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至24日,以“凝聚全球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年會在瑞士達沃斯舉行。值得注意的是,與會代表紛紛贊賞中國長期以來積極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立場和舉措,期待新的一年中國方案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新路徑。
一直以來,中國的發展為國際關系領域帶來清新之風、浩蕩之氣。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其深刻而宏闊的內涵,為世界提供了一把解鎖未來密碼的鑰匙。可以說,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不是單一個別國家可以改變的。在全球產業鏈中早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嵌入”,“地球村”的概念早已成為世界共識。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中國發揮貿易和投資大國優勢,以開放的胸懷持續向世界釋放發展正能量。據世界銀行最新研究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全面實施可使3200萬人擺脫日均生活費低于3.2美元的中度貧困狀態,使全球貿易增加6.2%,沿線經濟體貿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摩根士丹利分析,到2027年“一帶一路”建設總投資將達1.3萬億美元,覆蓋45億多人口,占全球GDP的近60%。中國經濟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之源、穩定之錨,“一帶一路”也把中國機遇轉變為世界機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看國內,中國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不動搖,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布局,帶領全國人民全面打響生態保衛戰,并取得了良好的戰績。看國際,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直以來履行大國責任和義務,積極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研究完善能源政策制度體系,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加強能源領域合作,在全球能源治理體系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深化全球能源治理合作,堅定維護多邊主義,不斷引領全球低碳能源發展,為全人類福祉貢獻出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科技創新始終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們看到中國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創新發展難題,推動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2019年,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十四位,比上年上升3位。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涌現出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如嫦娥四號首次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北斗導航全球組網進入沖刺期,科技創新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在此背景下,不僅一些發展中國家積極與中國開展合作,連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也放下了姿態,積極尋求與中國在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合作。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同樣離不開中國。在本次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年會中,“中國方案”再一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這既是動力,也是壓力,相信未來只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繼續與世界同行,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國號經濟巨輪就一定能夠在驚濤駭浪中穩中前行,帶領世界經濟走出“陰霾”。(金羊網 文/王鑫博)