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華
昨日兩市探底回升,三大股指上演“V”型反彈。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上漲0.28%,深證成指上漲1.08%,創業板指上漲1.37%。分析人士表示,近期指數波動較大,但基本面仍然向好,創業板走勢明顯強于主板,預計科技股領銜的結構性行情將延續。
股指V型反彈
昨日早盤快速下跌后,三大指數集體上攻。當天上證指數上漲0.28%,報3060.75點;深證成指上漲1.08%,報11072.06點;創業板指上漲1.37%,報1993.90點,尾盤創業板指一度站上2000點。成交方面,滬市成交額為2784.57億元,深市成交額為4295.31億元。
28個申萬一級行業板塊中,昨日上漲的板塊有15個,其中電子、電氣設備、計算機板塊漲幅居前,分別上漲3.57%、2.23%、1.57%;在下跌的13個行業中,紡織服裝、農林牧漁、醫藥生物行業跌幅居前,分別下跌1.88%、1.68%、1.45%。
概念板塊中,國家大基金、光刻膠、鋰電負極等漲幅居前,青蒿素、維生素、黃金珠寶等跌幅居前。昨日,Wind國家大基金指數上漲6.36%,18只成分股全線上漲,其中安集科技漲幅最大,達到13.54%,晶方科技、匯頂科技、通富微電、雅克科技漲停。
科技板塊是昨日市場最大亮點,晶豐明源、長信科技、龍軟科技、芯源微、安恒信息、中微公司、麥迪科技、兆易創新、深信服、匯頂科技、晶方科技等多只科技股創下歷史新高。
對于科技板塊,方正證券表示,2020年將涌現出精彩紛呈的“成長牛”機會,而走出“成長牛”的關鍵是形成長期向上的產業發展趨勢,目前科技行業已經顯露出這樣的跡象。參考4G移動互聯網浪潮的發展經驗,該機構認為,5G產業新技術發展目前還處在十分前端的位置,未來還將經歷一段基礎建設期和深入發展擴散期,但5G產業長期向上趨勢已經明確。預計2020年5G基站建設加速以及5G手機換機潮開啟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增量資金有望持續流入
Wind數據顯示,昨日北向資金凈流出7.64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凈流出7.71億元,深股通資金凈流入0.07億元。但2020年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金額達501.53億元,1月上旬持續實現凈流入,直到近兩個交易日隨著市場的調整和波動轉為凈流出。
另外,1月A股兩融融資規模總體呈現攀升格局。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21日,兩市融資余額為10444.39億元,1月以來融資余額累計增加389.34億元。
也就是說,2020年以來,“北上”資金和兩融融資增量接近900億元。
此外,近期爆款基金頻現,市場上出現了交銀內核驅動混合基金、廣發科技先鋒基金、交銀科銳科技創新混合基金等多只爆款基金。梳理基金發行公告發現,截至1月17日,2020年以來,全市場有16只主動權益基金的募集規模超過2300億元,14只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的權益基金成立規模合計達到571.2億元,其中,匯添富大盤核心資產混合4天募集113.2億元,成為今年以來成立規模最大的主動偏股基金;景順長城品質成長募集3天成立規模達到67.22億元;1月13日成立的交銀內核驅動混合基金,一天“吸金”500多億元,配售比例僅為11.06%。
海通證券認為,2020年A股凈流入規模有望超1萬億元。其中,散戶資金預計流入6000億元,杠桿資金預計流入4000億元;公募基金預計流入1100億元,私募證券基金預計流入600億元,基金專戶預計流出4360億元;銀行理財預計流入1570億元,券商資管900億元,信托2150億元;保險類資金預計流入6000億元;外資預計流入3000億元。
機構看好后市
1月以來,上證指數累計上漲0.35%,深證成指累計上漲6.15%,創業板指累計上漲10.89%,近幾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有所調整。1月23日是春節長假前A股最后一個交易日,持股還是持幣的問題擺在投資者面前。
對于持股還是持幣,機構較為看好持股過節。
國信證券統計過去十年春節前后A股市場表現發現:A股春節效應顯著,節前節后市場上漲概率大;從漲跌幅來看,過去十年“春節紅包”具有顯著的低風險、高收益特征;從各行業表現情況來看,申萬各一級行業在春節前后5個交易日的上漲概率均在50%之上;從各行業漲跌幅的絕對值數據來看,過去十年有色、電子、計算機板塊表現總體較好,而金融板塊表現較為靠后。總體來看,多數情況下A股市場在春節前后的表現是比較不錯的,因此從概率的角度看,市場表現確實存在著較為顯著的“春節效應”。
長城證券表示,從歷史情況來看,往年春季行情持續時間大多是2-3個月。當前春季行情邏輯未變,預計上漲走勢有望延續至3月。目前經濟數據及企業盈利復蘇預期較強,風險溢價存在下降空間。參考歷年春季行情的平均漲幅,市場存在繼續上漲空間。
中金公司表示,受春節長假前流動性因素影響,部分投資者選擇在累積一定收益后提前獲利了結,但這并不影響A股市場未來3-6個月走勢偏積極的主基調。布局方面建議周期與成長兼顧,主要關注以下三大領域:第一,部分低估值、下行風險小、有潛在上行空間的周期板塊,如地產、建材、券商等;第二,消費板塊中相對落后的低估值板塊,如家電、家居、酒店旅游、汽車等;第三,科技及符合產業升級方向的偏高端制造業龍頭,如科技、新能源車產業鏈、資本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