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麗水1月25日電(記者 周禹龍)新春時節,行走在浙江蓮都,鄉間小巷,縱身藍天白云,新農村氣息擋不住,伴隨著年味透過指間,隨風而來。
守著“一畝三分地”,掙不了幾個錢的農民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依靠土地而生的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村民不再“背井離鄉”,年輕人“返鄉、就業、創業”成為潮流;民風彪悍、環境臟亂消失殆盡,原本的“黃土地”,“搖身一變”變成了城里人眼中的“養生福地”。
這就是“消薄”攻堅戰開展第三年的浙江,也是2020年的浙江。從堅持因村制宜,突出造血功能,再到拿出真金白銀,使出真功硬招,它們就像落在紙面上的點和線,勾勒出了農民人生新軌跡,也重新描畫了浙江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融合的新圖景。
整齊的樓房 周禹龍 攝百年古村舊貌換“新顏”
下南山村距蓮都市區18公里,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有著400多年歷史。實施搬遷前,曾有有女不嫁“南山男”,南山有女嫁外鄉,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的歷史。
到新世紀,蓮都實施脫貧建設新村計劃,整村村民搬遷下山入遷新居,下南山老村從此成功破題“鄉愁能不能成為經濟”,實現工商資本與村集體、村民三方共贏。
走進老村,記者看到黃墻黛瓦甌越的建筑,融進了現代園林設計;村中的小石磨、原來村民農耕生活留下的壇壇罐罐都成為造景重要元素,原始古村被賦予文藝靈魂。
這樣的古建筑曾遍布老村,然而因無人看管維護,隨著時間推移破敗倒塌一大半。為保留“鄉愁”,蓮都在對古民居進行搶救性修復,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引進浙江聯眾集團對下南山村進行整村開發,通過“古村+眾創”,打造全國首個古村落度假綜合體。
許多原本已遷出古村的村民,為此又回到家鄉。餐飲、打掃衛生、做服務員,幾乎每年都有數萬元收入。
吳菊成是第一個簽字的村民。第一年收到房租1800元,如今在修復后的下南山村從事花草修剪、雜草清除與病蟲害防治工作。家門口打工,每個月收入3000元。
而這只是一個縮影。30年合作期間,單從項目利潤收入一項,就能為下南山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增加274.5萬元,為古民居農戶帶來640.5萬元收入,實現古村的文化傳承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古居 周禹龍 攝激活紅色資源做好“紅綠”融合文章
“現在的好日子,就像做夢一樣?!奔易∩彾紖^雅溪鎮岱后村的村民一說起家鄉的變化,不禁感嘆道:“就這么幾年時間,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岱后村不僅自然環境優美,傳統文化悠久,更是第一屆中共麗水縣委所在地。但由于產業結構單一,村民大多靠外出打工,村集體經濟積貧積弱,發展后勁不足,成為典型山區貧困村。
蓮花池 周禹龍 攝窮則思變。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當地定下“消薄”項目——岱后“紅軍營”。該項目一期投資180萬元,在原岱后小學的建筑基礎上改建會議室、標準間、集體宿舍等,建筑面積達1500平方米,重新修繕了“紅軍食堂”“紅軍路”等旅游配套設施。
“2019年‘紅軍營’項目已正式開營,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以上,收益可達10-15萬元。”岱后村黨支部書記謝春仙說,游客們不僅可以通過重走紅軍路、重吃紅軍飯,來重溫革命歷史,還能上山采茶、挖筍,制作清明粿、番薯干、山粉面等,體驗諸多農事樂趣。
以紅色革命文化興村,以綠色生態環境強村,以農業產業發展富村,這是岱后村摘掉薄弱村帽子的致富經,也是蓮都許多村莊的致富經。
該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以紅色文化為引領,將“紅+綠”融合發展作為推動蓮都高質量綠色發展的主線,不斷豐富發展業態,努力實現“綠”“富”“強”。
村企合作共謀鄉村振興藍圖
發展旅游業的同時,蓮都在壯大產業上亦未停步。
“2018年,我們村通過房產出租,山塘水庫等項目承包經營,經營性收入達到了12萬元以上,較好地完成了‘消薄’任務。未來計劃開發一個水上游樂項目,增加村集體的收入。”蓮都區麗新畬族鄉畎岸村黨支部書記陳新宏說。
自浙江開展“千企結千村、消滅薄弱村”專項行動以來,蓮都區積極對接,主動作為,搶抓機遇,不斷為“村企結對”牽媒拉線、搭建平臺,力促“村企聯姻”。
以麗新畬族鄉為例,寧波工投集團結對該鄉山村村并捐贈幫扶100萬元,目前山村村已形成30畝的黃金茶茶葉基地,以示范點帶動周邊區域形成黃金茶產業,將形成近200百畝的規?;N植。此外,萬向三農集團捐贈了100萬元、永興特種不銹鋼有限公司捐贈了50萬元,通過強村公司打包投資后,將每年分別為上塘畈村、吾赤口村增加8萬、4萬的固定經營性收入。
民宿 周禹龍 攝“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光靠我一個人是做不到的,這是大家一起辛勤付出的結果,也得益于好政策,得益于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更得益于企業的真誠幫扶。”新畬族鄉擔任黨委副書記、鄉長藍青說。
“消薄”工作開展以來,蓮都區11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現已全部完成“摘帽”;全區208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大關,是2016年同期收入的兩倍;村均年總收入和經營性收入達50.77萬元和17.17萬元,“消薄”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有花有酒”春常在。放眼蓮都大地,一股新的力量正在迸發,一幅新的畫卷正在描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