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吉林1月25日電 (石洪宇)農歷大年三十,4點鐘的吉林省吉林市天還沒亮,當地阿什村八社的王馨早已穿戴整齊,借助手電的光亮,前往百米外的霧凇觀賞區,查看樹枝的“結晶”情況。
作為吉林市的8名霧凇播報員之一,王馨不能有任何懈怠。她負責的觀賞帶有“小霧凇島”之稱,是觀賞、拍攝霧凇的絕佳地點之一。
作為中國四大氣象奇觀之一的吉林霧凇名揚海內外,每年霧凇季都會吸引眾多來自國內外的游客。由于霧凇的出現很難預測,當地聘請了家住霧凇觀賞帶附近的居民擔任霧凇播報員,以盡早提供霧凇信息。
“半夜12點我已經來過一趟,看有沒有風和霧,有一個直觀判斷。”5時50分,她將霧凇形成的情況發送給了“上級”。6時15分,當地備受關注的“霧凇晨報”訊息推送給了公眾號的關注者。
吉林市文廣旅局宣傳處處長李維慶介紹,當地在9個霧凇觀賞帶的11個點位設置了霧凇播報員,“他們為游客和市民觀賞到霧凇做出了貢獻。”
王馨已有兩年“工齡”。100余天的霧凇季,她不僅要早起,還會對霧凇進行拍照和攝像,按照“無、一般、較好、好”4個等級報送。王馨說,她報送的情況會經過旅游部門的集體研討,對等級進行確認。
“霧凇信息一定要準確,否則會耽誤游客、攝影發燒友的行程。”王馨覺得擔任這個職務既“榮幸”又“責任重大”。為此,她工作時每隔30分鐘便會確認一次霧凇形成的厚度。
霧凇播報員武鑫在霧凇季每天都會觀察霧凇 石洪宇 攝而駐守“霧凇島”的播報員武鑫要4時30分出門,他提供的報送情況一定程度上預示著當地商家的收入。“雪大、霧凇好,我們霧凇島的收入就高,我們村希望天天有五星霧凇。”
武鑫說,樹枝掛滿“結晶”只能是四星,形狀“像貓尾巴”一樣飽滿才能稱為五星。這個雪季的霧凇島,五星霧凇“開掛”般地出現。
按照李維慶的說法,霧凇晨報體系誕生于2004年雪季,推送渠道從短信、網頁,變成了目前的微信公眾號。“整個體系一直在探索和完善。”他說,為了給游客和市民留出足夠的觀賞時間,推送時間放在了6時左右。
李維慶說,霧凇播報員是“公益性”工作,沒有任何報酬。他們只能在霧凇季之后收到當地文旅部門贈送的“旅游大禮包”,里面是當地相關景點的門票。
不過,王馨對此表示無所謂。“希望通過我的勞動,讓更多人來到吉林,感受吉林的冰雪和霧凇。”她說。
王馨得到的消息,2020-2021年的雪季,當地將有更多霧凇播報員加入。而公眾號的界面,將啟用手繪地圖,以更好地服務國內外游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