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郝美平
? ?來源 | 野馬財經
過去的2019年,雪松控股以2688億元營收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301位。無疑,23年的時間,在張勁的掌舵下,雪松控股發展迅速,產業布局已具規模。目前雪松控股旗下有兩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是齊翔騰達(002408.SZ)、希努爾(002485.SZ)。在近兩年多的時間里,雪松又接連將大金所、中江信托(現更名為雪松國際信托)等收入囊中。
如今,雪松再下一城,跨越重洋吞下全球鋼貿巨頭斯坦科,國際化布局加速。
1月21日晚間,雪松控股在2020冬季達沃斯“廣州之夜”活動現場簽約,并購了全球知名鋼鐵貿易商斯坦科全球控股有限公司(Stemcor,以下簡稱“斯坦科”)100%股權。
斯坦科總部位于英國,創立于1951年,曾是全球前三的鋼鐵和原料貿易公司,目前斯坦科業務覆蓋30個國家及地區,近20%來自于中國市場。
對雪松控股而言,此次并購將加速實現其全球化的大宗商品全產業鏈布局和運營。
2年5并購,雪松圖什么?
不過,野馬財經不完全統計,這已經是雪松2年多以來的第5起收購,在此之前,雪松就接連收購了臺一銅業、Granite Capital SA、中江信托、大金所等國內外企業。
2018年3月,雪松大宗完成對華南重要銅產品制造商臺一銅業和臺一江銅母公司的增資擴股。
2018年6月,雪松旗下上市公司齊翔騰達(002408.SZ)全資孫公司齊翔騰達供應鏈香港有限公司,完成對IntegraHoldings Pte. Ltd持有的Granite Capital SA51%股權的收購。Integra Holdings是成立于1989年的石化類大宗商品貿易商,在化工行業細分產品市場中的貿易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具有較高地位。
在大宗商品領域的垂直布局之外,雪松還頻頻在金融領域發力。
2019年3月,雪松控股完成對大金所的增資,增資后,雪松控股持有大金所69.77%的股權,成為大金所控股股東。
接著2019年4月,雪松控股受讓原中江信托71.3%股權完成工商注冊變更;6月,中江信托更名雪松國際信托,轉型聚焦供應鏈金融,助力大宗商品產業發展。
此次,雪松控股收購鋼貿巨頭斯坦科,是雪松在大宗商品領域布局的又一次延續。未來依托斯坦科國際化平臺及網絡,可以快速拓展其原有業務的中國出口量,及擴展其他大宗商品業務,加快雪松的國際化布局。
在頻頻收購之外,作為國內領先的大宗商品企業,雪松還不間斷地進行國際化合作。2019年7月,齊翔騰達與德國贏創、蒂森克虜伯簽署過氧化氫制環氧丙烷(HPPO)工藝許可和技術服務協議,引入目前全球制環氧丙烷(PO)最為綠色環保的工藝技術。
2019年8月,齊翔騰達與中國天辰合資建設的天辰齊翔100萬噸/年尼龍新材料產業基地正式動工,建成后有望成為國內首個己二腈工業化生產基地,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國內產業空白。
頻頻并購擴張背后,市場不禁質疑,雪松吃得消嗎?一系列并購之后,如果整合不好,除了可能引來業務的協同危機,還可能波及到資金鏈。不過,此前,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就表示,雖然雪松在資本市場頻頻“買買買”,但是資金鏈“扛得住”。
多線布局,雪松謀大棋
對于雪松而言,收購大金所和中江信托,主要目的是完成供應鏈金融,以金融支撐實業,實現虛實并進。張勁此前曾表示:“我們有個口號是,以金融守實業。”在他看來,“實業才是安身立命之本,雪松要始終‘堅守實業興中國,創造價值報社會’,真正扎根服務于產業發展。不求急,不浮躁的用實業的方式去做產業。”
而挺進供應鏈金融領域,可以助力雪松在自己的實業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穩,這種專業金融和實業之間的聯結與融合,是雪松供應鏈服務實業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同時,收購臺一銅業和斯坦科,又補充完善了雪松大宗產業商品鏈條,是對其大宗主業的深耕細作。
而在并購斯坦科的簽約現場,張勁表示,“當前雪松堅定聚焦大宗商品資源、供應鏈服務和供應鏈金融三大核心領域,積極拓展大宗商品全產業鏈布局和運營,致力于打造全球領先的大宗商品產業集團。”
深耕大宗商品領域近20年,雪松控股因此被稱為“中國嘉能可”。具體來說,在供應鏈服務領域,雪松為超過8000家企業提供優質的供應鏈服務。經營品類基本實現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化工、能源等大宗商品全品類覆蓋。
在大宗商品資源領域,雪松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較為豐富的大宗資源,并持續參與全球礦業開發,為全球市場提供穩定的資源性產品。
在供應鏈金融領域,雪松通過旗下雪松國際信托創新發展供應鏈金融、產業鏈金融等特色金融業務,為大宗商品產業提供金融資源支持。
供應鏈服務、大宗商品資源、供應鏈金融“三駕馬車”齊發力,雪松正從“中國的嘉能可”走向“世界的雪松。”
張勁在2020年新年獻詞中也表示,“2020是雪松戰略轉型的關鍵之年。我們將原有的產業架構進一步聚攏,心無旁騖地聚焦實業、做精主業,全力打造全球領先的大宗商品服務商,在大宗商品交易服務、礦產資源、供應鏈金融三大核心環節,夯實產業根基,增強發展實力,實現大宗商品全產業鏈布局和運營,從‘中國的嘉能可’成為中國的雪松,最后成為世界的雪松。”
吞下斯坦科,
從“中國嘉能可”走向“世界雪松”
如今收購斯坦科,則成為“中國嘉能可”走向“世界雪松”的關鍵一步,同時也助力雪松向世界行業龍頭的地位發起沖擊。
縱觀世界500強,大都通過并購實現了全球化。以雪松對標的嘉能可為例,成立以來,嘉能可大大小小經過了數十次并購,2013年嘉能可以約68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瑞士礦業巨頭斯特拉塔Xstrata,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國內而言,五礦集團也是通過不斷并購最終實現了戰略轉型的成功案例。五礦集團從2000年沒有一噸礦、不產一噸鋼的貿易企業,在并購重組中充分利用資產、營運、財務等六大杠桿的放大效應,快速實現了資本的價值倍增。2009年,五礦集團了收購澳大利亞第三大礦業企業——OZ礦業公司。OZ礦業是世界第二大鋅生產商和重要的銅、鉛、金、銀生產商。
在現有國際大宗商品的競爭格局下,只有敢于在逆周期進行有益的并購才能最終完成戰略轉型,成為國際性的供應鏈巨頭。
雪松控股收購斯坦科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然而面對全球大宗商品領域的激烈競爭,雪松要達成目標并不容易。
總部位于英國的斯坦科,一度為全球前三的鋼鐵和原料貿易公司,擁有成熟的全球貿易團隊和豐富的上下游渠道資源,為上下游提供3500多種不同品級的鋼鐵及其他原材料,并積累了包含汽車專業鋼材制造商在內的大量長期穩定的客戶群。
而并購斯坦科,一方面,雪松控股將迅速獲得經驗豐富的全球貿易團隊、上下游渠道資源、大量長期的客戶群等,進一步提升其在大宗商品產業上的核心優勢。
此外,雪松控股收購完成后,還可利用斯坦科全球銷售網絡與成熟運作體系,與雪松現有的國內、國際業務形成互補和協同。與此同時,在雪松控股雄厚的產業實力支持下,也有利于斯坦科衍生出新的業務模式,實現雙贏發展。
更重要的是,并購可幫助雪松迅速打通國際營銷網絡,增強海外資產配置。
“借助斯坦科在鋼鐵行業的資源和網絡優勢,雪松有望進一步豐富原有的黑色金屬產業鏈。”一家總部位于華南的大型期貨公司黑色研究員稱。
公開信息顯示,雖然雪松控股已發展為中國大宗商品領軍企業,但其業務優勢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屬、化工等領域,黑色金屬產業鏈業務占比較低。
“完成此次收購后,雪松將同時具備鋼材內貿及外貿的銷售能力,進一步夯實國內與國際的鋼鐵供應鏈通道,有望打造出新的黑色金屬大宗商品增長極”。上述研究員稱,尤其是在采購端,雪松的議價能力將大幅提升,將更容易獲得鋼廠、礦產等產品價格優惠,也有助于中國企業提升在全球黑色金屬上的定價權。
此外,斯坦科與雪松控股現有的供應鏈金融、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業務,也可能形成產業協同發展效應。
同時,此次并購也有助于推動中國鋼材出口復蘇,緩解2020年產能過剩壓力。
當前,中國是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費國,由于全球資源分布不均衡,國內在很多領域原材料缺乏,國內的大宗商品供應鏈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需要走出國門。
一直以來,缺乏對大宗商品定價權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數據顯示,我國大宗商品總消費量約占全球18.7%,消費量占全球比重超過40%的大宗商品有8個,包括鐵礦石、稀土、PTA、煤炭、甲醇、精煉銅、原鋁、棉花等。但另一個客觀現實是,我國在大宗商品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與貿易大國的地位極不匹配。
實際上,我國很早就意識到這些問題所在,因此鼓勵企業“走出去”,以海外并購的方式,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如今,雪松收購斯坦科,成為又一家走出去的大型大宗商品企業。
無疑,隨著雪松“走出去”,雪松正從“中國嘉能可”走向“世界雪松”。有專家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宗商品企業“走出去”,不斷加強對上游資源和供應鏈網絡的拓展布局,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有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