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B站跨年香嗎?再約個拜年祭吧! 來源:騰訊新聞
今年跨年,B站以一場“跨次元”晚會完成了刷屏并出圈。
B站跨年晚會以“2019 最美的夜”為主題,節目從動漫游戲組曲、國風歌舞到交響演奏、流行歌曲演唱,融入B站各類唱見、奏見、舞見等UP主,畫風清奇、取材貼近社交網絡語境、節奏安排緊湊明快,內容更加貼近年輕人,在一片主打流量明星的衛視跨年晚會中獨樹一幟。
晚會的介紹里說:“21世紀的一零年代即將落幕。這十年,B站與大家一起成長,見證了網絡青年流行文化的飛速變遷。動漫、影視和游戲領域中誕生了屬于這個世代的經典,也創造了我們共同的文化記憶。”
目前,B站跨年晚會的播放量已經超過8000萬。在很多B站網友們看來,還是小破站最懂年輕人,他們也因此自發地推薦B站跨年晚會——B站已經成為最被年輕人們認同的內容平臺。
但熟悉B站的朋友都知道,跨晚是B站的新嘗試,但十周年的“拜年祭”才稱得上是B站硬核用戶們的“傳統習俗”。
作者/ 指北BB組
編輯 / 蒲凡
討論拜年祭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聊聊拜年祭是什么?這臺屬于up們自己的晚會,最早能夠在11區的NICONICO找到源頭。簡單來說,它有點類似于學生時代游園會形式,用戶們自發制作內容,平臺制作成合集進行發布,并逐漸發展為年輕人一年一度的文化事件和年末狂歡。
(2010年拜年祭的《霧之歌》,就是直接在大學宿舍錄制的)
2010年,由40位UP主參與的B站首屆春晚《春節·大拜年》上線。2011年,B站春晚發展成為拜年祭,共有210位UP主參與制作,《新年洗腦祭》《你所不知道的BILIBILI》等節目均出自這屆拜年祭。
早期,拜年祭主要是鬼畜區、生活區的內容。隨著更多UP主的加入,拜年祭的內容也更加豐富,相聲、京韻大鼓、古風歌舞等傳統文化內容以更新穎的方式呈現出來。
2016年拜年祭,虛擬偶像洛天依和言和共演了相聲《大宅學家》,逗哏的洛天依刻畫了一個愛說大話的“宅學”家形象,捧哏的言和沉著穩重,既能幫洛天依鋪墊,又不失精當地吐槽,使得天依所刻畫的“死宅”形象更加突出,節目穿插了大量二次元梗,既符合ACG作品特點,又不失相聲韻味。
2019年拜年祭,安也、完形填空、千竹書笙等UP主配合彈奏了《愛殺寶貝》《白金迪斯科》《前行吧!亞奈子W》等動畫插曲,傳統文化和二次元文化再次進行碰撞與融合,《醉飲蒼穹》展現了鼓、镲、古箏、笙、琵琶、嗩吶、二胡等中國傳統樂器的獨特魅力。
今年是拜年祭的第十年,B站UP主再次創新了傳統文化的內容。先來看一段今年V家的歌詞:
逸興遄飛催花一場
猶記看朱成碧添惆悵
凰音一綻驚肅朝綱
無字空碑自不負倔強
這段詞來自于洛天依《萬古生香》武則天的部分,整體詞的意蘊和氣勢很到位,柔中有剛,而且有千年回眸的大氣感。《萬古生香》主題是歌頌女性,選取了班昭、蔡文姬、謝道韞、花木蘭、獨孤伽羅、武則天、上官婉兒、李清照、蕭綽、穆桂英、秦良玉、孝莊文皇后等十二位傳統女性,展現他們或激燃或悲傷的故事。
另一首《橫豎撇點折》則更有意思。歌詞去掉中間抒情的部分有三十二句,藏著三十個字謎,作詞非常用心,把中國漢字的傳統文化都放在一首歌里。經B站網友破解,歌詞里藏的對聯是“象形會意處事諧聲轉注假借用千古,甲鍥金雕篆繁隸簡楷端行草書萬年”。
從節目內容中,可以很明顯看出B站拜年祭十年的變化:從早年洗腦、魔性的內容進化為二次元內容占主導,再發展到內容多元化,以相聲、京韻大鼓、古風歌舞、猜謎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有了新的演繹方式,B站的內容在不斷進化。
對于今年的拜年祭,B站的硬核用戶發現了更多改變。
一位B站用戶把這個改變形容為:過去她是個小圈子圈地自萌,目前她開始包羅萬象,平穩運行不出差錯,步步為營穩步推進。B站慢慢變得成熟了。美食、Vlog等都被引入,并占據大量版塊。
今年的引子節目講的是個“B站瘋狂科學家實驗導致二次元泄露進三次元”的小故事,這種跨領域的交流,在拜年祭中處處都有體現。
比如,《年夜飯》講了長輩和小輩通過ACG進行交流的故事,一個叫阿偉的前途未卜的普通青年和身在哈佛的欠揍表哥克里斯托夫,在年夜飯餐桌上,因為一系列降維打擊般的比較產生沖突,最后在宛如量子力學產生的平行空間(魔幻現實主義)里達成團圓結局的故事,是一個設計構思相當精巧的小品。
拜年祭的首個Vlog作品《回家》更像《年夜飯》的現實版。B站美食UP主、前央視駐外記者“食貧道”和他的奶奶是作品的主角,記錄的是食貧道想趁今年春節回家探望她奶奶,陪她吃頓燒茄子的過程。
“食貧道”已經二十年沒有和奶奶吃過一頓飯了,小時候他認為奶奶和那頭的親戚都不喜歡自己、欺負自己,他帶著怨氣,自小一直抵觸與奶奶親近。這是一段很典型的中國式家庭關系,“食貧道”和奶奶在平行世界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但卻選擇利用春節的機會和奶奶修復關系。
B站正在通過不同于以往風格的作品,展現新的社區文化。2011年~2015年,B站存在于一個小圈子中,也是二次元文化最濃時間段,投稿視頻最多人看的是游戲區,其次是MAD/ AMV。此后,大量對二次元說不上硬核也說不上討厭的用戶涌入,如今B站已經增加了像papi醬、華農兄弟等生產不同風格內容的UP主。
如果說過去B站是一個二次元用戶自萌的小圈子,那么隨著用戶量的增加,人群越來越多元化,B站的文化開始向更加開放包容的方向轉變。
面對變化,一些B站的老用戶開始懷念B站純正二次元文化的時代,甚至對現在的改變表示不理解。但實際上,B站在內容和文化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有一樣東西從來都沒改變過,那就是精神內核。
B站的精神內核是什么?一位知乎網友總結為:讓年輕人接觸真實的世界,自由發聲,自由辯論,自由思考。培育嶄新的的真正具有全球視角現代眼光的新一代中國年輕人,從思維上調和傳統于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過往和未來。
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萬古生香》《橫豎撇點折》還是《回家》《年夜飯》,都是B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虎嗅年度十佳作者
十年廣告創意工作者
本文來自微信訂閱號“互聯網指北”(hlwzhi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