能已經不是他能不能拿下本季歌王,而是他是否能在觀眾心目中成為歷屆歌王中的歌王。
但劉歡的對手其實一點不弱。
比如一代文藝青年心目中,也是青峰心目中永遠的偶像齊豫。
在青峰像個小歌迷一樣沖上去擁抱這位音樂啟蒙者之前,他問出了一個拷問靈魂的問題:你們知道和一個影響自己音樂生命的人在一起比賽有多煎熬嗎?
之前很多人擔心這位殿堂級歌手會在《歌手》舞臺上水土不服。
《最愛》這首歌,潘越云唱過,楊宗緯唱過,但齊豫有自己的詮釋,前者是紅塵飲食男女的愛恨糾葛,是放不下。而齊豫一開口,那不食人間煙火的空靈飄渺,卻把這段愛唱出了痛徹心扉之后輾轉徘徊的領悟,那是清冷,也是放下。
齊豫的歌喉依然保持在最佳狀態,雖然她的臺風和演唱方式都是上個世紀的,但歌聲是她最好的武器,現在唯一可能影響她前進的,就是相比其他歌手,她的演繹方式可能更傳統而缺乏變化,那么這個舞臺的觀眾是否會很快審美疲勞,這才是對這位寶刀不老的音樂偶像最大的考驗。
相比之下,青峰的表現讓人更驚喜。
在脫離蘇打綠的包裹之后,他的表演更加充滿個體的生命力,一首《燕窩》用輕快的弦樂開場,筑巢的燕子穿越世人的誤解,唱出“I don’tcare”的豁達,溫柔聲線帶有一種強烈的沉浸感,又帶出歌曲中對創作人反思與堅持主題一脈相承的進化與演變。
表演并非盡善盡美,可是在青峰坦蕩且自在的表達中,他唱出了流動的音樂生命力最后以一首冷門歌在第一個出場的情況下拿下第二,當然這也要感謝本季不一樣的賽制。
這些頂級歌手的首場表現一個都沒有令人失望,神仙打架就不再只是一個媒體宣傳口號,而是落到實地了。
但首輪也有遺憾。
KristianKostov能成為第二個迪瑪希嗎?逃跑樂隊站在淘汰邊緣冤嗎?最大的遺憾是:KristianKostov還是還沒成為一戰成名的迪瑪希。
上一季的《歌手》之所以令人失望,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能夠推高、引爆《歌手》的黑馬。
作為節目有史以來的最年少首發,來自保加利亞的KristianKostov無疑承載著洪濤的期待。為十七歲就在歐洲歌唱大賽奪下亞軍并一戰成名的他,和迪瑪希多的是共同點:他們都來自遠方,語言不通,過去在中國鮮有人知,都沒有“群眾基礎”,但他們都擁有足以打動姨母心的清新顏值,而在音樂上同樣具有最國際化的演繹和少年的穿透力,但兩者又有不同。
KristianKostov吃虧在唱功上,不是他的唱功不好,但比起迪瑪希首場所選的法語歌《一個悲傷者的求救》被譽為世界最難的五首歌曲之一,他的原創成名作《BeautifulMess》的演唱難度系數顯然低于前者,而在一個觀眾熱愛炫技式演出的舞臺上,這樣的演出也降低了一戰成名的可能性。
但KristianKostov的優勢在于他出眾的創作才華,首場比拼他就結合中國元素進行了大幅度改編,最終將纏綿悱惻的二胡聲與中國鼓融入了磁性聲線中,他的聲音澄澈、自由且充滿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對未來的好奇感,同時還有一股童稚的勇敢在其中,最后帶給觀眾一種跌宕的壯闊。
第四名遠不是與他的表現匹配的成績,但他必須在和迪瑪希的比較中完成突圍。
也正是因為他永遠強大的原創力,所以相比在比賽中高開低走的迪瑪希,KristianKostov完全有越戰越勇的可能。
本場最令人可惜的是張芯,從演唱的角度看,她的表現足以讓所有不看好的人閉嘴,但問題出在她自己的作品《可汗山》上。
把對女兒深切的思念與眷戀娓娓道沒問題,觀眾也感受到了她歌里的情意,但整首歌還是太傳統,缺乏傳統力,表達有些平庸,如果她選的是更有殺傷力的歌曲,在趨于完美的低高音轉換下,結果完全可能不同。
楊坤的表現其實也很精彩,冷門代表作《我比從前寂寞》唱出了寂寞都市人心聲,楊坤的演唱不僅極具辨識度,更充滿細節,因此才將這首歌唱得輾轉柔腸,成績不佳只能說是一個遺憾。
逃跑計劃也沒有拿出經典作品《夜空中最亮的星》,而是選擇了《一萬次悲傷》,選曲不是問題,《一萬次悲傷》也非常動聽,問題是逃跑樂隊過于音樂節式的演出并不符合《歌手》觀眾的期待,尤其是進入末段觀眾本期待一場暢快淋漓的爆發,結果沒有。
但他們唱得很放松很自在,如果最終只能一輪游,這是一個求仁得仁的結局。
洪濤的巴別塔還沒有倒:《歌手》不行了,開什么玩笑?從《歌手》進入下降周期開始,洪濤就在鑄造一座巴別塔。
他希望能依靠節目品質和湖南衛視的強大綜藝能力,去維系這個老牌綜藝的生命力。
但如何破解觀眾審美疲勞,怎樣擺脫電視綜藝被網綜反超的現實,又如何應對一線歌手資源被挖掘殆盡的危機,以及怎樣化解優秀團隊出走帶來的節目品質下降的風險?
事實就是:所有的熱門綜藝都有走下神壇的那一天,已經七年的《歌手》也不可能逃開這個循環。
但許多現象級產品之所以衰敗,出問題的不是朝秦暮楚的觀眾,而是產品自己。
而洪濤為這一季打敗七年之癢開出的藥方是:原創力。
大嗓門歌手的時代過去了,洪濤希望為《歌手》舞臺增添更多的豐富性,在經歷了上一季持續被質疑陣容、熱門歌手下架后,洪濤的水逆期,終結了嗎?
我只能說觀眾是有感知的,他們會對每一個努力做節目的團隊,回之以點贊。
歌王是誰重要嗎?趙雷當年安慰袁婭維的那句話最好:“游戲而已”。
留下作品更重要。
首輪競演,至少留下了劉歡的《夜》,青峰的《燕窩》。
縱使《歌手》依然少不了觀眾陶醉的表情,依舊少不了綜藝式的宣布結果,大眾聽審可投出3票電子票與3票紙質票的投票方式也讓賽制更復雜了,但音樂的品質是在的。
在綜藝競爭如此激烈,觀眾口味變化速度和節目更新換代速度一個比一個快,打敗“審美疲勞”很難,但節目的品質在為洪濤托底。它教科書級的制作水平,和教科書級的演唱,比起那些急不可待的炫技,和按耐不住的求熱搜,還是更耐聽一些。
在經過大幅度改良之后,節目模式未必帶給觀眾太大新意,但歌手們在節目強調品質的框架下出色的演出,才是幫《歌手》度過“7年之癢”的真正武器,正如洪濤所說,“這個節目絕對不是歌喉的比拼,而是音樂的較量,只有這樣,我們的節目才會精彩,才會動人。”
當整場節目結束,我其實很難分辨,那些曾經成就《歌手》的,老套的精美制作和歌手演出,是會令節目被現實打敗,還是用來對抗潮流的最終武器?
我們都知道,洪濤試圖追求音樂本身的這座通天巨塔,總會在一個又一個爆款出現后最終倒塌,但絕不是現在。
《歌手》的存在,依然就像一次次對抗愈加流量為王的綜藝江湖。
新的局面即將到來,可當劉歡青峰齊豫們行云流水一般的歌聲唱響,我們就知道盛宴就還沒結束。
這屆神仙打架的《歌手》,還是憑實力翻身了。但要讓巴別塔屹立不倒,它還需要讓觀眾驚喜的新故事。
那么當下一輪劉宇寧們到來,又能為實力為王的《歌手》,帶來洪濤最需要的新故事嗎?
上一篇
劉歡對在場所有歌手來說,就是一種碾壓式的存在。無論是資歷、實力還是現場表現上。
而洪濤和他的《歌手》又回到了熟悉的熱搜第一,就仿佛一個輪回。
酷云顯示收視率也占據同時段第一,這一切都仿佛在打臉一個盤旋在節目頭頂許久的預言:《歌手》不行了。
但所有聽完劉歡《夜》的人,應該會有同一種感受:誰說《歌手》不行了?
這場首播給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神仙打架。
楊坤也許拿出了近年來在綜藝中最好的一次演唱,張芯刺破云霄式的高音也證明了自己無愧于黑馬的頭銜,逃跑樂隊的《一萬次悲傷》很動聽,可他們依然位列后三名,不是他們表現不好,而是其它歌手太難對付了。
之前一直蒙著面紗,被期待成為迪瑪希第二的Kris tianKostov拿出了讓他在歐歌賽上一戰成名的成名曲,還做出了成功的中國化改編,顏值驚艷四座,也只拿到了第四名。
齊豫證明了殿堂級歌手的嗓子完全沒有被歲月蒙塵,是第三。
36歲的寶藏男孩青峰之前一直被傳是第五,結果拿下第二。
盡管洪濤這一季拿出的首發陣容被質疑嚴重缺乏流量,有流量的劉宇寧下一場才登場踢館,但這屆歌手們用音樂本身對之前所有的質疑做出了最好的回應:在經歷了巔峰與衰落之后,洪濤也許已經找到了辦法,讓《歌手》度過它的七年之癢。
感冒的劉歡無懸念制霸全場,但也許青峰才是本季歌手的寶藏男孩洪濤做出了《歌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賽制調整,連喝水講結果的時間都縮短了,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即使上場狀態都在線,但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最后一位出場的大師,這樣的高期待極容易引發不過如此的大熱倒爐現象。
但劉歡再一次證明了他能夠屹立中國流行音樂頂端絕不是一個偶然。
《夜》照亮了夜。
從《夜》的第一個音符奏響,聽眾的思緒就跟隨劉歡的聲音墜入暗夜,在一首歌的時間里,劉歡完成了一部音樂大片,開場時夜的開始,中段是步步深入,接近暗夜的靈魂試探,最后是酣暢淋漓的夜的第七章,整首歌從編曲到演唱,到燈光舞美,無一不在打造一個哥特式風格的詠嘆調故事,但最終“Lacrimosa”來臨時,觀眾也仿佛聽到了夜之回響。
這實際上并不是一首最符合《歌手》舞臺的歌,但劉歡的出現重新制定了規則,同時也再次證明了自己無愧于大師之名。
一位歌手只有在唱符合自己情感與審美的作品時候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如果硬要表演如何用通俗審美與情懷去俘獲大眾,那么最多只是一次及格的發揮而已,但劉歡唱出了自己想唱的,并且徹底征服了觀眾,這就是碾壓式的存在。
如果劉歡能夠把狀態保持到最后的話,那么問題可能已經不是他能不能拿下本季歌王,而是他是否能在觀眾心目中成為歷屆歌王中的歌王。
但劉歡的對手其實一點不弱。
比如一代文藝青年心目中,也是青峰心目中永遠的偶像齊豫。
在青峰像個小歌迷一樣沖上去擁抱這位音樂啟蒙者之前,他問出了一個拷問靈魂的問題:你們知道和一個影響自己音樂生命的人在一起比賽有多煎熬嗎?
之前很多人擔心這位殿堂級歌手會在《歌手》舞臺上水土不服。
《最愛》這首歌,潘越云唱過,楊宗緯唱過,但齊豫有自己的詮釋,前者是紅塵飲食男女的愛恨糾葛,是放不下。而齊豫一開口,那不食人間煙火的空靈飄渺,卻把這段愛唱出了痛徹心扉之后輾轉徘徊的領悟,那是清冷,也是放下。
齊豫的歌喉依然保持在最佳狀態,雖然她的臺風和演唱方式都是上個世紀的,但歌聲是她最好的武器,現在唯一可能影響她前進的,就是相比其他歌手,她的演繹方式可能更傳統而缺乏變化,那么這個舞臺的觀眾是否會很快審美疲勞,這才是對這位寶刀不老的音樂偶像最大的考驗。
相比之下,青峰的表現讓人更驚喜。
在脫離蘇打綠的包裹之后,他的表演更加充滿個體的生命力,一首《燕窩》用輕快的弦樂開場,筑巢的燕子穿越世人的誤解,唱出“I don’tcare”的豁達,溫柔聲線帶有一種強烈的沉浸感,又帶出歌曲中對創作人反思與堅持主題一脈相承的進化與演變。
表演并非盡善盡美,可是在青峰坦蕩且自在的表達中,他唱出了流動的音樂生命力最后以一首冷門歌在第一個出場的情況下拿下第二,當然這也要感謝本季不一樣的賽制。
這些頂級歌手的首場表現一個都沒有令人失望,神仙打架就不再只是一個媒體宣傳口號,而是落到實地了。
但首輪也有遺憾。
KristianKostov能成為第二個迪瑪希嗎?逃跑樂隊站在淘汰邊緣冤嗎?最大的遺憾是:KristianKostov還是還沒成為一戰成名的迪瑪希。
上一季的《歌手》之所以令人失望,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能夠推高、引爆《歌手》的黑馬。
作為節目有史以來的最年少首發,來自保加利亞的KristianKostov無疑承載著洪濤的期待。為十七歲就在歐洲歌唱大賽奪下亞軍并一戰成名的他,和迪瑪希多的是共同點:他們都來自遠方,語言不通,過去在中國鮮有人知,都沒有“群眾基礎”,但他們都擁有足以打動姨母心的清新顏值,而在音樂上同樣具有最國際化的演繹和少年的穿透力,但兩者又有不同。
KristianKostov吃虧在唱功上,不是他的唱功不好,但比起迪瑪希首場所選的法語歌《一個悲傷者的求救》被譽為世界最難的五首歌曲之一,他的原創成名作《BeautifulMess》的演唱難度系數顯然低于前者,而在一個觀眾熱愛炫技式演出的舞臺上,這樣的演出也降低了一戰成名的可能性。
但KristianKostov的優勢在于他出眾的創作才華,首場比拼他就結合中國元素進行了大幅度改編,最終將纏綿悱惻的二胡聲與中國鼓融入了磁性聲線中,他的聲音澄澈、自由且充滿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對未來的好奇感,同時還有一股童稚的勇敢在其中,最后帶給觀眾一種跌宕的壯闊。
第四名遠不是與他的表現匹配的成績,但他必須在和迪瑪希的比較中完成突圍。
也正是因為他永遠強大的原創力,所以相比在比賽中高開低走的迪瑪希,KristianKostov完全有越戰越勇的可能。
本場最令人可惜的是張芯,從演唱的角度看,她的表現足以讓所有不看好的人閉嘴,但問題出在她自己的作品《可汗山》上。
把對女兒深切的思念與眷戀娓娓道沒問題,觀眾也感受到了她歌里的情意,但整首歌還是太傳統,缺乏傳統力,表達有些平庸,如果她選的是更有殺傷力的歌曲,在趨于完美的低高音轉換下,結果完全可能不同。
楊坤的表現其實也很精彩,冷門代表作《我比從前寂寞》唱出了寂寞都市人心聲,楊坤的演唱不僅極具辨識度,更充滿細節,因此才將這首歌唱得輾轉柔腸,成績不佳只能說是一個遺憾。
逃跑計劃也沒有拿出經典作品《夜空中最亮的星》,而是選擇了《一萬次悲傷》,選曲不是問題,《一萬次悲傷》也非常動聽,問題是逃跑樂隊過于音樂節式的演出并不符合《歌手》觀眾的期待,尤其是進入末段觀眾本期待一場暢快淋漓的爆發,結果沒有。
但他們唱得很放松很自在,如果最終只能一輪游,這是一個求仁得仁的結局。
洪濤的巴別塔還沒有倒:《歌手》不行了,開什么玩笑?從《歌手》進入下降周期開始,洪濤就在鑄造一座巴別塔。
他希望能依靠節目品質和湖南衛視的強大綜藝能力,去維系這個老牌綜藝的生命力。
但如何破解觀眾審美疲勞,怎樣擺脫電視綜藝被網綜反超的現實,又如何應對一線歌手資源被挖掘殆盡的危機,以及怎樣化解優秀團隊出走帶來的節目品質下降的風險?
事實就是:所有的熱門綜藝都有走下神壇的那一天,已經七年的《歌手》也不可能逃開這個循環。
但許多現象級產品之所以衰敗,出問題的不是朝秦暮楚的觀眾,而是產品自己。
而洪濤為這一季打敗七年之癢開出的藥方是:原創力。
大嗓門歌手的時代過去了,洪濤希望為《歌手》舞臺增添更多的豐富性,在經歷了上一季持續被質疑陣容、熱門歌手下架后,洪濤的水逆期,終結了嗎?
我只能說觀眾是有感知的,他們會對每一個努力做節目的團隊,回之以點贊。
歌王是誰重要嗎?趙雷當年安慰袁婭維的那句話最好:“游戲而已”。
留下作品更重要。
首輪競演,至少留下了劉歡的《夜》,青峰的《燕窩》。
縱使《歌手》依然少不了觀眾陶醉的表情,依舊少不了綜藝式的宣布結果,大眾聽審可投出3票電子票與3票紙質票的投票方式也讓賽制更復雜了,但音樂的品質是在的。
在綜藝競爭如此激烈,觀眾口味變化速度和節目更新換代速度一個比一個快,打敗“審美疲勞”很難,但節目的品質在為洪濤托底。它教科書級的制作水平,和教科書級的演唱,比起那些急不可待的炫技,和按耐不住的求熱搜,還是更耐聽一些。
在經過大幅度改良之后,節目模式未必帶給觀眾太大新意,但歌手們在節目強調品質的框架下出色的演出,才是幫《歌手》度過“7年之癢”的真正武器,正如洪濤所說,“這個節目絕對不是歌喉的比拼,而是音樂的較量,只有這樣,我們的節目才會精彩,才會動人。”
當整場節目結束,我其實很難分辨,那些曾經成就《歌手》的,老套的精美制作和歌手演出,是會令節目被現實打敗,還是用來對抗潮流的最終武器?
我們都知道,洪濤試圖追求音樂本身的這座通天巨塔,總會在一個又一個爆款出現后最終倒塌,但絕不是現在。
《歌手》的存在,依然就像一次次對抗愈加流量為王的綜藝江湖。
新的局面即將到來,可當劉歡青峰齊豫們行云流水一般的歌聲唱響,我們就知道盛宴就還沒結束。
這屆神仙打架的《歌手》,還是憑實力翻身了。但要讓巴別塔屹立不倒,它還需要讓觀眾驚喜的新故事。
那么當下一輪劉宇寧們到來,又能為實力為王的《歌手》,帶來洪濤最需要的新故事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