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之前的股市天天跌得讓人絕望,電視上滿屏幕的都是綠油油的報價。我那時候應對被套的方法,跟大多數的人一樣,虧了就趴在那裝死。還好那時候收入還可以,一路跌一路買,剛開始看著賬戶的成本越來越低,心中還有點竊喜。但是時間久了就明白,其實只是看上去虧損的比例少了,但是實際上金額還是越虧越多。
迷惘之余,我經常去書店看看財經類的書本,想從中學習一下。但是書店里都是那些類似《三線開花》的書,我很努力的學習看了幾天,覺得完全看不懂它的邏輯。
那一年書店最熱的書本是金庸全集,每套688元,書店經常賣到脫銷。
我有次去南京逛書市時,居然發現市場報價價格只要300元不到,而且質量特別好。問了幾個老板,問他為什么這么便宜?從老板閃爍的神情中,我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了。于是我在附近的文印店,做了一盒名片,給自己杜撰了一個書店老板的頭銜。直到我現在還想起那個名片上的宣傳:書店剛開張,名字叫陽光……。
在市場發了一圈名片,和十幾個老板溝通了半天之后,我現學現賣,成功的讓幾個批發商以為我是同行。最后我以170元/套的價格,買了一百套質量非常好,但是來歷可疑的金庸全集回來,然后很快就按300元賣了。
我算了一下收益,心中竊喜,覺得這個比炒股賺錢強多了。于是動了心思,想做這個生意。但是忙了很久之后,最終的結果是家里書本積堆如山,基本上利潤都變成了存貨,而且很難處理。這個時候我才再次想起股票的好:就算是賠了只要點點鼠標,就可以賣出變現了。
20年后,我靠著出色的PS賬戶資產技巧,混進了一個大叔的高端投資群,潛水聆聽各類大佬的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當我說起以前賣了幾百套很可疑的金庸全集時,有人@了群里的楊姐,舉報了我。楊姐她是金庸、古龍、臥龍生、衛斯理、瓊瑤這些作家大陸的經紀人。估計年代久遠,楊姐也沒有痛罵我的不法行為,一笑泯恩仇。
5.19那天,突然間市場一掃低迷。大盤狂漲。一個多月時間,大盤漲了60%。我乘這次機會把被套的深發展略賺賣出。好不容易回本之后,我回顧了一下自己的投資過程:買進漲了,小賺賣出;買進下跌,加倉股票反彈小賺賣出;繼續下跌,繼續加倉,直到反彈賣出。
但是要是一直下跌不反彈怎么辦,一直加倉嗎?當時有一本書:尼克里森的《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銀行》,我看完之后感覺,自己被深套的時候心情和他崩潰的時候很相似。
我感覺這樣下去,在股市是沒有辦法賺到錢的。我曾經一度以為買進好股長持,就能賺大錢的想法,被深發展和四川長虹的大幅下跌打擊的信心全無。曾經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一個炒股技能,以后可以靠這個發家致富的,沒想到最后居然發現是錯誤的。
其實那個時候,我應該是有點抑郁了,一個是工作壓力非常大,其次是經常能看到同事們在眉飛色舞地說在那只股票上賺到錢了。這些都讓我都很焦慮,但是我那時候對買股票是真的有點恐懼了,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你以為的好公司是不是真的。
很多年后,不少人也是和我一樣,買了一些當時的好公司股票,覺得可以一直持有跟公司一起成長。但是他們往往直到最后,才發現公司的報表不是真的,自己被騙了。然而已經虧去的錢,卻再也不會回來了。
我那時候解決抑郁的方法是看書、鍛煉和打帝國時代。《平凡的世界》我大概看了十幾遍,覺得非常勵志鼓舞人心。它總能在人生非常灰暗的時候,給你帶來一束光。鍛煉則可以讓自己的精神更加振奮,擺脫負面情緒,而打游戲這個簡直可以讓我忘記所有煩惱。
多年之后,我和一些成功的投資者交流的時候,才知道他們大抵也有類似的經歷,解決的方法也是類似,看書鍛煉。但不知道他們玩不玩游戲。
后來我看了二本書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的投資:窮爸爸和富爸爸和格雷厄姆。然后明白了什么是售租比,什么是市凈率。我看完這些書本之后,我覺得最好的投資就是以合適的價格,買進一些能夠產生現金流的資產,長期持有。但是我把股市中全部看了一遍,發現完全找不到這樣的標的物。
直到有一天我在翻報紙的時候,突然間看到一些中介的宣傳廣告:青島93年的海景房賣2000美元/平方米,現在只要3000人民幣/平方米。而上海靜安寺的房子只要6300元/平方米。這時我感覺有一道靈光,猛然閃進我的腦海。
我突然發現這個時候買房子,不但非常符合窮爸爸富爸爸的每個月正的現金流,同時還符合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而且我當時收入還可以,一個月的公積金有一千多元,基本上可以支付每個月的還款。實際上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按揭買房還相當于獲得一個三倍的杠桿期權,而且這個杠桿還是權利方,不要追加保證金,類似買進沒有溢價的深成指B:150223一樣。要是我當年懂得期權的定價模型,估計就會知道這個是一個錯誤定價的市場,應該全倉進入的。可惜,我那時候還是投資小白。
當時龍巖房地產剛剛起步,有個樓盤非常合適,和實驗小學一墻之隔,和龍巖一中一路之隔。價格只要1450元/平方米,要是全款還可以92折。這個房子當時要是簡單裝修,大概可以租9元/平方米。14倍的售租比,這個在《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是屬于應該買進房子的范圍。
我盤算了半天,覺得完全可以按揭十年買2套,一邊出租,一邊還。這樣只要房租和工資基本就可以交按揭,然后公積金五年之后取出還掉余額,這個房子就完全變成自己的了。
于是我帶了2萬現金,準備當場挑選二套小公寓下定金。但是那個售樓小妹看我這個一臉呆萌的樣子,覺得好忽悠,就告訴我:都賣完了,只剩頂層了。后來我才知道,這個就是銷售技巧,實際上這個小區房子才剛開始賣。于是我遲疑了一下,帶了宣傳材料回到家中。
父親看我帶回來的資料,盤問了半天,最后成功地打消了我買房的念頭,他建議我應該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但是我覺得存款的收益太低,就一直想看看有沒有什么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
這個時候我發現北市場有個華興信托,在銷售一個產品,把大家的錢湊起來集合理財,其實就是打新。它的宣傳是年化15%+。這個讓我看了非常動心。正準備取錢去辦的時候,發現中國銀行也有類似的產品,宣傳收益20%+。這個就讓我納悶了,為什么同樣的產品,收益會差這么多?
于是我去咨詢大堂經理,剛開始她不怎么理會我。后來我靈機一動跟她說:我在郵電局上班,很多同事想了解這個,不少人準備去華興信托買。但是我是覺得銀行比較靠譜,所以受大家委托過來了解一下,要是沒問題會買很多的。
小妹一下子覺得來了一個大客戶,于是趕緊告訴我其中的奧妙:中行做這個業務的出發點是為了資產規模,而不是主要為了賺錢。收益高的原因有二個:一是他們沒有提取20%的收益分成;二是中行就是券商的結算銀行,打新保證金可以提早一天結算,相當于T+3的變成T+2,加快了周轉速度。
而且小妹還說:我們銀行不會跟華興信托一樣有時間期限。要是新股停了,信托期限還沒有到,錢也不能取出來,我們來去自由。我聽完之后,不但把自己所有的錢馬上都買了這個產品,而且還動員了父母和單位不少同事買,也算是沒有忽悠那個客戶經理了。
就這樣,我把準備買房的錢又兜兜轉轉地繞進了股市。幾年后,當我看到余世維說:人一輩子會有七次改變人生的機會,第一次可能因為太年輕或者沒有錢,沒辦法把握住……。這時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當年買房沒有成功的事。那個小區的單身公寓,后來漲了將近20倍,要是算上杠桿,可能是50倍的收益。
此后的幾十年里,每當我在股市虧得四腳朝天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那個售樓小妹一臉真誠地告訴我,房子都賣完了,只剩頂樓的情景。然后懊悔自己當年太老實,一下子就被騙了。
售樓小妹肯定沒有想到她隨口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人生。我本來已經在投資路上,選擇了一條康莊大道,可以成為一邊在電信上班摸魚,順便輕輕松松炒房賺錢的明明。最后卻因為我的年少無知,沒能把握住,最后卻成了裝逼炒股,下海搏命的偏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